《议论文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知识点总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议论文复习要点及练习题一、议论文相关知识点1、概念: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2)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分析论据作用 作者运用事例是为了证明观点而服务的,用此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论据的补写: 1、补写事实论据:历
2、史事件、具体数据、生活事例(注意:真实、准确) 具体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特定情况下要把时间、地点、环境补充进去)2、补写道理论据:名言警句、谚语、格言、科学上的定理、公理等。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
3、深入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
4、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3、论证方式: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4、议论文结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在这个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可分两大类: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总分总”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总分”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分总”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
5、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二、中考议论文常见考点1、提取、概括文章的论点2、论据类型的辨别、分析、补写。3、辨别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5、分析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论证结构。6、探究与创新题目:评价作者的观点谈阅读心得、体会。三、中考常见题型及方法指导1、提取、概括文章的论点(1)论点一般出现在如下地方:标题、开头、结尾、文中(找出中心句子)。(2)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所以、综上所述、由此可知)(3)需要自我概括的: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概括论点注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
6、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2、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A、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b、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述观点的深层作用。(2)词语顺序在文中可否颠倒? 答题思路:解释词语的含义;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
7、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3)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答题思路:不能。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删除后的意思是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3、文中的代词代词代指的含义一定从文章的前后文中找,一般在代词的前后句中体现,能用原文回答最好,如果不能则需要用原文的话概括,但依据必须是原文。3、文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4、分析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论证结构。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5、探究与创新题目:评价作者的观点谈阅读心得、体会。 这
8、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如果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就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四、阅读提升训练(一)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2、第5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3、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7、8两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4、如果把第4段划线句子改成“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好不好,为什么?5、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作用。“正确答案只有一
9、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生活中大部分 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7、选文中举了古登贝克尔和布歇内尔的实例,你能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请写在下面8、“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句中的“之一”一词问什么不能去掉?9、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说“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本文中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试结合你的体会谈谈看法 。(二)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回答
10、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格物和致知?2、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错误在于什么?“格”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4、本文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请至少找出三个5、第三段中“可能是”一次能否删掉?为什么?(三)阅读短文两篇回答以下问题1、乙文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是: 2、不求甚解第六段中 “这样”指:3、你能否为甲文划线的两个句子各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事实论据。4、以上两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论点:论据:5、结合两文的阅读,谈谈你对读书和怎样读书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和认识。五、课外拓展创新的快乐从哪里
11、来邓中翰 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
12、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
13、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注】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1、文章第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
14、明 。(不超过25个字)2、阅读第-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答: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卢新宇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
15、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
16、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
17、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的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1、阅读第56段,简要回答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怎样的危机。2、本文语言意蕴丰富,结合语境写出第9段加点的“死”和“活”各有什么含义。3、比较第6段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芦苇开的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你认为后者失去了汉语的哪些美感? 10文中余光中说“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