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超全)ppt课件.ppt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超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超全)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小管道,大大学问! 硬膜 :由2层纤维膜组成,紧贴颅骨内面,包在脊髓外面的叫硬脊膜,通过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相连 蛛网膜:半透明膜,位于硬膜深面,与深面软膜之间有许多小梁呈网柱状为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此腔贯通脑和脊髓 软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膜l 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l 该液的总量在正常成人为100150ml(或70160ml,约50%在颅内,50%在脊髓),脑脊液产生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 。l 要保持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150ml维持量的持续循环,静脉系统吸收的量与分泌量相,大约450ml/d。l 病理状态
2、可影响的产生、分泌和循环。脑脊液循环通路左右侧脑室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室间孔- 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正中孔、左右外侧孔正中孔、左右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蛛网膜粒 - 上矢状窦l 脑室引流管l 硬膜下引流管l 硬膜外引流管l 创腔引流管(瘤腔引流管)l 腰大池持续引流管(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l 血肿腔引流管l 囊腔引流管 1、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2、是颅脑术后常用的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用于各种原因脑室出血 当脑内一分腔占位病变时,该腔压力高于邻腔,脑组织由高压区
3、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剂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一一) 颅内压的生理颅内压的生理(the physiology of ICP)1、颅内压、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定义定义颅颅腔腔1、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2、颅内容物由颅组织、脑脊液、血液组成血血液液脑脑组组织织脑脑脊脊液液颅腔内容物颅腔内容物(cranial cavity matter)脑组织、脑脊液、血液脑组织占80%以上(11501350ml)脑脊液占10%(100150ml)血液占211%颅腔容积 14001500ml正常值:成人:0.691.96kpa(70200mmh2
4、0)儿童:0.490.98kpa(50100mmh20)l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颅内高压危机状态l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l 脑室术后引流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l 经脑室引流管冲药控制颅内感染l 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脑室引流高度脑室引流高度b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a观察引流物性状观察引流物性状d拔管护理拔管护理f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保持引流管的通畅e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cl 仰卧位时以耳屏为基线,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侧脑室水平) l 引流瓶的内管(液体流出口)
5、高度在基线上1718cm(1015cm),最高不应超过20cm。(神经外科手术学)1、基线定位;、基线定位;2、管道定位;、管道定位;3、床头高度定位(、床头高度定位(不能调不能调) 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变者,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趋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先高后低”)e.g.注入尿激酶后早期开放引流管先提高(颅内压可能较前升高),再逐渐降低(放液后颅内压下降)“平稳” 若血肿破入脑室,在行血肿清除治疗后,有大量脑脊液经血肿腔内穿刺针引流出时,为防止颅内压力过低,需将引流管的最高点放在穿刺点上方15cm处,经此最高点使含陈旧血液的脑脊液流出颅外,以控制
6、颅内压力恒定。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范例怎么样判断血肿腔是否与脑室相通?1、量:,原始量;2、性:相对清;3、l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引流速度不宜过快,颅内压不宜在短时间内降得过低,引流量应20ml/h,引流液量500ml/d(400ml?200ml?)l 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因患者颅内压骤然下降,有可能发生脑出血或脑疝的危险,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l 在颅内有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时,其分泌量将增加(因此,必须每24h测量1次,并准确、详细记录于病历中并进行对比,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本篇)第二版及人民卫生
7、出版社的危重症监护介绍一种引流管记录方法改进介绍一种引流管记录方法改进l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成角;妥善固定管道l 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l 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l 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畅。(引流管内液面在引流完全通畅时可随呼吸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10mm左右)反之不畅,应及时查明原因。l 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注意)l 体位: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30度l 脑室引流管尽量减少挤压,以免增加颅内压(柏祥静. 几种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J. 医学信息, 2011, 24(5):3067.)1.脑内压低于0.981.47kpa(7.5mm
8、Hg11.1mmHg)2.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 (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4.脑组织、血凝块堵塞:(注射器轻轻外抽,但过度的负压抽吸无助于通畅稍作推注)5.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更换引流管l 颜色:术后12日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l 量:3,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袋,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l 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l 术后34日(7日):颅水肿期将过,颅内压逐渐降低应及早拔管(我们认为:拔管与否着重于放置引流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外科 常见 引流 护理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