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选择资料题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普通心理学(选择资料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选择资料题库).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不定项选择题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人的个体心理,即( )。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思维过程和情感过程 C.个性差异和心理过程 D.思维过程和性格特征1、心理过程可分为 ( )、情感和意志过程。A.认识B.人格C.情绪D.需要3、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心理特征 D.认识过程3.个体心理的发展与( )密切相关。 A.科学 B.语言的出现 C.脑的发育 D.文字的产生5、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我们必须清楚和毫无歧义地定义所有实验变量,以便其他研究者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心理学的这一特征说明( )。 A.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其特定
2、的社会历史背景 B.我们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 C.心理学是以事实和系统观察为基础的 D.人的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6、一个研究者通过测量心率而作为人焦虑的指标之一。在这个研究中,心率( )。A.是一个混淆变量 B.与焦虑成负相关 C.一个自变量 D.是焦虑的一个操作性定义l、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灵魂 B.行为 C .行为与意识 D.躯体与神经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 A .1879年 B.1798年 C.1789年 D.1897年3、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叫作( )。 A.反射 B.反映 C.反应 D.感受性4、( )是心理的源泉。 A.感知觉 B.客观现实 C
3、.记忆 D.内心世界6、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 A.冯特 B.马斯洛 C.华生 D.罗杰斯 5、冯特是(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1869 B.1879C.1889 D.1899 E.18971、“如果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们所期望的任何一种人。”这一观点是( )研究取向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生物学 D.精神分析3、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 )。 A.情感过程 B.个
4、性心理 C.思维过程 D.气质性格 3、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4、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亚里斯多德 D.冯特2、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活动产品分析法 3、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实验者有目的地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测验法 2、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
5、)。 A.思维活动的结果 B.语言活动的产品 C.客观现实的反映 D.意识的产物90、在心理学实验中,要使无关变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排除或保持恒定),其主要方法是( )。A.控制变量 B.认知协调 C.随机选择 D. 设立等组5、在心理实验中,要使无关变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常用方法是( )。 A.排除干拢 B. 设立等组 C.随机取样 D.精确统计93、借助测验与统计的方法,寻找心理特性与行为表现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称为 ( )。 A.相关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对应法93、借助( )的方法,寻找心理特性与行为表现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称为相关法。 A. 测验与统计 B.实验设计 C.
6、系统观察 D.行为对应在实验研究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称为( )。 A.无关变量 B.因变量 C.实验变量 D.刺激变量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条件反射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的。 A.动力定型 B.无条件反射 C. 无意识 D.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条件是( )。 A.强化 B.动机 C.信号 D.兴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是( )。 A.斯波林B.斯佩里 C.艾宾浩斯 D.斯金纳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上的( )的建立 A.突触联系 B.神经冲动 C. 暂时神经联系 D.网状结构( )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反应。 A.强化 B.
7、动机 C.反射 D.兴奋我们将大脑皮层大致分成四个区,即额叶、顶叶、( )。 A. 中央沟和中央回 B. 小脑和脑干 C.小脑和丘脑 D. 枕叶和颞叶中枢神经系统包含脑与( )。 A.脑干 B.丘脑 C.脊髓 D.网状结构1、由于新异刺激物的出现使原来的条件反射受到暂时的抑制叫( )。 A.延缓抑制 B.消退抑制 C.内抑制 D.外抑制1、脑干中对人的觉醒和警戒起主要作用的神经组织是( )。 A.桥脑 B.丘脑 C.下丘脑 D.网状结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一般来说,左半球是主管( )优势半球。 A.形象思维的 B. 抽象思维的 C.左侧躯体的 D.内分泌系统的4、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
8、而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 ) 。 A.乔治.斯波林B.罗杰.斯佩里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反射活动的结果又成为新的刺激传回神经中枢,进一步调节效应器活动,这一过程称为( )。 A.反射B.反馈 C.反映 D.强化6、脑神经有( )对。 A.13B.14C.12D.11无条件刺激物(如食物)与无关刺激物(如铃声)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的过程,称为( )。A.动力定型 B.条件反射 C. 强化 D.信号系统。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狗听到铃声流唾液属于( )。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 C.生理反射 D.强化反射普通心理学.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普通心理
9、学.第四章注意.人们常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的阅读速度。从心理学上看,“一目十行”指的是( )。 A.记忆敏捷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能力 D.注意范围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是( )。 A.注意对象的新异性 B.活动任务的多少 C.相关的知识经验 D.注意转移的快慢有一种注意现象称为“有意后注意”,其形成条件是( )。 A.注意对象的新异性 B.注意对象的运动与变化 C.对活动任务的熟悉和兴趣 D. 注意对象的相对强度大6、“一目十行”指的是注意的( )。 A.广度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2、教师穿新装进课堂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是由于刺激物的( )。 A.强度 B.对比关系 C.新
10、异性 D.运动变化6,在听故事的同时能进行加法运算,这是注意的( )。 A.广度(范围) B.转移C.分散 D.分配9、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3、人们常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的阅读速度。从心理学上看,“一目十行”指的是( )。 A.记忆敏捷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能力 D.注意范围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 A.分配和转移 B.指向和集中 C.稳定和集中 D.指向和转移4、注意时最明显的外部表现有( )。 A.适应性运动 B.无关运动的停止 C.呼吸轻微而缓慢 D.无关运动的增加4、影响注意
11、广度的因素是( )。 A.注意对象的新异性 B.活动任务的多少 C.相关的知识经验 D.注意转移的快慢 5.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将注意的中心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这是注意的( )。 A.稳定性 B.分散 C.分配 D.转移1、有一种注意现象称为“有意后注意”,其形成条件是( )。 A.注意对象的新异性 B.注意对象的运动与变化 C.对活动任务的熟悉和兴趣 D. 注意对象的相对强度大3、当环境或任务发生了变化,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叫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起伏3、人们常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的阅读速度迅速。从心理学
12、上看,“一目十行”指的是 。A记忆敏捷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能力 D注意范围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 A.都很有趣 B.都无须进行加工 C.其中必须有相当熟练的 D.要有顺序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感觉.n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 )来衡量的。 A. 差别感受性 B.韦伯分数 C.差别感觉阈限 D.感觉阈限 n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感觉的( )现象。 A.对比 B.后象 C.感受性 D.适应n 当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官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阈限 D.感觉能力14、当某人以40分贝的强度来听音乐时,她至少要把她的立体声
13、录音机调到44分贝才能感觉到音量有所增加。根据这一点,请你预测,当姗姗以80分贝的强度来听音乐时,她至少要增加多少才能听到音乐的播放强度有所变化了。 A.2分贝 B.4分贝 C.8分贝 D.需要提供更多信息才能确定在一个暗室里凝视一个静止的光点,会产生光点移动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 )。 A.诱导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心灵致动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做( )。 A.感应性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感觉适应2、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现象,称为( )。 A.感觉对比 B.感觉的后象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适应。5、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
14、的感觉映象叫( )。 A.表象 B.后象 C.想象 D.遗觉象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联觉现象的是( )。 A、看见红颜色觉得温暖 B.看见蓝色觉得清凉 C.听音乐觉得灯光随音乐的节奏在闪烁 D.看见张三想起了李四( )的实验证明,没有客观刺激,人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心理生活。 A.表象重现 B.后象刺激 C.感觉剥夺 D.遗觉象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二者在数值上呈(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幂的关系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的反映。 A.感应性 B.个别属性 C.外在属性 D.内在特性普通心理学.第六章知觉.1、无论在哪个角度看教室的门,我们都把
15、它知觉为长方形。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选择性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在人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 A.双眼视轴的辐合 B.水晶体屈度的变化 C.双眼视差 D.双眼焦距调节.3、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2、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利用了( )。 A.后象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
16、.联觉的作用12、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知觉特征是(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辨别它,这是由于知觉的()。A.理解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 整体性11、人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 .游动知觉 .幻觉 C.主观知觉 D.错觉13、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对象,并用词把它们标志出来。这一知觉特征是(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14、( )是指,人在知觉时,能迅速从面临
17、的诸多事物中确定知觉对象。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15、一支白色粉笔,无论是在明亮处还是在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知觉的特性是( )。 A.明度恒常性 B.亮度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形状恒常性4、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我们通常认为南方人具有灵巧、内秀、含蓄等特点,北方人则具有豪爽、坦率、豁达等特点。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 A.投射效应 B.刻板效应 C.光环效应 D.人格效应4、黑板上的一张挂图,不论我们坐在教室的前排或后排看起来都是
18、一样大小的,不会因为它在视网膜上的映像的大小而变化。这是因为( )。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在人们交往中,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是一种( )效应。 A.首因效应 B掩蔽效应 C光环效应 E刻板效应6、在社会认知中,常把对某一类人形成的概括而固定的特征印象推及团体的每一个人,如男人都豪爽,女人均细腻。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 。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 掩蔽效应 D.团体印象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现象,在社会知觉中称为( )。 A.首因效应 B掩蔽效应 C光环效应 E刻板效应普通心理学.第七章记
19、忆.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两端的内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序列位置说 D.干扰说研究表明,( )的过度学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有效选择。 A.120% B.150% C.180% D.200%人们对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语词-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能够理解时的记忆,叫做( )。 A.机械记忆 B.意义记忆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1、心理学史上最早对人的记忆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詹姆斯 B.冯特 C.艾宾浩斯 D.铁钦纳16、姗姗正在记忆课本中关于最初1
20、5位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的名字。在对所有名字连续读了6遍后,她准备自测一下记忆效果。最可能的结果会是( )。 A.对名单中起始部分获奖者名字的记忆将好于中间或末尾部分 B.对名单中后面获奖者名字的记忆将好于起始或中间部分 C.对名单中中间获奖者名字的记忆将好于起始或末尾部分 D.对名单中起始或末尾部分获奖者名字的记忆将好于中间部分17、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中的记忆广度约为( )组块。 A.52 B. 62 C. 72 D.9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所学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 A.倒摄抑制 B.学习迁移 C.前摄抑制 D.延缓抑制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 A.均衡发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心理学 选择 资料 题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