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教学方针文件全(社会心理学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
《社会心理学教学方针文件全(社会心理学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教学方针文件全(社会心理学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学年 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撰写教师:马 永 方2016年2月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学日历(2015-2016学年 第二学期)整理人:马永方审定人:马永方2016年2月教 学 日 历课程名称 社会心理学 英文名称Soci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12600342z 学时数 48 学分数3 任课教师 马永方 授课对象 社工15级 学年 2015-2016 学期 第二学期2016年 2 月 25 日订周次日期讲 课实验、课堂练习、实习、其他执 行 情 况记 录章 节 提 要学时数内 容 提 要学时数第一周8.31
2、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2学时第二周9.7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4学时) 第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4学时第三周9.14第三章 社会认知(6学时) 第一节 个人知觉 第二节 自我知觉2学时第四周9.21第三节 社会认知 第四节 归因问题4学时第五周10.5第四章 社会行为(4学时) 第节 人类行为的基础 第二节 人类的侵犯行为2学时第六周10.12第三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第五章 态度问题(6学时)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
3、 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理论4学时第七周10.19第四节 说服模型 第五节 偏见问题2学时第八周10.26第六章 人际关系(4学时) 第一节 人际吸引 第二节 亲密关系 第三节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4学时第九周11.2第七章 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6学时) 第一节 社会交换2学时第十周11.9第二节 社会影响 第三节 从众、顺从与服从4学时第十一周11.16第八章 团体心理与行为(6学时) 第一节 团体概述 第二节 团体领导2学时第十二周11.23第三节 团体内部沟通 第四节 团体决策4学时第十三周11.30第九章 健康心理学(4学时) 第节 健康与心身疾病2学时第十四周12.7第二节 压力 第三节 应
4、对方式4学时第十五周12.14第十章 文化心理学(4学时) 第节 文化心理学概述2学时第十六周12.21第二节 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领域第三节 对中国文化的分析期末复习指导4学时(说明:A4纸打印)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12600342z适用专业:社会工作总学时数:48 总 学 分:3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时产生种种社会心理现象及人类行为的学科。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是一个范围最广的分支学科,从个人到集体,从群众到领导,从私人生活空间到公众场所,从婚姻恋爱到违法犯罪,任何涉及到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心理
5、活动,都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但是,由于社会是由相互交往的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社会心理学的一条主线,就是研究人的交往,研究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教学大纲一、 课堂讲授部分(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4学时)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4学时) 第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 社会认知(6学时) 第一节 个人知觉 第二节 自我知觉 第三节 社会认知 第四节 归因问题第四章 社会行为(4学时)
6、第节 人类行为的基础 第二节 人类的侵犯行为 第三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第五章 态度问题(6学时)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 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理论 第四节 说服模型 第五节 偏见问题第六章 人际关系(4学时) 第一节 人际吸引 第二节 亲密关系 第三节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第七章 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6学时) 第一节 社会交换 第二节 社会影响 第三节 从众、顺从与服从第八章 团体心理与行为(6学时) 第一节 团体概述 第二节 团体领导 第三节 团体内部沟通 第四节 团体决策第九章 健康心理学(4学时) 第节 健康与心身疾病 第二节 压力 第三节 应对方式第十章 文化心理学(4学时)
7、 第节 文化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领域 第三节 对中国文化的分析(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第二版2.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考试指导、习题集及试题库,李强主编 乐国安主审 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 金盛华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社会心理学(吴江霖等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时蓉华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是我校社会工作专业
8、(本科)必修的主干课程和研究生升学考试科目之一,是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深受广大理工农类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它是理论性极强的基础学科,也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科。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既是理论性极强的基础学科,也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科。本书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学范畴,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展,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利他行为与侵犯行为,社会影响,群体心理,文化与人格及社会心理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分支学科,要求
9、学生以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为辅助知识,全面深入地探究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同时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应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能力。二、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社会心理学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塑造良好的心态和自我形象,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群体活动的能力,充分运用科学理论实现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管理。本书从结构到内容上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尽量吸收国内已有的同类教材的长处以及国外的研究成果。全部论述力求在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多维视野下探求人类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传统和现实两个方面论述中
10、国人的社会心理,增加了本土化研究、讨论及体验的最新成果,从而让中国的社会心理学体现在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社会、历史的脉络之中。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基础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学生们运用所学社会心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低,是检验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因此,学习中要尽可能地联系现实中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社会心理学知识、观点、方法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掌握五字诀:读、思、写、练、用。“读”是阅读教材,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全面、抓住重点。“思”是善于思考,要善于将书本知识与现
11、实中的问题以及人和事产生联想,进行比较、分析。“写是做好笔记,教材中的理论观点、重要概念、主要规律、原则和方法都要注意理解,进行消化,认真记录,做到准确、精练地把握知识。“练”是对教师明确布置的练习题要进行整理和练习,以便分析解决重点、难点和复杂的问题。“用”是善于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结论等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努力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做到活学活用。 五、改革思路和说明根据课程特点与学生普通心理学基础薄弱的现状,建议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补充基础心理学的知识,学习中强调技术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者对实际问题的提出,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切忌死记硬背。要根据课程的需要,结合学生工作、生活情况,进行观察实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管理经验,实施互动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为学生小组学习做好辅助、引导工作,创造积极的讨论氛围,组织学生参加网上BBS讨论。社会心理学讲义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社会化社会化是社心的中心课题,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问题。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1、定义l 社会化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环境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逐步内化的过程。l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
13、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l 比如,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不同。2、社会化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3、只有经过社会化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个体的成长、成熟非只是生理意义上,更重要的可能是社会意义的成长、成熟。4、社会化与社会控制 社会化包含着灌输与强制,即个人心甘情愿被诱惑去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群体的行为方式。 社会规范除了制定道德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之外,还有确保对道德体系的支持。凡体现、遵循了这一体系的行为被表扬、肯定;反之,受到处罚。二、社会化的理解1、个体的社会化是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共同性比较好理解,民族、阶级的社会化有某些共同性;个别性是主要的: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个
14、体的遗传特点差异,社会化有差异;即使是完全相同的遗传素质(双胞胎的出生顺序带来的期望不同所造成的社会化差异)。即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个性化: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独特的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的过程。个性化与社会化同样重要中国传统文化:重社会化,轻个性化。2、个体的社会化贯穿个体终生从出生直到死亡,社会化进程不会终断。人在不同的时期,社会对之有不同的要求、进程, 3、其他不可避免性:社会化不论个体是否愿意,它总以种种形式在它身上实现。因此社会环境的影响可直接,亦可间接。青少年阶段是重点目标的多样性:凡与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
15、能等,都属于社会化的目标。重点: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技能;道德、政治、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工具:交流、理解、被理解桥梁:形成自我(与环境相区别)、超越自我(融入社会成为一员)量标:掌握语言的程度反映社会化程度。语言的社会化应用:心理咨询、学习交往中鼓励学生多说,制止他人代言(特别是家长)。三、社会化的内容与类型1、社会化的内容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都是社会化的具体表现。从另一角度可说是,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等。政治社会化政治的社会化就是使这一体制下的个体接受、认可这一体制。而这是任何国家都重视的。民族社会化它是使本民族的个体能尊
16、重、喜爱自己民族的习惯、风俗、传统。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团结,令人敬重。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按照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具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男人应坚强、勇敢,女人则要温柔、细腻。与此同时会受到社会的排斥。道德社会化是使个体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行为。遵循这个标准个体就会被赞许,就会心安理得。 2社会化的类型个体一生经历的社会化的类型很多:早期社会化基本的社会化,即使儿童掌握语言、学习本领,使他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内化,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预期社会化是引导个体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学习)。如学校里的教育,企业、军队里的训练。发展社会化
17、是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需要个体产生新的期待、承担新的任务。反向社会化是年青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一代。这在现代社会、移民家庭中常见。再社会化个体舍弃过去的社会标准,重新学习新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这常发生在一社会专门机构中,如新兵、监狱、寄宿学校中。第二节 社会化因素社会化的因素即影响个体的全部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宏观),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微观)。一、社会文化的影响1关于文化它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代和全部财富中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具体说,是所有物质的制作方式,交际方式和风度,以及哲学、宗教、道德、法律、文学艺术、风俗传统、科学中的思想方法。即物质的、精神的、思想的,
18、总之,人类生活中所在存在的,有形的、无形的一切东西。2社会文化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我理解,这里的社会文化主要是一些无形的、无意的、长期的积淀的观念、思想、制度。它通常是以潜在方式来影响个体,个体感觉不到强制性。二、家庭父母的影响1家庭双亲在子女社会化中地位潜移默化,时间长(占23),学前期是社会化的最佳时期。2家庭双亲的影响反应了社会的要求父母将自身已内化的社会文化灌输给子女,父母会告诉他什么是可以允许的,经过长期的学习,子女就认识到父母的要求。3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教养态度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无论是有为、无为,父母首先从自己做起。关注:(1)家长是否有权威(2)取得权威的方式(3)家长对子女的关爱
19、程度。(5)家庭心理气氛对子女性格的影响。如长期争吵、敌对、冲突会导致子女焦虑一矛盾、神经质、心理变态、反社会行为。4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影响这是通过家庭生活环境、双亲的教养水准、家庭人际关系等。父母的期望决定子女的学习成绩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子女之间有一定影响。这里有一个文化程度与教养水准之间的不对应关系。文化程度高不等于教养好。三、学校的影响学校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社会规范、价值观、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专门社会化机构。具体通过教材、教师、教育方式、考试、学生组织来实施社会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1教师威信的作用(1)教师的威信来自学识、个性、形态、性别的魅力。(2)这一威信对于学生的社会化
20、有很大影响。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就是通过教师的形象体现出来。2教师期待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对之提出相应的要求,这就是期待。四同辈群体的影响这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1225岁)的影响尤为重要。这一时期他们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心理依附由父母转为同龄伙伴,同龄群体所构成的心理场对他们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因素。这一因素有其特点:1父母、学校的社会化更多是有意识的,它则完全是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2在群体中接受社会化的个体的主动性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他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伙伴。3可交流一些很私密问题。如生死、恋爱、性。4有自己独立的价值标准,有与社会不同的价值观等。五大众传播工具的影响当
21、然并以上诸多因素之间并非意是相辅相成,有时完全背道而驰。如学校的社会化内容与群体、与家庭、与周围小环境,都会不同。第三节 社会化过程的分析1个体社会化发展是不平衡的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2个体社会化进程体现了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辩证统一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在实践活动中统一对个体社会化发生影响。3个体有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同样环境中,每一个体会有不同表现,这说明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四节 社会化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本能论)1精神分析中关于个体社会化的论述(1)三个层次中“超我”即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从社会化角度看,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2)超我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
22、的,是在幼儿时形成的。2新精神分析理论关于社会化的论述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不只到四五岁,而是贯穿一生,人格发展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矛盾,核心问题,矛盾解决了人格才会进一步发展。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论)1皮亚杰观点发展是由一个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阶段组成的规则的过程。个体所处的环境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在环境的作用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沟通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因素,个性就是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形成。2科尔伯格儿童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角色、经验与他人有不同之处,于是就会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关系。3最近的进展“认知策略”的提出。通过与他人的接触,通过大量的观察,儿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教学 方针 文件 教案 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