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物熵在生命个体研究中的应用doc资料 .pdf
《2022年生物熵在生命个体研究中的应用doc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物熵在生命个体研究中的应用doc资料 .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 物 熵 在 生 命 个 体 研究 中 的 应 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24 页 - - - - - - - - - 生物熵在生命个体研究中的应用刘小龙(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山东德州253023)摘要 熵表示的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引入广义熵的概念来度量生命活动过程的质量,称为生物熵。从宏观角度,对正常生命过程中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熵变进行分析,以及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熵变分析,如恶劣的天气,疾病等;从微观角度,通过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提出蛋
2、白质网络结构熵和特征熵,并比较这两种熵在微生物进化上是怎样变化的,随着生物的进化,这两种熵都是递增的,但是特征熵的分析结果更为理想。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了生命个体从生物熵这个角度,怎样保持自身的健康,这在医学领域有着重大的意义,可见熵在生物学发展中有着非常好的前景。关键词 熵;生物熵;蛋白质网络结构熵;蛋白质网络特征熵1 绪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转变,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外界干预的自发的转变 (即正转变 ),另一类是必须在外界干预下才能实现的转变(即负转变 ) 。为了度量正、负转变的数量及不可逆性,应该寻找一个“转变含量”或“变换容度”,将不同形式的转变相互进行比较,从而
3、使热力学第二定律定量化。为此,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于 1865年提出了热力学的熵概念。克劳修斯指出,对于可逆循环,如果物体从任意一个初态开始,连续地经过任意的一系列状态又回到初态时,物质系统吸收的热量与绝对温度的比值的积分TdQ总等于零,那么积分号里的TdQ必定是一个量的全微分,它只与物体当时所处的状态有关,而与物体到达这个状态所经过的路径无关。如果用S表示这个量,则可以规定:TdQds, (1.1)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4 页 - -
4、 - - - - - - - 这个 S就是克劳修斯的变换容度( 或转变含量 )。他建议称 S为 entropy,是来自意思为“变换”的希腊词“”,加了一个前缀en,以便与“能量 ( energy) ”这个词相对应。熵这个中文译名,是考虑到它是热量变化与温度之比(TdQ,即熵 ) ,又与热有关的缘故。热力学中把可逆过程中物质系统吸收的热量与绝对温度的比值TdQ称为熵的增量 ( ds)。熵是物质热力状态的函数,而与物质热力状态变化的路径无关。熵的提出,度量了正、负转变的数量及不可逆性,使热力学第二定律定量化。熵增加表示系统一部分热量丧失了转变为功的可能性。熵越小,可转变程度越高,不可转变程度越低;
5、熵越大,可转变程度越低,不可转变程度越高。生物进化是由低等到高等的过程,达尔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分析,于1859年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在其中,他指出,生物进行遗传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完成优胜劣汰,由低等向高等进化。但是,他只是通过大量的调研和事实从宏观上说明了他理论的正确性;现代进化论也只是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来说明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是,它们都没有定量地论证生物进化的规律和准则1。Brooks-Wiley 理论2接受自然选择学说,但同时认为生物进化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生物熵与组织性的共同增长才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但是,在这一理论中,生物熵是在一个开放系统中,根据统计力学
6、的基本观点可把生物系统(基因级, 细胞级及机体级的集合)看作为一系综,每一系统中的单位(如基因,细胞或机体)作为系综内的粒子,将系综占有一切微观态的几率的统计平均值用来表征相应的宏观态而获得的统计熵,只是一个的统计结果,并没有考虑系统中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开放系统中得到了熵减的结论。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相互作用在生命活动中核心作用。随着蛋白质相互作用测定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蛋白质相互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7、页,共 24 页 - - - - - - - - - 用数据被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以及在基因组范围内呈现所有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其拓扑特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现有研究拥有无尺度分布和小世界性质。近年来,学者们先后提出了多个无尺度和小世界网络的进化模型3。1999年 Barabasi和 Albert 等提出的优先连接模型 (preferential attachment model ) 。2003年和 2005年,Eisenberg等和 Joy等分别利用了不同的酵母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集检测了该模型。2002年到 2003年,提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复制
8、 分歧模型 (duplication-divergence model,DDmodel) 。2005年,Ispolatov等提出完全非对称复制 分歧模型,该模型只包含一个参数“相互作用保持概率”。 2007年,Hormozdiari 等发现,除无尺度性质外,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关键拓扑学特性依赖于所选择的种子网络和进化模型。许多专家将基于度数的网络结构熵运用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对DIP 数据库中七种生物的八个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互异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研究4。本文第三部分在现有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基础上,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信息熵对生物进化进行研究,不考虑生物在开放系统中的能量交换
9、,在生物的封闭系统中,从生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角度揭示熵与生物进化之间的联系。2 熵与生物2.1生物熵的提出1864年法国物理学家克牢修斯提出了一个物理量和新函数熵,熵是热力学系统的态函数,在绝热系统中熵变永远不会为负。统计物理学研究表明, 熵就是混乱度的量度。20世纪 60 年代,比利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把那些在非平衡和开放条件下通过体系内部耗散能量的不可逆过程产生和维持的时-空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将熵推广到了与外界有能量交换的非平衡态热力学体系。熵的内涵不断扩大, 逐渐形成了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10、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4 页 - - - - - - - - - 力学熵,黑洞熵、信息熵等概念。这种广义熵的提出,阐明了非平衡态与平衡态热力学体系熵的本质是一致的 , 均受熵定律支配 , 从而也揭示了物理系统与生命系统的统一性。各生命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开放的非平衡系统,生命现象也与熵有着密切关系,生命体和一切无机物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它具有高度有序性。根据这一特点用“熵”来描述生命是较为恰当的。引入广义熵的概念来度量生命活动过程的质量,称为生物熵。本研究将耗散结构理论用于生命过程的研究, 建立了生物熵随年龄正常变化的宏观数
11、学模型,用以描述生命过程的熵变。2.2生物熵与生命个体的联系生物熵与生命个体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与生物化学的联系上。一个系统由无序变为有序的自然现象称为自组织现象。自组织现象可以通过下面过程说明:蛋白质大分子链由几十种类型的成千上万个氨基酸分子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组成。这种有组织的排列决不是随机形成的,而是生命的自组织过程5。这表明生命体的有序自组织的形成与随物质、能量和信息带进生物体而引起的负熵有关。大的负熵状态, 必然有利于有序自组织的形成。而自组织有序度的提高,也必然会导致生物熵的进一步减少。生命的成长过程是生命系统的熵变由负逐渐变化趋于0 的过程,可以说随着生命的成长,生物熵是由快速减少到
12、逐渐减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生物组织的总量增加,有序度增加,生物熵总量减少,所以熵增为负。衰老是生命系统的熵的一种长期的缓慢的增加,也就是说随着生命的衰老,生命系统的混乱度增大,原因应该是生命自组织能力的下降造成负熵流的下降,生命系统的生物熵增加,直至极值而死亡,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6。生命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热力学系统,熵变可以用一个耗散型结果进行描述:dSedSidS,(2.1)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24 页 - - - - - - - -
13、- 式中, dS为微熵即熵变 , 表示热力学体系在某一状态时的熵变;dSi为系统内不可逆过程产生的熵 ,0dSi; dSe是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产生的熵流, 其符号可正可负。根据生命过程可以建立一个简单数学模型描述生命过程的熵变。以)(tS表示 t 时刻的生物熵值 , 那么dtdSs?1表示 t 时刻生物熵的相对生长率,从宏观上分析它应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生命体内部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所引起的熵增加0)(tf;另一部分是该生命体生命过程中自组织生成的熵流)(tg,所以:)()(1tgtfdtdSs?(2.2)分析生命体的发育过程 , 我们知道由生命体内部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所引起的
14、熵增流)(tf总是先增加 ( 生命体的出生到逐步成熟 ) 再减少 ( 逐步衰老 )7。生命过程中自组织生成的负熵流)(tg也总是先增加 ( 生命体的出生到逐步成熟 ) 再减少 (逐步衰老 ) 。根据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可以等到 dS的解为:)1 ()1 (00cteSdteSdSab,(2.3)对比公式( 2.1), 其中:负熵)1 (0cteSdSea,熵增)1(0dteSdSib。ba、 是婴儿出生时的负熵、熵增系数,不考虑后天影响ba、 应该是常量,起始时ba、 ;dc、分别是的时间变化系数,在生命过程中随时间有小的变化,且有dc、。其中,0)0(SS表示生命体刚出生时的熵值, 也就是模型的
15、初值,一般认为其值较大。假定以35岁为平衡点,即0dS,可以得到:在小于35 岁区间, ds由负值(较大)先快后慢减为0;大于35 岁区间, ds由 0先慢后快增加为正值(较大);只是后期ds增加过程较前期变化过程慢许多。2.3对正常生命过程中的熵变分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24 页 - - - - - - - - - 0 岁左右 10岁左右,这是生命成长发育的过程,负熵大于熵增,这时,且从大到小变化。从公式可以看出婴儿出生时的熵变为负熵且较大,
16、促进婴儿快速生长(生物组织的增加,有序的扩大)。在生命成长中熵增也在增加,并且比负熵增加的快,造成生命成长是从出生到长成过程中是逐渐变缓的,这与生命成长过程是相符合的。这个时期由于生命组织的快速正常发育,组织细胞大量增长,代表熵减的有序组织快速增加。由于生命组织的快速增加,伴随生命活动的呼吸、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引发的熵增也必然增加。但总体来说,生物熵在快速下降中,熵变为负且有一定数值,生命在快速成长中。10岁左右20岁左右,这是生命基本长成的过程,负熵大于熵增,负熵与熵增从有一定差值到 20 岁左右接近相等,熵变为负,且逐渐接近零。到20岁左右,生命基本长成,这时负熵约等于熵增,熵变约等于零,
17、生物熵进入低熵状态,生命开始进入巩固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生命组织的较快的正常发育,组织细胞继续大量增长,代表熵减的有序组较快的增加。由于生命组织的增加,伴随生命活动而引发的熵增也继续增加。生物熵已经降下来了,熵变为负,从一定数值下降到约等于零,生命在继续成长中。20岁左右 35岁左右,这是生命的巩固时期。负熵从约等于熵增到与熵增相等,熵变为微负,熵变从约等于零到等于零,生命处在一个熵比较低的平衡状态中。这个时期负熵和熵增都处于比较大的平衡状态,生命的各项指标也都在最佳状态,生命处于旺盛阶段,负熵流和熵增流都比较大。35岁左右50岁左右,这是生命的衰老的预备时期。负熵从与熵增相等到约等于和小于熵增
18、,熵变为微正,从等于零到约等于零,生命仍处在一个熵比较低的平衡状态中。生命处于旺盛阶段,负熵流和熵增流都比较大,生命体征同前一阶段比较略有下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24 页 - - - - - - - - - 50岁左右以后,生命开始进入衰老时期。负熵略小于熵增,熵变为正,生命过程中的负熵和熵增都在减少中,但熵已经开始缓慢增加了。这个时期由于人体各项功能的下降,组织再造能力下降,人体组织中自由基等垃圾成分增加,组织的有序度开始下降,负熵流下降,
19、熵增流也下降,但熵变是增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熵渐渐增大起来,有序度也渐渐降下来了。2.4环境、疾病、死亡与生物熵负熵是人体生命过程中产生的,正常情况下有较高的负熵流,当生理功能由于某种原因失常,生命过程的负熵流将下降,生物熵的上升必然造成生命体许多不适与损害。通常而言,低熵态对应着比较有序的状态,即体内有效能高转化状态。天气变化与生物熵:正常情况下,由于生命已经适应了正常的气候变化,所以正常的天气变化对生命过程的负熵没有影响,只有发生突变时,人体的正常生理调节功能无法适应变化造成负熵下降,生物熵上升,人容易生病或感到不适。环境污染与负熵:环境污染必定造成生命组织的损害,结果使人体正常生理功
20、能失常,负熵流下降,生物熵上升,人容易生病或感到不适。一般疾病与生物熵:当生物体患病的时候, 输入生物体内的各种无序的物质在细胞和机体中堆积起来 , 细胞和肌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减弱, 不能将它们分解消除掉。随着时间的推移,负熵流下降,生物熵上升,若得不到很好的改善, 无序物的堆积就会越积越多,生物熵增大,生命就越来越弱。肿瘤与生物熵:熵增加原理也可以解释肿瘤在人体内的发生、扩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基因以原癌基因的形式存在于正常生物基因组内,没被激活时,不会形成肿瘤。原癌基因是一个活化能位点,在外界环境的诱导下,细胞可能发生癌变,即肿瘤的形成是非自发的。非自发的过程是一个熵减的过程,也就是说肿瘤
21、细胞的熵小于正常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24 页 - - - - - - - - - 胞的熵。然而肿瘤细胞是在体内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人体这个体系就相当于肿瘤细胞的外部环境,正是由于肿瘤细胞的熵减小,导致了人体这个总体系熵增大。越恶性的肿瘤,熵值越小,与体系分化越明显,使人体的熵增也相对越大,对生命的威胁越大。生命死亡与生物熵:理论上生物熵大到极值,生命过程就结束了。事实上绝大多数死亡人群都不是衰老至死的,而是在生物熵值较大时,由于疾病等意外原
22、因使生物熵迅速增加到极值而死亡的。可以说生物熵值较大时,生命即进入一个危险时期,这也就是新生生命容易死亡的原因。3 生物熵在微生物进化中的应用3.1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全蛋白质网络熵首先,建立全蛋白质网络空间O,设全蛋白质网络含有n 个元素,将其定义为X ,12,.,nXx xx,其中ix为一种蛋白质。根据蛋白质网络拓扑特性给出每个元素的具体特性指标,设第 i 个元素的指标为:),.,(21imiiixxxx。由于在全蛋白质网络中,熵是递增的,而生物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的,同时,通过DIP 数据库中数据的分析整合,本文发现生物的全蛋白质网络空间的能量分布随着生物从低等到高等进化而越来越平均,因此
23、,可以得知,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熵越大,生物的全蛋白质网络的能量分布越均匀。那么,就可以用生物全蛋白质网络的能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来定义全蛋白质网络熵。把全蛋白质网络中每个节点所传递的能量记为i,节点数目为 n,那么全蛋白质网络中每个节点传递能量的方差:211()niniiiDun(3.1)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24 页 - - - - - - - - - 则根据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熵越大,生物的全蛋白质空间网络的能量分布越均匀的理论,可以令全蛋白质
24、网络的熵:1SD(3.2)虽然这一定义是合理的,但是在D 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发现,全蛋白质网络中蛋白质的种类数 n 是无法得到的,因此这样定义的蛋白质网络熵无法计算。故而必须寻求其他更为合理而可实现的方法来定义全蛋白质网络的熵。3.2基于蛋白质度数的蛋白质网络结构熵考虑全蛋白质网络中数据的局限性,通过DIP(data base of interacting proteins )8中的数据,可以得知,虽然全蛋白质网络中蛋白质的种类数是无法得知的,但是某种生物的孤立蛋白质网络中的蛋白质种类数是已知的,因此可以从孤立蛋白质网络入手,考虑蛋白质网络结构熵来反映这中生物的蛋白质网络的能量均匀度,进而反映该
25、生物的进化等级。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结构熵定义如下9:首先建立一个蛋白质网络A( 表示一个生物的蛋白质网络) :令()ijijxAExU,则用( ,)GA E来表示这个蛋白质网络的蛋白质网络的无向图。建立了如上的生物蛋白质网络的拓扑结构之后,就可以定义生物的蛋白质网络结构熵:定义一:假设无向图( ,)GA E中有 n 个蛋白质节点,每个节点的度数为ik,则第 i个节点的枢纽程度定义为:1iniiikIk(3.3)定义二:蛋白质网络结构熵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生物熵在生命个体研究中的应用doc资料 2022 生物 生命 个体 研究 中的 应用 doc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