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课程改革学习总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选择性课程改革学习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课程改革学习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和而不同,方成大同 萧山三职选择性课改工作总结材料在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下,我校充分挖掘“选择性”课改赋予的权利,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调动各级领导、各位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让“选择性”课改落地、生根,探索一种“适合的教育”与“适合的课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我校“选择性”课改工作。一、做了什么?(一)树立一个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只有思想产生了变化,行动才会发生变化。摆脱固有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让选择性课改理念深入人心,做好持续开展选择性课改的思想准备,使他们有信心、有热情、真心实意的参与
2、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点。 1.持续做好思想动员和理论学习。按照文件精神,我校组织老师聆听专家讲座,开展关于选择性课改方面的主题讨论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改理念,从自身教育理念转变开始,每一次的新课改培训、教研活动、公开教学、社会宣传等,学校领导都认真组织、参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理念学习与研讨,促进教师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每一位教师的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从而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组织老师们到外校参观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我们先后组织百余人次到外校参观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扎根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外出
3、参观学习,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思想产生了强大的震憾,认识到选择性的魅力和必要,另对我们自身开展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借签学习作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受益匪浅。(二)围绕一个中心完善选择性课程体系的设计 一个主旨:让每位学生都能接受最适合的教育。两个原则:尊重个体原则机制灵活可选择,课程丰富有选择,职业体验促选择, 成长导师助选择,多元提升会选择。双向并重原则发展方向就业与升学并重,课程结构技能与特色并重,课程内容实训与素养并重,课程特色专业与生活并重。 三个体系:1.优化“三选三调”自主选择体系允许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定适应性学习后,围绕“就业”或“升学”、“专业”和“方向”进行三次选择和三次微调。具体
4、设计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三选三调”流程表项目内容时间备注三选选课程第一学期期中考后开设自由选修课选专门化方向第一学期结束在同专业中选专门化方向选发展方向第四学期结束选择就业或升学三调调专业第一学期结束相近专业微调调专门化方向第二学期结束相近专门化方向微调调发展方向高职考报名前发展方向微调图1 “三选三调”时间图第一阶段:学基础、感所长,学生根据所在专业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认识并感悟所学专业,梳理个人特长;第二阶段:择方向、有专长,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专门化方向,深入学习适合自己的专业内容,发挥个人特长;第三阶段:明路径、谋成长,在两年学习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生涯规划,确定今后
5、发展方向,谋划个人成长。2.优化“1+N+X”选择性课程体系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围绕升学或就业,围绕专业和专门化方向,围绕兴趣和特长,让学生进行多门课程的选择,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选修课程,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1+N+X”课程体系,做“适合的课程”,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和文化素养。“1+N+X”中“1”代表1个专业和核心课程,“N”代表专业方向和限定选修课程,“X”代表兴趣特长和自由选修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教学时数不超过总课时数的50%,选修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不低于总课时数的50%,为学生开设不低于20%的实训实习课程,提供累计6周的职业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实现就业与升学并重,
6、技能与特色并重,实训与素养并重,专业与生活并重。图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表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时表组成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职业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含顶岗实习)自由选修课程课时9286881552288216比例25.27%18.74%42.27%7.84%5.88%注:自由选修课程安排自由选修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兴趣课程、竞赛课程、社团课程和网络课程四种,具体目录详见学校选修课课程简介集,共有102门备选课程。每学期具体开设情况详见浙江省中职课改及选课系统(http:/ 职业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安排 表2 职业素养提升周内容安排学期活动内容第一学期第1次军
7、训活动第一学期第2次始业教育、学生进企参观、专家入校讲座、企业文化讲座、生产实训等第二学期面向人人大赛、职业素养实践周、专家入校讲座等第三学期职业素养实践周、校园文化深度体验、行业专家讲座、生产实训等第四学期面向人人大赛、专家入校讲座、企业应聘、高校参观等第五学期专业技能提升周、优秀导师、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3.优化“四维多元”课程评价体系 学生、教师、企业、社会共同组成四维多元的校内外评价体系,围绕专业核心技能考核,关注过程,重视素养,根据课程实际,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师评与自评、互评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等,应特别注意适时、适当适应行业、
8、企业的考核方法;不同课程、教学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办法,逐步健全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三)落实三项工作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1.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选择性课改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分层推进、分级培训、精品带动。分层推进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认识规律,根据学校师资情况,以老带新,以骨干教师带动年轻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以项目驱动、梯队合作的形式推进。分级培训也叫两级培训。一是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二是对预申报课程开发的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明确课程开发的要求和流程,提高课程开
9、发的能力。精品带动目前,学校年轻老师较多,有些对课程开发有畏难情绪,不敢尝试,也有些教学经验不足,对课程把控不到位,开发的课程质量不高,因此,通过校内外的精品课程的解读帮助老师明确思路,优质开发,另对有潜能、潜心认真的老师,力帮不怠使之出精品,并大力宣扬、鼓励,带动全员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活动拉动即以各种活动的开展来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的质量和积极性,除了鼓励老师参加区、市、省级的校外校本教材的评比外,也同时开展校内的评比,并积极联系广告公司进行封面包装、设计,内容排版,将老师的作品精致地呈现,这也是一种奖励和激励。2.各类课程的实施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没有变化的课堂,课改就是一句空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择性 课程 改革 学习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