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pdf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师用书独具 )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1运用资料说明城市起源的条件,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3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教师用书独具 ) 新课导入建议【创设情境】展示两种聚落图片:【讨论】1城市与乡村人们从事的职业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精选文档2 2你认为二者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吗?试阐述理由。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313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 中的“知识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看教材P3235填写课前
2、自主导学 中的“知识2、城市化及其特点”;并完成 思考交流 1;看教材 P3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 中的“知识 3、城 市 化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 , 并 完 成 思 考 交 流 2 。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 “探究1”问题导思 1、2、3。 步骤 3: 教师通过 例1和教材 P35图 217 的解读,讲解知识“城市化及其特点” 。步骤 8:完成图表活动解读 中的活动点拨 指导学生完成 课堂小结 进行知识 的 回 顾 和 强 化 巩 固 , 课 下 完 成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当堂双基达标 中的5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
3、理解情况。 步骤6:教师通过 例2的解读,讲解知识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 “探究2”问题导思 1、2、3。 步骤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当堂双基达标 中的 1、2、3、4、6 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城市化的内涵。2根据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及其特点。 (重难点 )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难点 )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精选文档3 1.城市的起源(1)基本前提: 剩余农产品 的出现。(2)演化过程: 手工业 同农业的分工以及 商业的出现。(3)集市的出现。2城市
4、的发展时间特点18 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 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工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 增加,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城市成为区域 经济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 专业化 城市城市化及其特点1.概念农业人口 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转化为 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 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主要表现(1)城市人口 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 的比重上升。(3)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 用地规模 扩大。3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4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 加快。(2)大城市 数量迅速增加, 大城市带
5、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精选文档4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一般在 70%以上较低,差异较大人口流动流向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外流动,出现郊区化 和逆城市化乡村人口向 城市流动原因特大城市 人口、资源与环境 问题十分突出城市有较多的 就业机会和较好的 生活条件1.“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定比经济较落后国家的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这种观点是有条件的,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不能说是绝对规律。例如,南美洲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地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 合理有
6、序 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也是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及 保护耕地的 基本措施 和有效途径。2不利影响(1)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2)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 混乱等。(3)解决措施:发展经济、政策调控 ,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精选文档5 2.城市一般比周围郊区降水多,为什么?【提示】由于城市具有热岛效应, 因而市区与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市区气流上升, 湿润气流因对流上升降温凝结。 加上城市生产与生活排放烟尘形成的凝结核多,因此降水往往多于周围郊区。城市化及其特点【问题导思】1城市中“农民工”的增加会提高城市的城市化水平
7、吗?为什么?【提示】不会。城市人口是指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而“农民工 ”不属于该部分。2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大城市数目也较多,为什么城市化水平却较低?【提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较快,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城市数量剧增。但因人口总数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低,所以城市化水平较低。3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倒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逆城市化是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它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 而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1城市化
8、进程是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标志、过程、动力和结果,图解如下:精选文档6 2城市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表现及联系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导致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交通网络的建立及通信方式的现代化;新商业区发展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特点或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人口、商业和制造业向郊区迁移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区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周边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联系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郊区
9、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而是城市化的质的提高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进程示意图(1)A、B 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曲线。(2)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 ,水平_ ,_ 年以后, _(曲线 A 或 B)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精选文档7 (3)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从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了 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_萎缩,_发展迅速。(4)城市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其中
10、,加速阶段容易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容易出现_城市化现象。【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示意图中A 和 B 曲线城市人口的变化。【解析】A、B 两曲线所示的城市人口的变化过程及对应的国家类型可作如下分析,具体分析如下:【答案】(1)A(2)晚低1950曲线 B (3)逆城市化中心区中小城镇(4)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导思】1城市中心与郊区在气温方面有哪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中心气温一般要比郊区高。 原因:城市人口集中、 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废
11、热。2城市建设对水循环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到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精选文档7 (3)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从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了 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_萎缩,_发展迅速。(4)城市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其中,加速阶段容易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容易出现_城市化现象。【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示意图中A 和 B 曲线城市人口的变化。【解析】A、
12、B 两曲线所示的城市人口的变化过程及对应的国家类型可作如下分析,具体分析如下:【答案】(1)A(2)晚低1950曲线 B (3)逆城市化中心区中小城镇(4)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导思】1城市中心与郊区在气温方面有哪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中心气温一般要比郊区高。 原因:城市人口集中、 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废热。2城市建设对水循环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到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精选文档7 (3)从图中
13、还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从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了 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_萎缩,_发展迅速。(4)城市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其中,加速阶段容易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容易出现_城市化现象。【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示意图中A 和 B 曲线城市人口的变化。【解析】A、B 两曲线所示的城市人口的变化过程及对应的国家类型可作如下分析,具体分析如下:【答案】(1)A(2)晚低1950曲线 B (3)逆城市化中心区中小城镇(4)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导思】1城
14、市中心与郊区在气温方面有哪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中心气温一般要比郊区高。 原因:城市人口集中、 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废热。2城市建设对水循环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到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精选文档7 (3)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从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了 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_萎缩,_发展迅速。(4)城市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
15、期阶段,其中,加速阶段容易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容易出现_城市化现象。【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示意图中A 和 B 曲线城市人口的变化。【解析】A、B 两曲线所示的城市人口的变化过程及对应的国家类型可作如下分析,具体分析如下:【答案】(1)A(2)晚低1950曲线 B (3)逆城市化中心区中小城镇(4)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导思】1城市中心与郊区在气温方面有哪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中心气温一般要比郊区高。 原因:城市人口集中、 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
16、放出大量的废热。2城市建设对水循环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到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精选文档7 (3)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从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了 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_萎缩,_发展迅速。(4)城市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其中,加速阶段容易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容易出现_城市化现象。【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示意图中A 和 B 曲线城市人口的变化。
17、【解析】A、B 两曲线所示的城市人口的变化过程及对应的国家类型可作如下分析,具体分析如下:【答案】(1)A(2)晚低1950曲线 B (3)逆城市化中心区中小城镇(4)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导思】1城市中心与郊区在气温方面有哪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中心气温一般要比郊区高。 原因:城市人口集中、 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废热。2城市建设对水循环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到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精选文档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城市 发展 城市化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