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汇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材汇编分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教材汇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材汇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汇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材汇编分析.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曲靖经开区育才学校 彭勤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由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这三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三组成。四篇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课文曹冲称象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的曹冲有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向曹冲学习,做个遇事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好孩子。玲玲的画这篇课文通过讲述玲玲巧妙补画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
2、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妈妈睡了这是一篇全新的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二)第三单元在整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出现了爱动脑筋的文章,比如乌鸦喝水和司马光,本册书中的几篇文章是引导学生以语言品析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玲玲的画中父亲的细心引导和玲玲的善于动脑动手。让学生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开阔视野,感悟聪明的人在关键时刻能够解决问题。妈妈睡了让孩子们体会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
3、力和理解能力。(三)课程目标依据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四)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要求会认59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动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五)单元目标的重点、难点;重点:1.会写38个生字,会认5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动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六)每篇文章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曹冲称象通过对课
4、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玲玲的画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一封信在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 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妈妈睡了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七)、单元教学课时安排曹冲称象 2个课时玲玲的画 2个课时一封信 2个课时妈妈睡了 2个课时口语交际:做手工 1课时语文园地三 2课时二、篇目教学分析 曹冲称象(一)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
5、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曹操听了直摇头。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
6、量。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各种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学习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价值观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故事本身对于孩子们很有吸引力,但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动画和图片等其他教学手段,以便于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三)核心教学内容语言内容:理解“议论果然”等词
7、语的意思;理解“一边一边”等类型句子的特点。思维内容:能通过阅读领悟明白曹冲称象的原理。文化内容:感受中华民族古代孩子聪明才智的精神文化。方法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并通过看图,想象,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四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曹、称、官、操、柱、杆、秤、宰、割、艘、舷;会写8个字:冲、议、论、杆、柱、官、岁、造,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2.朗读课文。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4.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五)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正
8、确收书写本课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六)课时分配及目标设计本课教学:2个课时第一课时1认识“曹、称、员”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杆”等10个生字,会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第二课时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2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3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七)教学构想及建议1.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
9、小石块等。2.识字写字(1)识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曹:平舌音。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左边表义,都与“木”有关。艘、舷:这两个字也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音,它们都跟“舟”有关。“艘”是平舌音,读su,“舷”读xin。(2)写字指导写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字。冲、议、论: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冲”的右边“中”要写在横线中间,“议、论”两字左边言字旁的“”要以横线起笔。杆、柱:
10、这些字也是左右结构,都是左右各半。“杆”字的第6笔横要在横中线上起笔。官、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官”字下面两个“口”要连在一起,笔顺是:,下面的“口”比上面的稍大一些。“岁”字上面“山”的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造:半包围结构。里面“告”字上下两部分对正,走之儿的捺画要稍长,以托住“告”字。要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正确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3)朗读指导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3、4自然段,朗读时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曹冲提出怎样的称象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里,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4)理解感悟读第4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这是
11、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理解。做实验时,要按照曹冲说的办法,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用把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体会曹冲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品质。课后思考题第2题,这是一道扩展思维的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要让学生在读完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形式处理。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曹冲想出的办法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杀了大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12、一是他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得到启发,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接着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从中肯定想得比较合理的办法。对于不切合实际的办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议论、争辩,达成共识,教师不要求全责备。课后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是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用上“直”“才”“到底”这样的词语,与句子不加上这样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第1小题用“直”,表示曹操一直在摇头,表示很不满意;第2小题用上“才”,强调曹冲年纪很小;第3小题用上“到底”,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在读中领悟。(八
13、)课时作业设计1.我会读:在会读的词语后面的打“。称象 官员 象腿 柱子 议论称杆 一艘 下沉 停止 微笑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3.比一比,组词。官( )称( ) 柱( ) 象( )宫( )秤 ( ) 住 () 像( )4.连线组词语,再读一读。 称 员 栏 下 官 子 倒 杆 柱 象 微 秤 议 艘 大 笑 鸡 腿 沉 没 一 论 不 止5.选字填空。 在 再 象 相 像这件事过几天( )说吧!河边来了一头大( )。 你不要( )他一样贪(tn)玩。你现( )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朋友之间应该互( )帮忙(bng
14、mng)。6.用词语写句子。 边 ,一边 。 微笑 。7.按顺序把句子排起来,组成一段话。(填序号)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 (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玲玲的画(一)文本解读玲玲的画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内容短小,主题明确。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肯动脑筋
15、,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文中爸爸的话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引人思考。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把深刻的道理用简单的故事呈现出来,对于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启发性。(二)学情分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讲究因材施教,学生是教学的关键,作为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开展好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一年多年的学习,他们的识字、阅读能力基础较好,课文中除了生字外,都能顺利完成。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而言,读通这篇记叙常见生活小事的文章已不算难事。但难的是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和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三)核心教学内容语言内容:理解“端详”“满意”等词语的意思;理
16、解“只要也能”等类型句子的特点。思维内容:能通过阅读领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文化内容:感受爸爸最后说的话是本课的中心句,父亲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方法。方法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伤心-满意”为主线,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出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玲、糟、筋”等10字。(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含义深刻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五)教学重难点(1)认读14个生字和书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
1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意识。(六)课时分配及目标设计本课2课时第一课时1会认“玲、详、幅”等14个生字,会写“画、评、候”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第二课时1学会本课的所有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和写。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七)教学构想及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指导。(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
18、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2写字指导。(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
19、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二)朗读感悟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画而感到“满意”的样子。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朗读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第八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第九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
20、语气。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爸爸最后说的话是从玲玲改画这件事引发出来的感想,是课文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注意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齐读、个别读的基础上体会。可先让学生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自由谈感受:你明白了什么?教师要在鼓励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材 汇编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备课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