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内容 .pdf
《2022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内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内容 .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新制订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与以前的实验稿相比产生了和大变化,下面我就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谈谈我的观点。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变化1. “前言”部分的修订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开篇有一段没有标题的导入语,阐述了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地理课程的价值功能。修订时进行了改写,增强了它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导入语,共分为两个自然段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
2、提出了新课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 资源、 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第一个自然段阐述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即当今社会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期望达到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
3、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现代社会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第二个自然段阐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就是课程理应发挥的功能、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意义。修订以后,有一定的新意。第一次提出了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以往一般侧重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出要求。 而这次课程标准用了两个“有助于” 的阐述来概括地理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
4、和意义。 这也从宏观层面为我们地理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 更要关注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识社会、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 、 “欣赏”千姿百态的地理环境,并养成爱护环境、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2. “课程性质”的修订实验稿关于地理学科“课程性质”的阐述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实际上阐述的是地理学(地理科学)的特质;第二段,才正式阐述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地理学科)的性质。第一段文字量较多,分析较为详尽;第二段文字量较少,只有一句话,阐述相对薄弱。总体上看,实验稿关于“课程性质”的分析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部
5、分,不再是先阐述地理科学的特点,而是上来第一句话就阐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这一句阐明地理课程性质的总括语,有两层涵义:一是地理课程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二是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第一, 地理课程兼有自然和社会学科性质这是跟地理课程内容主要取材于地理科学紧密相关。正因为地理科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才决定了中学的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和社会性质的课程。应该说这一属性在中学所有各门学科中也是唯一的。地理课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
6、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地理教材的编写策略、风格, 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学科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能够运用文科课程擅长的讲述、讲读、比较、记忆、赏析等方法,同时也要善于运用理科课程惯用的讲解、操作、计算、实习、实验等方法,更要能娴熟地运用地理学科独特的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包括电子地图) 和地球仪的方法, 以及判读卫星、航空遥感影像的方法。第二,地理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 “基础”也包含有两层涵义:一是地理课程
7、内容虽然取材于地理科学,但它只讲授地理科学中一些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内容; 二是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 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打下基础。所以, 对于地理教师来说,牢记“基础”二字,就必须在教学时念念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一方面要注意将教学的深度把握到恰到好处,切忌随意加深教学的难度,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要避免在教学中任意拓展教学范围,注意教学内容的地理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阐明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以后,进一步用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五个性”来阐述地理课程的性质特点。区域性和综合性不仅是地理科学同时也是地理课
8、程的显著特点。区域性不仅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 而且阐明其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它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的综合系统。系统中各个地理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且当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其他要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基本上是其他学科课程没有或者说是不显著的。地理课程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它成为培养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整体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这是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凸显教学内容的地理性时所应该注意的。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内容 2022 义务教育 地理 课程标准 修订 解读 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