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一轮复习实验 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三一轮复习实验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一轮复习实验 2.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一、力和运动实验题例 1: ( 08年宣武一模 )利用滴水法可以粗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其方法如图6-3 所示:调整水龙头滴水的快慢达到一个稳定度之后,再仔细调节盛水盘子的高度,使得第一滴水落到盛水盘面的瞬间,第二滴水恰好从水龙头口开始下落。以某一滴水落到盘子面的瞬间开始计数为1,数到第n滴水落到盘子面的瞬时停止计时,记下所用的时间为t,再测出从水龙头口到盘子面的竖直高度为h,那么由此测可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_。例 2:(07 年崇文一模 ) 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记录一小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如图所示 . 图中 1、2、3、4、5 是每隔 0.1s 所取的计数点 ,
2、 由实验数据可知,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_ m/s,小车通过计数点2 的瞬时速率为 m/s。例 3: (07年北京高考题) 某同学用图2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 安装好实验器材。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3 中 0、1、2 6 点所示。c. 测量 1、2、3 6 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S6。d. 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
3、的比值36121236SSSStttt、。f 以St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St与对应时间t 的坐标点,划出Stt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实验中,除打点及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和。 (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Hz 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将最小刻度为1mm 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 0 计数点对齐,0、 1、2、5 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4 所示,则S2= cm,S5= cm。该同学在图5 中已标出1、3、4、6 计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4、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2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 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tt。根据Stt图线判断,在打0 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 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m/s2。例 4: ( 09 年朝阳一模)如图1 所示,是某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度画出的力的图示。F1、F2、F、F中不是由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是_(填字母)。在该实验中需要记录和观察的是_。A记录F1、F2的大小和方向B记录F1、F2的夹角C观察F1、F2的大小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D观察F
5、、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例 5: (08年北京高考题) 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 的砝码时, 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 ; 挂七个 50g 的砝码时, 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1) 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 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和 . 测量记录表:
6、代表符号L0 L1 L2 L3 L4 L5 L6 L7 刻度数值 /cm 1.70 3.40 5.10 8.60 10.3 12.1 (2) 实验中, L3和 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3) 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 = L4 L0 = 6.90 cm ,d2= L5 L1 = 6.90 cm ,d3 = L6 L2 = 7.00 cm 。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 = cm。(4) 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 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L。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L _ ,代入
7、数据解得L cm。(5) 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 (g取 9.8m/s2)例 6: 如图 3-8 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每个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为图中的a、 b、 c、 d 几点, 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 (用L 和 g 表示 ) ,其值是,小球在b 点的速率是 .(取 g=9.8 m/s2) 图 1 图3-8 图 3-9 b c d e f a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2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例 7:(
8、07 年海淀二模)某同学利用闪光照相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他拍摄了小球沿水平桌面运动并抛出的闪光照片,如图 3-9 所示。若图中每一正方形小格的边长均表示1.0cm,照相机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0.050s 。根据图中的记录,可计算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m/s,小球通过e点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 m/s。二、动量和能量实验题例 1: (08 年崇文区一模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10m/s, 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kg, 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 如图 4-3 所示 . 若把第一个点记做O,另选连续的四个
9、点A、B、C、D做为测量点,经测量知道A、B、C、D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cm、70.2cm、77.8cm、85.8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动能的增加量为 J。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例 2: (08年朝阳一模 ) 如图所示,是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g取 9.80m/s2) 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 B、C 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 的交流电。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OA=12.41cm,OB=18.90cm , OC=27.06cm ,在计数点 A和 B 、 B和
10、 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 重锤的质量为1.00kg 。甲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 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J;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速度vB=_m/s,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J。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某同学利用他自己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221v为纵轴画出了如图的图线。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_。B A.19.6 B.9.80 C.4.90 D.2.25 图线未过原点O的原因是 _ 。例 3:(07 年朝阳二模 )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
11、。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A、B两球的质量之比mA:mB3:1 。先使A球从斜槽上固定位置G由静止释放,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落点痕迹,重复10 次,得到10 个落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的末端R处,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释放,与B球碰撞,碰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10 次。A、B两球在记录纸上留下的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12.41cm O B A C 18.9cm 27.06cm h 221vO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
12、,共 22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 碰撞后A球的水平射程应取_cm。2. 本实验巧妙地利用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小球的水平速度。下面的实验条件中,可能不能使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为水平速度的是_。A使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改变为5:1 B升高固定点G的位置C使A、B两小球的直径之比改变为1:3 小球 D升高桌面的高度,即升高R点距地面的高度3. 利用此次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计算碰撞前的总动量与碰撞后的总动量的比值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例 4:(09 年西城二模) 某实验小组在进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入射球与被碰球半径相同。(1)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先不放B球,使 A球斜槽上
13、某一固定点 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 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上A球仍从 C处静止滚下,A球和 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落点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点是垂锤所指的位置,M 、P、N分别为落点的痕迹。未放 B球时, A球落地点时记录纸上的点。(2) 释放多次后,取各落点位置的平均值,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 点的距离: OM=13.10cm , OP=21.90cm , ON=26.04cm 。用天平称得入射小球A的质量 m1=16.8g ,被碰小球B的质量 m2=5.6g ,若将小球质量与水平位移的乘积作为“动量”,请将下面的数据处理表格填写完整:OP/m
14、OM/m ON/m 碰前总动量p/kg m 碰后总动量p/kg m 相对误差%100|ppp0.2190 0.1310 0.2604 3.68 10-3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数据,你认为能得到的结论是:。(3)实验中可以将表达式m1v1=m1v1+m2v 2转化为m1s1=m1 s1 +m2s2来进行验证,其中s1、 s1、 s2、s2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可以进行这种转化的依据是。 (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A小球飞出后的加速度相同B小球飞出后,水平方向的速度相同C小球在空中水平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D小球在空中水平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为从同一高度平抛,运动时间
15、相同,所以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4)完成实验后,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改变:(I )在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印纸,并将木板竖直立于靠近槽口处,使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C由静止释放,撞到木 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II )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固定,再使小球A从原固定点 C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得到痕迹P ;(III )把半径相同的小球B静止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让小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与小球B相碰后,两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M和 N;(IV)用刻度尺测量纸上O点到 M 、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y1,y2,y3。请你与出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验证两球碰撞过
16、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_ 。 (小球 A、B的质量分别为m1、m2)三、电磁学实验题例 1: (08 年东城二模)如图6-2 所示,在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1) 使电荷量Q 、正对面积S 一定,增大两板间距离d 则静电计指针偏角 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2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填“变大”、 “变小”或” “不变”) ;(2) 使电荷量Q、两板间距离d、正对面积 S一定, 在两极板间放入石蜡,则静电计指针偏角(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例 2:
17、(09 年东城二模)(1)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画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在下列所给的器材中,应选用的是。A6.0V 的交流电源B6.0V 的恒压直流电源C量程 015V,零刻度在刻度表盘中央的电压表D量程 0300A,零刻度在刻度表盘中央的电流表(2)如图 8-2 所示是“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示意图,电极 A接电源正极,电极B接电源负极,a、b、c、d、e 是五个基准点。当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电流表时,指针向“+”接线柱一侧偏转;当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时,指针向“”接线柱一侧偏转。在实验时,探针I 接触基准点d,另一探针II接触探测点p 时,发现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18、,为了尽快探测到与d 点等电势的点,则下列正确的是。A若灵敏电流计指针偏向“+”接线柱一侧,则探针II应右移B若灵敏电流计指针偏向“+”接线柱一侧,则探针II应左移C若灵敏电流计指针偏向“”接线柱一侧,则探针II应右移D若灵敏电流计指针偏向“”接线柱一侧,则探针II应左移例 3: (08 年东城三模)某同学做“练习使用示波器”实验观察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图线时,在示波器荧屏上出现如图(a) 所示的图线,为了将图线调整为图(b) 所示的形状,他采取了下列措施:A调节竖直位移旋钮,使整个图线向下移动B保持同步极性选择开关不动,仍置于“+”位置C调节 Y增益使图形的振幅增大D调 X增益使图形的横向幅度
19、增大其中正确的是_ 例 4: (08 年北京高考题)用示波器观察某交流信号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完整的波形,如图8-3 所示。经下列四组操作之一,使该信号显示出两个完整的波形,且波形幅度增大。此组操作是_。 (填选项前的字母)A. 调整 X增益旋钮和竖直位移旋钮 B. 调整 X增益旋钮和扫描微调旋钮 C. 调整扫描微调旋钮和Y增益旋钮 D. 调整水平位移旋钮和Y增益旋钮电学实验1 2 3 4 5 6 8 9 7 10 11 12 13 14 15 开Y 增益X 增益扫描微调扫描范围10 100 10k 100 k 1k 外 x 衰减10 100 1000 DC AC Y输X 输入地同步+ -
20、 1 图8-2 (a) (b)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2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一)伏安法测电阻1. 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的比较比较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电路误差原因由于电流表内阻的分压作用,电压表测量值_. 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作用,电流表测量值_. 测量结果XXARRRRIUR_测测测量值 _ XXVXVRRRRRRIUR_测测测量值 _ 适用条件XR_ARXR_VR以上可总结为: “内偏大,外偏小”.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电阻较小,因此采用_. 2. 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和分压接
21、法两种电路的比较如图 1-1 所示的两种电路中,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为R0) 对负载RL的电压、电流强度都起控制调节作用,我们通常把图(a) 电路称为限流接法,图(b) 电路称为分压接法,虽然两种电路都能调节负载的电流或电压,但在相同条件下的调节效果不同( 见下表 ) ,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情况恰当地选择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 . 负载LR上电压调节范围( 忽略电源内阻 ) 相同条件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限流接法EURRERLLL0LEI分压接法EUL0)(apLIIE比较分压电路调节范围较大限流电路能耗较小对两种电路的选择: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必须选择分压接法要使某部分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只
22、有分压电路才能满足.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所用的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采用限流接法时,即使变阻器触头从一端滑至另一端 , 待测电阻上的电流( 压 ) 变化也很小,这不利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为了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的情况下能大范围地调节待测电阻上的电流(压), 应选择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2. 等效替代法如图 1-2 所示 , 先将单刀双掷开关S1拔到待测电阻RX, 调节滑动变阻器R1, 得电流 I1, 再将单刀双掷开关拔到变阻箱R2, 调节 R2, 得一电流I2, 当 I2=I1时, 有 RX =_.3. 电桥法 : 如图 1-3 所示 ,R1和 R2为已
23、知电阻 ,R3为变阻箱 , 当电桥平衡时 , 流过电流表中的电流I=_, 可得待测电阻RX=_. 4.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原理:由R= L/S 得: = RS/L= 4Rd2/L. 须测量的数据 : R: 用伏安法测量 . 注意 : 一般电阻丝的电阻约几欧, 故选择伏安法的电路应用安培表_接法。L: 电阻丝的长度 , 用_尺测量 ;d: 电阻丝的直径 : 用_尺又叫 _测量 . 例 1: (08 年石景山一模)如图1-4 甲所示为测量电阻Rx的V A V A 图1-1 图1-3 图1-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4、 22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电路,R为电阻可读可调的电阻箱,R为阻值适当的保护电阻,电源E的电动势未知,S为单刀双掷开关,电流表为毫安表,请完成以下填空:(1) 测量Rx的步骤为:将图 1-4 甲中 S向a端闭合,毫安表(接00.6mA档)的读数图1-4 乙I= mA 将图 1-4 甲中 S向 b 端闭合,适当调节电阻箱R使得毫安表的读数I = _ _ mA,记下此时电阻箱图 1-4 丙的读数R= _ ,那么,在本实验中所测电阻Rx= 。(2) 按图 1-4 甲所示的电路,在实物图1-4 丁上用实线连好电路。例 2: (07 年海淀二模)有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现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定这种导体材料
25、的电阻率,若已测得其长度和横截面积,还需要测出它的电阻值Rx。(1) 有两位同学所设计的测量电路的一部分分别如图1-5 甲、乙所示,若分别用这两个电路进行实验,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应是_图所示的电路。 (选填“甲”或“乙” )(2) 若已知这段导体的电阻约为30 ,要尽量精确的测量其电阻值,除了需要导线、开关以外,在以下备选器材中应选用的是。 (只填写字母代号)A电池(电动势14 V、内阻可忽略不计)B电流表(量程00.6 A ,内阻约0.12 )C电流表(量程0100m A,内阻约12 )D电压表(量程03 V ,内阻约3 k )E电压表(量程015 V ,内阻约 15 k )F滑动变阻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三一轮复习实验 2022 年高 一轮 复习 实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