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出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人教出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出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xxxxxxxxxxxx导学案年级: 二年级 班级: (1) 科目: 数学 教师: xxxx 二一七年秋季学期课 程 表星期科目节次一二三四五上午第一节早读早读早读早读早读第二节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语文第三节语文体育数学第四节数学数学语文午 休下午第五节语文语文体育 第六节品生体育学法品生安全第七节体育活动活动活动活动xxxxx教学工作计划表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研组长(签字) 陶思国 教导主任(签字) 王忠永 优秀生与后进生情况分析:优秀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所规定的任务,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后进生普遍学习习惯较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上课精力不集中,贪玩好耍,作业
2、不认真,不仔细,大部分后进生父母外出打工,在家没人管,常常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不做家庭作业。课后辅导对象:后进生和部分中等生。措施: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期望取得成果:中等生赶上优等生;后进是生赶上中等生本 学 期 应 达 到 的 教 学 目 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
3、、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
4、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 学 计 划 进 度 表周 次教学单元教 学 内 容课 时第 一 周第 一 单元长度单位5第 二 周第 二 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5第 三 周第 二 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5第 四 周第 二 单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5第 五 周第 三 单元整理与复习和我长高了5第 六 周第
5、 单元国庆长假5第 七 周第 四 单元与角的初步认识5第 八 周第 五 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5第 九 周第 五 单元2、3、4的乘法口诀5第 十 周第 五 单元6的乘法口诀 整理和复习5第 十一 周第 六 单元观察物体5第十二周第 七 单元7的乘法口诀5第十三周第 七 单元8的乘法口诀5第十四周第 七 单元9的乘法口诀 5第十五周第 七 单元整理和复习5第十六周第 八 单元认识时间5第十七周第 九 单元数学广角5第十八周第 十 单元单元复习5第十九周第 十 单元单元复习5第二十周第 十 单元总复习与期末考试5课 题 长度单位 (第1 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
6、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重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学 习 过 程(一)知识链接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 )个( )长。( )大约有( )个( )长。(二)新知自主探究学
7、习活动一: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
8、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学 习 过 程学习活动二: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
9、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三)达标测评课本第2页13题。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测的方法。(四)加油站(五)质疑评学1、质疑: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2、评学:(1)这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者新方法?(2)你最佩服谁(或者哪个小组),为什么?课外延伸 酌情
10、安排有针对性的巩固性或拓展性学习任务,也可以是预习性任务。课 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第2 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3、 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4、培养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重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学 习 过 程(一)知识链接1、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2、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
11、,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二)新知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一: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
12、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学 习 过 程学习活动二: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2统一测量的方法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3)量一量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13、(取整数)(三)达标测评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四)加油站1、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2、看图填空 (五)质疑评学1、质疑: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2、评学:(1)这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者新方法?(2)你最佩服谁(或者哪个小组),为什么?课 题 认识米 用米量 (第3 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实际感知1米。2、感受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重难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学 习 过 程(一)知识链接用直尺量一量窗户的宽度,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有没
14、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和更适合量窗户宽度的尺子。准备一把米尺,或一米长的木棍。(二)新知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一:1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2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米。(3)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3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学习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再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这条1米长的绳子,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5、?4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达标测评课本第6页练习一46题。学 习 过 程 (三)达标测评课本第6页练习一46题。(四)加油站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小组测试立定跳远的成绩,并作好记录。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8()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五)质疑评学1、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2、评学:(1)这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者新方法?(2)你最佩服谁(或者哪个小组),为什么?课外延伸填空课 题 认识线段 (第4 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
16、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学 习 过 程(一)知识链接你知道什么是线段吗?了解一下线段有什么特征?在生活中你经常见到线段吗?用彩笔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二)新知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一:一、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特征。(1)展示学生课前画的线段。选出和补充出以下几种图形: (2)把上面6条线分成两类,并说说原因。是弯的;是直的。(3)把分成两类,怎样分,说说原因。两端有端点;两端没有端点。(4)像这样的线就叫做线段,你现在知道线段有什
17、么特征吗? 二、量线段1、利用线段的特征,自己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两条线段。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自己画的线段有多长,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量的。学 习 过 程学习活动二:画线段1、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2、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3、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4、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结: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达标测评课本第6页练习一710题。第10题:同样长的两条线段
18、,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四)、加油站1画一条比4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3、数线段。(五)质疑评学1、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2、评学:(1)这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者新方法?(2)你最佩服谁(或者哪个小组),为什么?课 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1 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 难 点 教学重点:两
19、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学 习 过 程(一)知识链接1、第11页的图讲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坐一辆车?为什么?能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吗?2、复习导入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8+5 30+19 37+50 23+6 45+5(二)新知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一:1、从学生汇报中抽出问题: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辆车吗?小组重点讨论并交流,班级汇报并小结:(1)你是怎样计算的?(2)用小棒摆一摆计算过程(3)用竖式怎样计算?(4)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小组互相出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题目,列竖式计算并互相评价。再全班展示。3、抽出问题:二(3
20、)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辆车吗?怎样列竖式计算?先用小棒摆一摆,再笔算。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进行小组展示并评价。学 习 过 程(三)达标测评1、课本第12页“做一做”和第13页“做一做”。2、课本练习二第1、2题。(四)加油站 (五)质疑评学1、质疑: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2、评学:(1)这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者新方法?(2)你最佩服谁(或者哪个小组),为什么?课 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2 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2、会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出版 年级 数学 上册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