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知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分析图片、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二、教学重点
2、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八条宪法第四条第一款中“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二)、讲授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
3、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的格局。2、含义: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3、提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分类: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五个民族自治区: 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条件,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民族自治的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 材料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
5、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材料,谈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共同繁荣发展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如: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任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人教版八 年级 历史 下册 12 民族 大团结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