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pdf
《2022年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为何家会伤人我们常说要接纳孩子、包容孩子,为什么这种接纳和包容并不是溺爱呢,因为我们接纳的不是行为,而是感觉,溺爱是对行为的放纵,而接纳是对感觉的倾听和理解一.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1。不要将亲人当爱的工具,再亲密的人也是另一个人2。缘分 =娶回妈妈,嫁给爸爸。恋人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常常是他与父母相似的地方。3。(*P27)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重要,要相信对方的感受。家里讲感觉,需要的是爱、理解和接受。1)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如其所是”的理解对
2、方,即按对方的感受去理解他,常见错误有揣测、评价、出主意。2)不要把工作中的权力规则带回家,家中的规则是珍惜,能抵达珍惜的途径是理解和接受。家就是婆婆妈妈的地方,家之所以温暖,就是因为家庭成员能理解并体贴彼此那些琐细的感受。P49 如何避免将权力规则带回家-让珍惜成为主旋律。4. (*p51)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常见的两个问题:糟糕的婆媳关系和严重的恋子情结。1)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
3、而是那个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他身上。要想很好的处理婆媳关系,这个人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努力的去协调这个三角关系。并且,绝对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那种一点就灵、一说就通的绝招,你必须用头脑和智慧去解决这个难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2)你的家庭你做主。健康家庭第一定律-夫妻关系才是家中的No.1. 在原生家庭,父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有发言权;但在他的新家庭,他们夫妻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不
4、该有太多发言权。3)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最多的资源给配偶。相反,当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时,我们必须把更多的资源给他们。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二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1.妈妈是婴儿的镜子。若一位妈妈想让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和他互动,看到他,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孩子得到的爱足够了,形成一个健康的自我,他就不会顺着父母的意思了。有健康自我的人,他会很爱父母,但他做事情,首先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的语言。孩子越小,越需要大人特别是妈妈的细心呵护与关注,2. (*p69)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让孩
5、子成为他自己。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样即使幼小的孩子也一样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1)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是“成为自己的人”,但抚养者们非得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自己的孩子,于是孩子的意志就被压制了,最终在不同程度上丢失了自己。2)驱动学习的动力绝不是父母和老师的奖励,而是掌握知识、满足好奇心所带来的天然快乐。3)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4)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精神胚胎。精神胚胎的发育,不是别的,就是孩子的感觉。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
6、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3.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成熟分离是一边给予爱,一边坚定地告诉孩子或亲人,你是你,我是我;这样一来,关系依然亲密,但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有独立而健康的人格。生命中的三个分离:分娩、与“妈妈”分手(0-3 岁)、与家的分离(从幼儿园到成人)。4. (*p86)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让男孩成为男人,女孩成为女人,3-6 岁是关键期,俄狄普斯期。关键是夫妻关系要和谐而平衡,不会因为爱孩子而忽略对配偶的爱。儿子与妈妈黏在一起的结果对谁都不利。俄狄普斯期是性
7、别认同的关键期,只有在这个时期,男孩承认自己不如父亲,然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以模仿父亲的方式实现对男性的认同,从而具备男性的性别意识,才是最自然的。赞儿子“你好得快赶上爸爸了。”5. 溺爱。什么是真爱,所谓的爱真正是对孩子好的吗,是孩子需要的吗。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1)溺爱的心理真相- 宠爱自己,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包办型溺爱
8、,让子女为父母而活。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2)溺爱 = 过度的阻碍。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过度溺爱会让孩子既依赖父母又恨父母。3)(*P114)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太多的时候,父母需要提醒自己,控制做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因为太多的干预是不必要的。4)要尊重一个幼小的孩子受挫折的权利。一个孩子的自然成长中
9、自然会遇到很多挫折,只要大人给孩子自主解决的机会,那么他们会自动培养出高挫折商,并不需要额外的“挫折教育”。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自己的成败体验。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6.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母爱获得太少的孩子就会执着于母爱载体。孩子要形成稳定的安全感,需要一个条件 - 在三岁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没有严重的分离(超过两个星期的分离即为严重),而且和妈妈的关系有很高的质量。不要将育儿方法当成任务来对待,而是要用“心”对待孩子,有心的在一起,就是彼此驯养的过程。溺爱不是孩子的答案,狼爸虎妈也不是孩子的答案,答案在于心,在于灵魂。7. 对青春期孩子
10、(十三四岁后)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这种爱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恐慌:一些家长无法忍受孩子的独立倾向,无法忍受与孩子分离的规律。1)通过自我牺牲,给对方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是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策略。2)永远能发现儿女问题,并为此深深焦虑的父母,其实置换了焦虑的内容,他们真正焦虑的,并不是儿女的成长,而是与儿女的分离。3) “我的孩子出了问题”这种话不要急着说,因为很可能出问题的是父母自己。给出建议见P129。8. 精神分裂如何发生- 对一个人而言,最可怕的是,他最为重要的感受,却被周围人纷纷说,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是相反的样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11、-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1)在特别讲孝道的地方,一个孩子最容易成为权利狂家庭的受害者,最可怕的是,无论走到哪,别人都说,虐待你的人是爱你的。请记住,轻易的说这样的话,就是在制造分裂。所以,请“看见”痛苦者的痛苦感受,确认他们的痛苦感受是多么真实,不要粗暴的进行评判,更不要朝相反的方法说。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2)神经症的症状本身不是病,而是治疗的开端。它是来自潜意识的信息,目的是唤醒我们展开自我探讨和改变。3)精神分析认为,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
12、疾病的心理因素的源头在于极度糟糕的母婴关系。神经症在幼年时播种(对幼儿是一种保护力量),成熟期发作。创伤越早,患病越重。心理疾病从轻到重分为三类:A(两岁之后)神经症,如抑郁症、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广场恐怖症等;B(9 个月 -两岁)人格失调,如表演型/自恋型 /反社会型 /边缘型人格障碍等;C(0-9 个月)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9.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青春期充满莫名的忧伤,青春期必然叛逆,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走向独立。这种叛逆其实是青少年在争取自己的独立空间,试图成为他自己。1)“好孩子”易有两个恶果,叛逆期推迟,缺乏生命力。2)为了防止青春期孩子陷入抑郁症,给父母的建议见
13、P147. 3)为什么要听话 -若有感情方面的链接,是否听话不重要,我都能感觉到和你在一起。-亲子感情链接非常重要!10. (*P151)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1)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是:不要只紧盯着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2)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家长应该先学会聆听,先了解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向别人倒苦水,其实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并不是寻求那个人的帮助。如果那个人只是倾听,并表达出对我们的理解,这就够了。孩子也一样,父母应该先静下心来,耐心的和孩子沟通,先理解他们的感受,然后再和他们一起决定该怎么做。举例:老师脾气不好,孩子成绩差被批后不想上学;“你英语不好是你
14、的问题,但他发脾气是他的问题。仅就发脾气这件事上,并不是你不对,而是他不对,你不必因此而自责”3)萨提亚:“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的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三、别把焦虑转嫁给孩
15、子1. (*p166)父母给孩子制造了很大的压力(唠叨、冷脸色、孩子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期望),最简单的解释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1) 父母,尤其是妈妈,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的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最常见的是,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2)做父母的必须要学会问自己一句:“我真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了吗?我是不是把自己的心理需求转嫁给了孩子?”不要将你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3)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情绪。孩子们在乎的其实不是学习,而是爱。学生
16、和老师的关系核心是学习,而亲子关系的核心是爱。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生存,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也会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4)转嫁压力的方式会引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A 加剧学习压力; B 侵犯孩子个人空间;C 令孩子形成外在评价系统。有内在评价系统的孩子,他才会享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这成了激励他努力学习的最大动机。5)改变之道:与孩子一起成长。A 给孩子空间,只有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B 自我成长; C 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2022 年武志红 为何 伤人 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