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一考试网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整体性(图3.53)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
2、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角速度:平均1o/ 日 近日点( 1 月初)快远日点(7 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 千米 /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小时 ,两极为 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
3、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
4、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 ,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 是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 ,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 15o,时间相差1 小时, 每 1o 相差 4 分钟, 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
5、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 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晨昏线通过南北极点可判断这一天为:3 月 21
6、 日或 9 月 23 日前后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 北极圈内为昼, 可判断这一天为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 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 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 倍,除以15 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 ,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 :再求
7、时间差 ,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 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 ,求西用减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 小时, 则减 24,日期加 1 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 小时,日期减去1 天 . 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 :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 页图 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 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 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
8、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高度 低纬: 17-18 千米,中纬:10-12 千米,高纬:8-9 千米特点: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
9、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注意: “ 高高低低 ” 的应用)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
10、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课本37 页图 2.14) 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 ,位置偏北 ;冬季向南移 ,位置偏南 .(图2.15)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图2.18)典型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分类: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南亚)夏季:东南风
11、(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 冷锋和暖锋(图2.19,2.20)概念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冷暖锋过境前均为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暖锋过境时:连续性降水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冷锋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暖锋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冷锋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反气旋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气旋:四周向中心辐合(北
12、逆南顺)反气旋: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气旋上升;反气旋:下沉天气:气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气旋) 、长江流域的伏旱(反气旋)、北方 “ 秋高气爽 ” 天气(反气旋)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13、 页陆地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 大 7 月 1 月海洋性小 小 8 月 2 月 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 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大陆的东岸, 以亚欧大陆为例, 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
14、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2)气候的类型(课本47 页的图 2.26)3)主要 10 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 页图 2.27)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南北半球(或最低)气温月份如果 6.7.8 三个月气温是北半球,如果12.1.2 三个月气温是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 15 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 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 0 温带气候最热月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
15、00mm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六;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毁林危害: 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 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
16、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 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2022 年高 地理 上册 复习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