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pdf
《2022年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从休宁县六股尖开始,沿江而下到千岛湖,大学生们对沿途美景赞不绝口,纷纷对新安江流域开发提出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流域上游黄山地区侧重于水运开发,弥补丘陵山区交通不足B.上游的丘陵山区侧重于水源林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恢复C.中游综合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D.在下游河谷平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重点【解析】流域上游一般落差较大,应以开发水电为主。【答案】 A 读华北平原某地蒸发与降水差值( 即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曲线和表层土壤含盐量季节变化曲线图,回答78 题。2关于图中两条曲线的正确描述是A.A 曲线是表层土壤含盐
2、量季节变化曲线B.蒸发与降水差值越大,土壤含盐量越高C.两条曲线呈负相关D.表层土壤含盐量一般在冬季达到最高值【答案】 B 【解析】地下水中的盐分随着水分的蒸发聚集在土壤表层,随着降水而淋失,因而蒸发与降水差值越大,土壤含盐量越高。3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夏季七、八月,即通常所说的“七下八上”,原因是A.与锋面雨有关B.与地形雨有关C.与台风雨有关D.与对流雨有关【答案】 A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 7 月中旬到8 月中旬,雨带 ( 锋面雨 )推移到华北地区,在华北形成雨季。图 7 为“
3、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1314 题。4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量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解析】由于用水量增加,直接导致下游河流量量减少。【答案】 C 5导致图示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燃料短缺砍伐森林不合理灌溉盲目扩大耕地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A B C D【解析】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地表覆盖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植被覆盖率差。人为原因( 决定作用 )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保【答案】 B 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回答1718
4、题。6产业链模式图中的分别为图 8 图 7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供气、液化气站C供水、农田灌溉 D钢材、轧钢厂【解析】与热电厂关联较大的是利用热电厂的粉煤灰建设建筑材料厂。【答案】 A 7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煤矸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 B 热电厂的蒸汽可用于多晶硅的生产C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 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热电厂可以为为多晶硅生产供电、供热。【答案】 B 徽州古村聚落形成最初
5、是南宋以前的中原世族南迁、聚族而居形成。后随人口增长,至明中叶时期耕读文化盛行,至清中叶科举入仕和徽商兴起,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勃兴鼎盛,古村落遍及乡野。这一过程经历了内部裂变、迁移、择地而居等一系列过程。读下图回答第4 题。8一般而言,乡村聚落的环境容量是与当时的农业规模及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古徽州人均耕地南宋时人均15 亩,元代降至4 亩,明万历2.2 亩,清康熙1.5 亩,而同期的古村落发展却从稳定发展走向了鼎盛发展,其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丘陵山地的改造,土地生产力大增B.文化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增,对丘陵山地立体开发利用C.前期的发展依赖本地土地资源,后期的发展是
6、依赖其他资源D.徽州地区资源丰富,耕地多水面多,环境容量大【解析】根据材料知,徽州的人均耕地渐少,但后期的发展却很快,主要是徽商的发展。【答案】 C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14 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9下列各种关于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中,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地面起伏,沟壑纵横【解析】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点,该地地面起伏,沟壑纵横【答案】 D 10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A蓄水发电 B拦泥蓄水C水产养殖 D
7、修桥筑路【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上,堤坝的主要作用是拦泥蓄水【答案】 B 11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能直接观察到三道堤坝的点是A甲 B乙C丙D丁【解析】注意观测每个观测点与每个堤坝之间的地形特点,只要两者之间出现山脊、山地等高地,就不可能看到。【答案】 A 二、双项选择题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据此回答2324 题。12以下植被 ( 或植物 ) 属于城市森林主体的是( ) A城市广场草坪B城市湿地C功能区之间隔离林带D郊区环城绿化林带答案; CD 城市森林主要以乔灌木为主体,不可能是城市草坪和城市湿地,故答案为CD; 13城市
8、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 A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B满足城市居民游憩、娱乐等的需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C促进房地产增值和地方经济的发展D美化环境,减弱噪音答案;AD 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依据森林的效益可以判断出,城市绿化带起到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隔离林带还起到减弱噪音的作用。故答案为AD 。三、综合题14 (20XX 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1 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材料二“珠三角”的城市发展走的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之路,城市集中了大量的
9、以加工、组装业为主的中小企业。(1) 根据图中信息,指出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3 分) (2) 简要说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4 分) (3) 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缓解珠三角日益严重的资源、能源短缺问题?.(4分) 【解析】此题考查了河流的综合开发问题、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以及解决珠三角资源、能源的措施。红水河位于西南地区,地形比较崎岖,经济相对落后,因此此河流应以水电开发、发展旅游、综合养殖等为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加快了城市的发展。要解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2 年高 地理 实战 演练 专题 系列 区域 可持续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