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针对性练习).doc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针对性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针对性练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三、扇形的面积大小: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知识点一:圆柱、圆锥的认识相关
2、概念:圆柱由一个上底面、一个下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上下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高:上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相等。 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的高:圆锥的定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知识点二: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假如是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a,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C,宽b就是圆柱的高h。 长方形的面积S=ab=Ch=2rh=2rh,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假如是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a既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也等于圆柱的高h,也就是说底面周长
3、和高相等。 正方形的面积S=aa=Ch=2rh=2rh,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公式=Ch或者=2rh或者=dh知识点三: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加上两个底面组成,计算方法是S表=S侧+2S底,因为S侧=Ch,S底=r2 所以S表=Ch+2r2 =2rh+2r2 用乘法分配率得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2(rh+r2)例1: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高是12.56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做一个这样的罐头盒需要多少铁皮?解析:本题中罐头盒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说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都等于12.56厘米,可以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r,把r先求出,最后再用
4、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12.563.142=2厘米2(212.56+22)=182.8736平方厘米 答:做一个这样的罐头盒需要182.8736平方厘米铁皮。知识点四: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长方体=S底h,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V圆柱= S底h,长方体的底面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柱的底面积是圆。相关公式:已知半径和高,V圆柱=r2h 已知直径和高,V圆柱=(d2)2h 已知周长和高,V圆柱=(C2)2h难点解析: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n份,切开后平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得到的结论: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长方体的两条长的和; 圆柱的半径等于长方体的宽; 圆柱
5、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 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 圆柱的侧面=长方体的前、后两个面积的和(长高);圆柱的上、下底面和等于长方体的上、下底面和(长宽),所以圆柱的表面积比长方体的表面积少左右两个侧面(宽高)。知识点五: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根据书本上的实验可以得到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或者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为V圆柱=3V圆锥或者V圆锥=1/3V圆柱。相关公式:只需要在圆柱的相关公式前面乘以三分之一。已知半径和高,V圆锥=1/3r2h 已知直径和高,V圆锥=1/3(d2)2h 已知周长和高,V圆锥=1/3(C2)2h重点解析:在一个圆柱里
6、面挖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和剩余部分的体积比是1:2。例1:工地上的沙堆成近似的圆锥形,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沙子约重1.7吨,这堆沙子共重多少吨?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用公式V圆锥=1/3(C2)2h 1/33.14(12.5623.14)21.5=6.28立方米 6.281.7=10.676吨 答:这堆沙子共重10.676吨。知识点七:圆柱和圆锥的横截面理解掌握:圆柱横截面的分割方法: 按底面的直径分割,这样分割的横截面是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如果横截面是正方形说明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 按平行于底面分割,这样分割的横截面是圆。圆锥横截面的分割方法: 按圆
7、锥的高分割,这样分割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按平行于底面分割,这样分割的横截面是圆。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到
8、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转化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变形,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然后回忆以前学习中曾经进行过的转化,探索图形面积公式时的转化、计算小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时的转化,学生能想到许多具体的事例。通过回忆和交流,意识到转化是经常使用的策略,从而主动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运用转化策略时,关键是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如何进行转化,其中既有某一类问题相似的方法,也有特定问题的特别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六年级 数学 期中考试 知识点 总结 针对性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