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2021届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河南中原名校第四次质量考评尽管夏、商两朝已控制了足够广阔的疆域,但夏商时授予各部落封号更多是对部落联盟的政治现实的认可,而西周则通过授土授民,既封且分。从材料可知西周分封()A.继承了夏商两代的制度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力C.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往 D.加强了边远地区的开发2.2020河南信阳一中阶段性检测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与商、西周相比,王室之器物明显减少,诸侯之器物明显增多。这说明当时()A.地方势力增强 B.冶铜技术提升C.官营手工业衰落 D.等级观念瓦解3.2020山西太原阶段性测评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与神
2、沟通依赖乐,所谓“以乐致神”;到了西周,周公在“制礼” 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这些现象说明“乐”()A.具有强化王权的功能B.使家国一体观念形成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成为商周联系的纽带4.2020四川泸州第一次质量检测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如封禅泰山,祭拜禹、舜等先王。这些行为意在()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B.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C.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D.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5.2020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
3、并行制()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C.导致了国家分裂 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6.新材料酎金是汉朝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所献的黄金。汉律对酎金的数量、大小、成色等有严格的规定。稍有不合,即定为“坐酎金”治罪。汉武帝时,因酎金失侯者不在少数。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以法律促进思想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7.2020陕西五校第一次联考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B.有利于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4、C.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8.2020河南中原名校第四次质量考评“封事”是大臣直接上呈皇帝的秘密章奏。唐玄宗之前,“上封事”多是在天象异常或有灾害之时;唐肃宗以后,群臣“上封事”的时机增多,谏官也成为“上封事”的一员。这一变化反映了()A.谏官监督权力的扩大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消失C.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D.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减弱9.2020湖南师大附中摸底元代的行中书省和以前各王朝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有所不同,它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直接领有路、府、州、县。这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的设立
5、()A.促进了民族交融局面形成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不断膨胀C.使元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D.便于发挥中央主导性和地方积极性10.2020辽宁大连重点中学模拟明代监察御史的品级较低,但监察官员不受任何行政机构管辖,只对皇帝个人负责,可单独奏事,上可纠劾阁臣,下可巡察地方,因而其职备受推崇。这反映出当时()A.官僚体制走向成熟 B.内阁地位日渐衰落C.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D.政治风气较为清明11.2020河南信阳一中阶段性检测明清政府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入学读书,否则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该措施()A.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B.体现了民族歧视思想C
6、.强化了君主专制D.推动了“改土归流”12.2020陕西汉中九校联考据记载,康熙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各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询问调查后决定。这说明“御门听政”()A.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C.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D.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13.2019江西赣州期中,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承袭的是晚唐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的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的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
7、。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的执行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司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明初在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省制度,行省权力较大,“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明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这一做法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能,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
8、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的最高权力中枢,弥补了这一权力“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摘编自史云贵外朝化、边缘化与平民化:帝制中国“近官”嬗变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各自的对策及其效果。(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9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
9、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宋代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明代开始实行南北卷分省取士制度,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以朱熹的注释为准。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变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一、选择题(每小题
10、4分,共48分)1.2020陕西五校第一次联考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门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材料体现了西周()A.因朝代更替而否定天命神意B.中央集权强化,注重祖先崇拜C.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D.通过祭祀巩固宗法制度2.2020湖北部分中学第一次联考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小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C.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3.新角度春秋战国时
11、期,战争使大量诸侯国灭亡,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新政治秩序,从根本上破坏了“宗君合一”的宗法政治传统,导致政治权力结构出现变动。这一变动反映出政治模式的变化趋势是()A.从宗法制走向君主专制B.从宗族国家向领土国家转变C.由大分裂走向国家统一D.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化4.2020江西临川二中检测商鞅变法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将百姓按什伍划分,“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举民众口数,生者著,死者削”。这一措施()A.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B.利于城乡劳动力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管理D.大大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5.新材料下面是秦代县令、县丞律令行政与自主行政所占比率对比情况表。序号行
12、政运作内容总数(例)律令行政所占比率(%)自主行政所占比率(%)1县令、县丞下达的政令与执行3441.258.82上级下达县令、县丞的政令与执行1435.703本机构内部政务的申告与裁决757.142.94政务涉及其他机构的申告与裁决1687.505政令下达与执行(小计)4839.641.76政务裁决(小计)2378.313.07合计7152.132.4据此可知,秦代()A.实行严刑酷法维护皇权B.彻底削弱诸侯国实力C.注重发挥政令的强制性D.基层官吏毫无自主权6.2020河南十所名校联考下表是不同史籍中有关秦汉时期官员推选的记述。这表明当时()记述出处任法(废)官者为吏,赀二甲。秦律杂抄有任
13、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张家山汉墓竹简山阳侯张当居坐为太常择博士弟子故不以实,完为城旦。汉书A.官吏选任注重实际从政能力B.法律禁止官员“任人唯亲”C.道德品质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D.国家注重所选官吏的质量7.2020陕西五校第一次联考据唐六典记载,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其中皇帝的专用文种有由皇帝亲自处理的,如册封之制书;有奏请皇帝批准后由宰相处理的,如敕旨;也有由宰相独立处理的,如堂帖;还有由翰林院处理的,如批答。这体现了唐代()A.中枢决策机构行政效率较高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所缓和D.文官集团权力上升8.2020河南名校摸底唐朝的十五位监察御史,“
14、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祭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岁终议殿最”。其余十二人负责巡按州县,监察州县官吏。这反映出唐朝()A.重视对地方官吏的监察B.重视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C.对六部的监察是重点D.有效实现了吏治的清明9.2020安徽六校第七次联考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到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到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指代代以某一地域作为聚居点,每一代都能有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官员的士人),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刻。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科举创新影响社会力量变迁D.社
15、会经济快速发展10.新角度在明代,内阁大学士辅佐皇帝裁决政务的重要方式是“献可替否”。大学士就皇帝的咨询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获得认可称“献可”;大学士就皇帝准备采取的措施提出不同的意见,上谏制止或予以封驳称“替否”。 “献可替否”表明明代()A.中枢机构决策具有民主性B.君主专制有所弱化C.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D.文官集团备受信任 11.上面为清代进士地理分布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进士分布与经济政治发展有关B.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C.国家统一使进士分布更为合理D.南方教育水平全面超越了北方12.2020辽宁五校协作体联合模拟下图是记载康熙帝亲政后勤于政事,御门听政的起居注。康熙帝也曾
16、感叹自己事必躬亲,承受着强大的工作压力,没人能够“更换休息”。这说明清代初年()A.皇帝勤勉亲政,政局稳定B.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C.军机处是中央法定机构D.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13.原创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宋代开始,一些官僚士大夫以复兴宗族制度为己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范仲淹,他于皇祐二年(1050年)用自己的官俸在苏州买下田产,建立义庄,用每年所得租米赡养族人,同时还开设供族人居住的义宅和供族人学习的义学,并纂修族谱。除了士大夫重建宗族制度的实践外,宋代一些学者还对宗族制度进行理论探索,其中张载和朱熹最为典型。在宗法一
17、文中,张载主张将“收宗族”“明谱系”“管摄天下人心”连在一起,朱熹则将宗法制度的说教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提倡孝道,并把孝睦引申到三纲五常,同时主张建祠堂、置祭田,祭祀的对象是高、曾、祖、祢四代祖先,墓祭的对象则是始祖、先祖。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中国经济史纲要材料二到嘉靖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由俭入奢,违礼逾制现象增多,而国家基层控制体制的逐渐松弛,促使宗族的组织化和政治化。嘉靖十五年(1536年)家庙祭祖制改革,允许百姓冬至日祭祀始祖、先祖,为宗族的民众化提供了契机,嗣后民间掀起了大建祠堂、祭祀始祖的热潮。宗族制度得到大面积推广,宗族组织成为普遍的基层社会组织,并在维护家族伦理、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
18、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中国经济史纲要材料三民国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进一步变化。在民治系统方面,乡族与近代社团并存。华南地区的农民协会、上海的工会以及各地的商会(团)、城镇的自治会(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宗族基层治理出现的新变化,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期以后宗族基层管理的特征。(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乡族自治对近代国家转型的意义。(7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
19、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 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相比于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 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以致它虽然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届课标版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训练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