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课程.doc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课程.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1.1 我与社会章节名称(课题)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 我与社会计划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 第1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2. 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3. 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享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加深对社会的认识。2. 通过模拟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社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2.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努力为社会做贡献。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难点人的身份是通过社
2、会关系确定的课型新课 复习课 讲练课 教学方法经验分享、讨论、情境模拟、讲授教学过程教师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活动一】说说你的暑假生活:教师: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暑假生活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在暑假,你有哪些不同于学校的生活经历。请选择其中的一两件和大家分享。学生分享:略教师总结:在暑假,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我与社会有了更深的交融。讲解新课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二】校园生活OR社会生活?请你来选择Q:和校园生活相比较,你更喜欢社会生活还是校园生活?为什么?生:略(社会生活的好,或者不好)师:走进社会,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生活
3、的美好;同时可能也会发现一些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建言献策,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活动三】根据情境介绍自己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与他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自我介绍的情况。情境一:做客同学家,向同学的奶奶介绍自己。 (业缘关系)情境二:到姑姑家玩,向姑姑的朋友介绍自己。 (血缘关系)情境三:在国外碰到两个说新疆土话的帅哥(美女)。 (地缘关系)情境四:师: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是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的?生: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活动四】名言赏
4、析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课堂知识小结 暑假生活让我们有了更多社会生活的经验,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发现需要我们去完善的地方。从社会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个人角度而言,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之中确定的。因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板书设计我与社会一、 感受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需要我们献计献策二、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作业优化设计教学反思8-1.2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能够通过形式多样的亲社会行为不断的塑造自己和完善自己。3.树立积极
5、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重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问题合作探究式教学,讲授法教学准备师:搜集资料,完成课件制作。生:完成书本预习和相关内容的填写。导 入意大利洞穴专家蒙培尔“先锋地下试验室”(详见教材和课件)蒙培尔获得了怎样的认识?教学过程(环节)环节一:教材“小东的经历”导入1.你是否有和小东一样的经历?和大家进行分享你的收获和感悟。2.选取部分学生的暑期经历制成电子相册。环节二:探究与分享:结合教材第7页的插图。1. 说一说学习用品,衣服等怎么生产出来的?(展示图片资料等) 2.观察和思考自己每天所要接触的物品(个人生活离不开社会)环节三:“看客现象”的分析
6、1. 全面剖析看客心态(情境案例)2. 面对看客心态,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亲近社会)3. 相关链接:当下中国社会上人们的病态心理。环节四:养成亲社会行为1.为什么需要养成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行为有哪些?3结合教材上的图片谈一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拓展延伸: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成功人物的故事,参看书本第9页的有关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完成一篇演讲稿,在全班展示。小结思维导图反馈练习1.2017年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许多初中生都关注了这一新闻时事。关心时事有利于( )我们增强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积累个人
7、的物质财富。A B C D 2.关于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B.积极参与暑期研学旅行 C参与学校组织的劳动体验 D在家无节制的沉迷网络游戏。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在于(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A B C D 教学反思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2-1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目标1.知道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2.培养能够辨别网络陷阱的能力。3.树立合理利用网络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重难点警惕网络陷阱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问题合作探究式教学,讲授法教学准备师:搜集资料,完成课件制作。生:完成书本预习和相
8、关内容的填写。导 入视频:互联网改变生活导入教学过程(环节)探究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1. 生活中,你经常借助网络做什么事?沟通交流娱乐游戏网上购物2. 如果没有互联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探究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互联网与经济发展威客等知识服务类经济 微商等分享经济 ,共享单车等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1)政府开通网络问政,网络监督有什么样的作用?(2)现场操作“我想对总理说”或者市长信箱反应公共问题。3. 互联网为文化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大数据与生活变化(讲授) 探究三:警惕网络陷阱1 网络谣言与防范(案例分析)2 网络与个人隐私(1) 个人隐私的泄露(数据,徐玉玉案案例分析)(2) 相
9、关的法律法规(3) 个人网络安全的有关操作和总结(鼓励学生总结)小结思维导图反馈练习1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方式,不仅如此,我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消费,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这说明( )网络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网络交往提高了我们的活动质量。网络购物很方便,今后无论什么东西,我们都可以在网上购买。网络交往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 B C D 2.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时代,微信,QQ等无处不在,它们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与远方的亲人瞬间相连,互通讯息,这说明A网聊可以实现我们的一切交友愿望B网络交友将成为我们现代社会交友的主流C网络世界充斥着许
10、多不可预知的分险D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高效便捷。教学反思2-2合理利用网络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二、新
11、课讲授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1思考:面对网络
12、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2016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
13、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展示下列图片)3思考:分析上面图片的表现,谈谈为什么会被禁止。提示:左图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所以被法律禁止。右图是利用网络攻击他人网络,是违法的,所以被法律禁止。活动四:网络开启一扇门建言献策(材料展示)2017年4月12日,太原市试点建设的首
14、个专为老百姓排难解忧的互联网平台迎泽区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这意味着迎泽区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向“互联网”迈进了一大步。过去市民跑腿才能解决的小事儿,如今通过电脑网页、微信、QQ、手机APP、电话等方式就能立即反映到网络平台,使之得到快速解决。1思考: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提示:1.材料反映了太原市利用网络给老百姓开通了解决困难的平台。太原市能够正确运用网络。2.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教师强调: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活动五:网络助力张远坤的愿望(材料展示)张远坤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库纳巴扎
15、小学支教。当他看到学生们大冬天的还在接自来水管的凉水喝,冬装只是把四件夏装穿在身上时,就想到通过募捐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短短三天时间,爱心人士送来了约70公斤的物资。第一次活动就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出乎张远坤和学校的意料。随后,张远坤把目光投向了学校的运动场地。希望通过网络募捐的方式,将募集到的善款建一个运动场,并购买篮球架、单双杠、球类等体育器材,丰富学校的体育运动。思考:张远坤的事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提示:张远坤利用网络募捐,解决所在学校学生的困难。他能够正确地运用网络,传递了网络正能量。分析下列图片,看看人们利用网络传播什么正能量?提示:图1利用网络传播了舞蹈,图2利用网络抓捕了逃犯
16、,图3利用网络弘扬书画文化,图4利用网络组织了青年志愿者,让青年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价值。教师强调: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三、课堂总结可以说今天的生活即网络生活,我们处于现实与虚拟之中,我们不仅要遵守现实社会的规则,更要遵守虚拟世界即网络世界的规则,让网络为我所用,不要我为网络所困;让网络助力生活,推动社会发展,不要让生活困于网络,不要让社会受阻于网络。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
17、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3-1 维护秩序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能力目标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教学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
18、活将会怎样?提示: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教师过渡:引出课题维护秩序。二、新课讲授(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秩序阅读教材P23第一段。1思考:什么是社会秩序?2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教师总结: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种类: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二)社会秩序的作用活动二:情境讨论雨天的校门口(展示图片及阅读教材P24“阅读感悟”)1思考: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2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3“阅读感悟”让你对社会秩序有了
19、怎样的认识?提示: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3.(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教师总结:社会秩序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
20、)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教师过渡: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三)规则的种类、作用及含义活动三:小组讨论感受规则的力量(展示材料及问题)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1讨论:材料中有哪些规则?2如何理解规则?小组讨论,让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1)种类:人们约定的原则、劳动合同、纪律、法律、道德等。(2)含义: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四)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活动四:
21、“一米线”的提醒“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1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上述事例的规则?2如何理解社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2、。活动五:身边的规则铁路安全管理条例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按照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对吸烟行为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吸烟导致列车火灾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16年,铁路部门规定:乘客在动车组列车吸烟,除接受罚款外,还需持本人身份证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方可再次购买动车组车票。1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规定?2不同时期,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有什么不同?3铁路部门对吸烟者的处罚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为什么?教师总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道德 法治 上册 教案 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