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知识点(修改版).doc
《工程材料知识点(修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知识点(修改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1.(考点)晶体与非晶体:晶体:长程(远程)有序排列非晶体:短程(近程)有序排列固态金属一般情况下都是晶体。2、三种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致密度为0.68(Mo、W、V、Fe)密排面:1 1 0密排方向:面心立方晶格,致密度为0.74(Al、Cu、Fe、金、银)密排面:1 1 1密排方向:密排六方晶格,致密度为0.74(Mg、Zn等)3、金属中的晶面和晶向晶面族:原子排列相同,空间位向不同的晶面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空间位向不同的晶向注意:表示方式相同的晶面和晶向互相垂直,例如:晶向垂直于1 1 0晶面密排面与密排方向: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晶向)4、 (考点)实
2、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面缺陷(晶界与亚晶界)5、合金的晶体结构:固溶体、金属化合物6、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塑性: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越大,塑性越好(考点)硬度: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HS三者关系:HBHV10HRC HBHV6HS7、(考点)扩散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概念:原子在金属晶体中移动距离超过其平均原子间距的迁移现象。影响因素:1.温度 2.晶体结构 3.表面及晶体缺陷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控制1、 纯金属的结晶:过冷:液态金属实际冷却到结晶温度以下而暂不结晶的现象。冷却曲线中出现平台的原因:由于液态原子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晶态原子
3、有序状态时放出结晶潜热,抵消了向外界散发的热量,而保持结晶温度不变。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形核和长大)形核:非自发形核和自发形核,其中非自发形核占主导地位。长大:平面长大和树枝状长大,其中树枝状长大得到树枝晶。注意:金属容易过冷,一般均以树枝状长大方式结晶Fe的同素异构转变(二次结晶、重结晶):体心(1538-1394)面心(1394-912)体心(912以下)(此公式为考点) 2、 合金的结晶: 匀晶反应、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共析反应注意:匀晶反应冷却较快会发生枝晶偏析,应用扩散退火消除。(重点,大题)3、 铁碳合金相图:钢类共析钢(W(C)=0.77%)过程:L(L+A)AA+P(F+Fe3C
4、)P组织组成物:全为P(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组成相:F+Fe3C典型钢种:T8钢亚共析钢(0.0218W(C)0.77)过程:L(L+)(L+A)(L+A)A(A+F)(A+F+P)(F+P)组织组成物:F+P组成相:F+Fe3C典型钢种:45钢过共析钢(0.77W(C)2.11)过程:L(L+A)A(A+Fe3C)(A+Fe3C+P)(P+Fe3C)组织组成物:Fe3C+P组成相:F+Fe3C典型钢种:T10钢白口铸铁类共晶白口铸铁(W(C)=4.3)过程:L(L+Le(A+Fe3C)Le(A+Fe3C+Fe3C)Le(A+P+Fe3C+Fe3C)Le(P+Fe3C+Fe3C
5、)组织组成物:全为Le组成相:F+Fe3C亚共晶白口铸铁(2.11W(C)4.3)过程:LL+AL+LeLe+ALe+A+Fe3CLe+A+P+Fe3CLe+P+Fe3C组织组成物:P+Fe3C+Le组成相:F+Fe3C过共晶白口铸铁(4.3W(C)6.69)过程:LL+Fe3CL+Fe3C+LeFe3C+LeFe3C+Le(A、P共存)Fe3C+Le(有P无A)总结:含碳量小于0.0218%的合金组织全为F; 含碳量为0.77%时全为P; 含碳量为4.3%时全为Le; 含碳量为6.69%时全为Fe3C。例题:T12钢加热到A+Fe3C相区保温,A中碳质量分数小于钢中碳质量分数。 45号钢加热
6、到F+A相区保温,A中碳质量分数大于钢中碳质量分数。附:相:又称高温F,是碳在-Fe中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相:铁素体F,是碳在-Fe中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相:奥氏体A,是碳在-Fe中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莱氏体:Le,A与Fe3C的共晶混合物,Le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晶渗碳体珠光体:P,F与Fe3C的共析混合物共晶反应温度:1148共析反应温度:7274、 金属的塑性加工(考点)金属的塑性变形:滑移和孪生滑移的本质:晶体内部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运动的结果面心立方晶格比体心立方晶格塑性好的原因:滑移方向对滑移所起的作用比滑移面大,虽然滑移系相同,但是面心立方晶格的滑移方向比体心立方晶格
7、的多,所以面心立方晶格的塑性更好。塑性变形(冷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组织的影响1)晶粒变形,形成纤维组织;2)亚结构形成,细化晶粒;3)形成形变织构(丝织构和板织构P89);、对性能的影响1) (考点)加工硬化:随形变度的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也叫形变强化。2) 产生各向异性:由于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的形成,使金属的性能产生各向异性。例如:用有织构的板材冲制筒型零件时,由于在不同方向上塑性差别很大,零件的边缘出现“制耳”。3) 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变化。4) 产生残余内应力:金属内部形变不均匀,位错、空位等晶体缺陷增多,导致金属内部产生残余内应力。5
8、、 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的工程应用金属的热加工(钢材的热锻和热轧)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热加工。对组织性能的影响: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疏松、微裂纹压合,提高金属的致密度,减轻甚至消除树枝晶偏析和改善夹杂物、第二相分布等。明显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和塑性;破碎铸态金属中的粗大树枝晶和柱状晶,并通过再结晶获得等轴细晶粒,使金属的力学性能全面提高。金属的冷加工(低碳钢的冷轧、冷拔、冷冲)冷加工会使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加工硬化现象。注意:钢材的切削加工也属于冷加工,也会产生加工硬化。由于加工硬化而使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较为困难。喷丸强化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现象)
9、为了缩短时间,实际采用的再结晶退火温度比该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要高100200。(考点)Tr=0.4Tm (K) (其中Tr是最低再结晶温度,Tm是金属的熔点)6、 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获得全部或部分奥氏体组织。共析钢必须加热到727(A1)以上时,完全转变成奥氏体;亚共析钢必须加热到GS(A3)以上;过共析钢必须加热到ES(Acm)线以上。影响奥氏体转变速度的因素:1) 加热温度:温度越高,转变越快;2) 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快,转变越快;3) 钢中碳质量分数:碳质量分数越大,渗碳体越多,相界面增大,奥氏体核心增多,转变速度越快;4) 合金元素:钴、镍
10、增大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加快奥氏体化;铬、钼、钒减小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减慢奥氏体化;硅、铝、锰对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影响不大,不影响奥氏体化过程。5) 原始组织奥氏体的晶粒度及其影响因素某一具体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的奥氏体的晶粒度叫做实际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用本质晶粒度来表示。本质晶粒度:钢加热到(93010),保温8h,冷却后测得的晶粒度叫做本质晶粒度。如果测得的晶粒细小,则该钢成为本质细晶粒钢,反之为本质粗晶粒钢。影响因素:1)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温度越高,晶粒长大越明显,A也越粗大2) 钢的化学成分钢中加入能形成稳定碳化物的元素和能生成氧化物和氮化物的元素,
11、有利于获得本质细晶粒钢,因为碳化物、氧化物。氮化物分布在晶界上,阻碍晶粒长大。Mn和P使促进晶粒长大的元素。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等温处理:将钢迅速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给定温度,进行保温,在该温度恒温转变。连续冷却:将钢以某种速度连续冷却,使其在临界点以下变温连续转变。1)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A、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两个转变区:、高温转变(也称珠光体转变区(A1550)扩散型转变。转变产物:P(S T)。注意:P S T均为Fe和Fe3C的机械混合物,只是层片粗细不同,转变温度越低,层间距越小。、中温转变(也称贝氏体转变区(550Ms)半扩散型转变。转变产物:贝氏体组织(铁碳化合物分布在碳过饱和的铁素体
12、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考点简答题)上贝氏体(350550):羽毛状,小片状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铁素体之间。强度和韧性较差。下贝氏体(350Ms):黑色针状,硬度高,韧性好,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B、亚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亚共析钢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C曲线的位置往右移,Ms、M f线往下移。、高温转变(与共析钢类似,只是先有一部分转变为F,其余的过冷A再转变为P)转变产物:F+P(S T)例如:45钢过冷A在600650等温转变后,产物为F+S。C、过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过共析钢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C曲线的位置往左移,Ms、M f线往下移。、高温转变(与共析钢类似,只是先析出二次渗
13、碳体,其余的过冷A在转变为P)例如:T10钢过冷A在A1650等温转变后,产物为Fe3C+P。2)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实际生产中较多的情况)A、共析钢(一)转变产物炉冷:过冷A转变为P,粗片状组织,硬度为170220HB空冷:过冷A转变为S,细片状组织,硬度为2535HRC油冷:过冷A先有一部分转变为T,剩余的过冷A冷却到Ms以下转变为M,冷却到室温时,残留一部分A。(T+M+剩余A)硬度为4555HRC。水冷:过冷A将直接转变为M,冷却到室温时,残留一部分A。(M+A)a、过冷A转变为M为低温转变过程(非扩散型转变),转变温度在MsM f之间,该温区称为马氏体转变区。马氏体(M):碳在
14、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b、马氏体形成速度很快c、马氏体转变是不彻底的,总要残留下少量Ad、马氏体形成时体积膨胀,在钢中造成很大的内应力,严重时将使被处理零件开裂(二) 马氏体分类板条状(低碳)马氏体(碳质量分数小于0.25%),由于板条状M内有大量位错缠结的亚结构,所以低碳M也称位错M;针状(高碳)马氏体(碳质量分数大于1.0%),由于针状M内有大量孪晶,因此高碳M也称孪晶M。(三)马氏体性能特点1、硬度很高,碳质量分数越大,硬度越高2、比容比A大,当A转变为M时,体积会膨胀3、M是是一种铁磁相,在磁场中呈现磁性;A是一种顺磁相,在磁场中无磁性4、晶格畸变导致电阻率高B、亚共析钢(一) 转变产物
15、(无剩余A)炉冷:F+P;空冷F+S;油冷:T+M;水冷:M与共析钢不同,亚共析钢过冷A在高温时有一部分将转变为F;在中温转变区会有少量贝氏体(上B)产生。如油冷产物为:F+T+上B+M,F和上B量少,有时也忽略不计。C、过共析钢(一) 转变产物(有剩余A)炉冷:P+Fe3C;空冷:S+Fe3C;油冷:T+M+剩余A;水冷:M+剩余A(考点:死脖子复印的资料P64-72)钢的普通热处理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A、 完全退火:1
16、、又称重结晶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是把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冷却或埋入石灰和砂中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2、产物:F+P3、目的:通过重结晶,使加工造成的粗大、不均匀组织均匀化和细化,以提高性能;或使中碳以上的碳钢和合金钢得到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由于冷却速度缓慢,还可消除内应力。B、 等温退火1、 等温退火是把钢件或毛坯加热到Ac3(或Ac1)的温度,保温后,较快的冷却到珠光体转变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奥氏体等温转变,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2、 产物:主要为P3、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转变较易控制,能获
17、得均匀组织,对于A较稳定的合金钢可短退火时间。C、 球化退火1、 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的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共析钢,如工具钢、滚珠轴承钢等。2、 目的: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退火前需先进行正火使网状二次渗碳体破碎),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以后的淬火组织做准备。3、 产物:T12钢球化退火后,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均匀的球状渗碳体,叫球化体。D、 扩散退火1、 为了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温度,长时间保温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也称均匀化退火。2、 加热温度:钢的熔点以下100200,保温时间一般为10
18、15h。加热温度提高时,扩散时间可以缩短3、 扩散退火后钢的晶粒很粗大,因此一般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处理。E、 去应力退火1、 为消除铸造、锻造和机加工、冷变形等冷热加工在工件中造成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低温退火。2、 将工件加热至低于Ac1的某一温度(一般为500650),保温,然后随炉冷却3、 可以消除50%80%的内应力,不引起组织变化正火: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Ac1(对于共析钢)、A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均匀热处理称为正火。1、 正火后的产物: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Fe3C2、 正火的目的:A、 作为最
19、终热处理:正火可以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减少亚共析钢中F的含量,使P含量增多并细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对于普通结构钢零件,力学性能要求不很高时,可把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B、 作为预先热处理:截面较大的合金结构钢件,在淬火或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前进行正火,以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并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组织。对于过共析钢可减少二次渗碳体,并使其避免形成连续网状,为球化退火做组织准备。C、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退火后硬度太低,不便于切削加工。正火后可提高其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成
20、为淬火。淬火是钢的最重要的强化方法。A、 (考点)淬火温度的选定1、亚共析钢:Ac3以上3050;亚共析钢加热到Ac3温度以下时,淬火组织中会保留铁素体,使钢的硬度降低。2、共析钢和过共析钢:Ac1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时,组织中保留少量二次渗碳体,而有利于提高钢硬度和耐磨性,此时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不太高,可降低马氏体的脆性,还能减少残余A的含量。3、如果淬火温度太高,会形成粗大的马氏体,使力学性能恶化,同时也会增大淬火应力,使变形和开裂倾向增大。B、加热时间的选定:升温和保温两个阶段1、加热时间:以装炉后炉温达到淬火温度所需时间为升温阶段2、一般保温时间为15分钟/mmC、淬火
21、冷却介质:常用介质为水和油D、淬火方法: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1、 单介质淬火:工件在一种介质(水或油)中冷却优点: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应用广泛缺点:水中淬火应力大,工件容易变形开裂;在油中淬火,冷却速度小,淬透直径小,大件淬不硬。2、 双介质淬火:工件先在较强冷却能力介质中冷却至300左右,再在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如先油淬后水淬。优点:可有效减少热应力和相变应力,减小工件变形开裂的倾向。缺点:难以掌握双液转换时刻,转换过早易淬不硬,转换过时易淬裂。用于:形状复杂、截面不均匀的工件淬火。3、 分级淬火:工件迅速放入盐浴或碱浴炉(温度略高于或略低于Ms点)保温
22、25min,然后取出空冷进行马氏体转变。优点:大大减小淬火应力,防止变形开裂;适用范围:分级温度略高于Ms点的分级淬火适合小件的处理(如刀具);分级温度略低于Ms点的分级淬火适合大件的处理,在Ms点以下分级的效果更好。例如:高碳模具钢在160碱浴中分级淬火,既能淬硬,变形又小。4、 等温淬火:工件迅速放入盐浴(盐浴温度在贝氏体区的下部,稍高于Ms点)中,等温停留较长时间,直到贝氏体转变结束,取出空冷,获得下贝氏体组织。用于:中碳以上的钢,目的是为了获得下B组织,以提高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注意:低碳钢一般不采用等温淬火E、钢的淬透性:钢在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1、测定方法:末端淬火法2、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材料 知识点 修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