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问题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学校数学六班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永昌县第三学校 樊仲生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把握工程问题的特征,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 2.能正确娴熟地解答这类应用题,培育同学运用所学到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把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二、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解答下面应用题(口答): (1修一条120米的大路,3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修一条120米的大路,平均每天修30米,多少天才
2、能修完? 老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用到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3)修一条大路,每天修全长的 1/6 ,几天可以修完? (4)修一条大路,8天修完,平均每天修这条大路的几分之几? 小结: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2.导入新课:上面这几道题讨论的都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 1 作时间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工程问题。(板书课题) 三、新课教学。 1.导语:为了建设新农村,各地都在进行乡村大路的建设。小坝村也预备新修一条大路。 2.出示例题。 小坝村预备新修一条大路。两个工程队,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15天完成。假如两队合修,多少天才能修
3、完? 3.引导同学解决问题。 (1)同学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要求合修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 大路的总长度没有告知,怎么办? 老师启发同学:能不能假设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呢?可以假设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 (3)假设这条大路长30千米。应当怎样解答? A.甲队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B.乙队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C.两队合修,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D.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4)还可以假设这条路长多少千米? (5)通过计算,你发觉了什么?(结果都相同。即不管工作总量怎样变化,只要单独工作的时间不变,合修的工作时间就不会转变。 2 也就是说,只要单独工作的时间不变,合修的时间与工作总
4、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6)引导同学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一般方法解决问题。 A.甲队平均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B.乙队平均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C.两队合修,平均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D.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7)小结工程问题的特点:工作问题有什么特点? 1.工作总量不告知详细的数,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 “1”。 2.谁几天完成,谁的工作效率就是几分之一。即工效=1/工作时间。 (8)小结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效和 工效和=工作总量合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效和合作时间 (9)回顾与反思。 上面的解答方法正确吗?我们可以进行检验。引导同学进行检验。 四、
5、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P43页做一做题目。 2.完成课本练习九第8题。 3.完成课本练习九第7题。 3 小结:这是一道行程问题,它与工程问题相比,类型不同,数量关系不同,但解题原理却是相同的。 五、课堂达标。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第45页第6题; 2阅读课本第45页“你知道吗”内容。 第2篇: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六班级数学上册42页例7 【学习目标】 1、熟悉工程问题的特点,能敏捷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答较简洁的工程问题。 2、知道工作总量用1表示,工作效率用完成这个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
6、表示。 【学习重点】 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特征及解法 【学习难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家里修房,村里修路、压水管等都要用到工程队的,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工程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 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段600米长的大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生:600 2030(米) 600
7、3020(米) 600 (3020) 600 50 12(天)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假如不给出详细的工作总量,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工程问题。(师板书:工程问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熟悉工程问题的特点,能敏捷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答较简洁的工程问题。 2、知道工作总量用1表示,工作效率用完成这个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 三、探究沟通,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课件出示)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需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30天完成,两队合做需多少天完成? 师:那怎样理解什么是独做?什么是合做?我们先来演示一下,我们就以同学的课
8、桌的长度为一项工程,以笔的运作为工作效率,同桌分别扮演甲乙工程队,独做就是一个同学从左运作到右,另一个同学从右运作到左。合做就是两个同学相向运作,直到相遇表示这项工程完成了。同学们看看,完成一项工程是独做的快还是合做的快? (同学们紧急有序的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生:合做的快。 师:对,这就像我们平常做值日工作一样,假如只有一个人做,需要的时间就长,假如几个人一起做,需要的时间就短。这也像建设祖国一样,只靠一个人的力气是有限的,假如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就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漂亮,更加富强,团结就是力气,是吧?(渗透思想训练) 2、师:同学们再动动脑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地争论出
9、下面的问题?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争论。(课件出示) 1)题目里没有详细的工作总量,可用什么来表示工作总量? 2)甲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分? 3)乙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4)两队合做,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5)两队合做,需几天完成? 同学汇报: 生1:题目里没有详细的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总量。 生2:甲队每天完成工程的 。 生3:乙队每天完成工程的 。 生4:两队合做,每天完成工程的 。 生5:两队合做,需12天完成。 师:谁再来说说12天是依据哪个数量关系式得来的? 生1: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 生2: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日新学的关系式,
10、师板书: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 1( + =1 =12(天) 答:两队合做需12天完成。 3、师:同学们,同桌相互探讨一下:预备题和例5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课件出示) 预备题: 修一段600米长的大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例5: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做需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30天完成,两队合做需多少天完成? 生1:相同点是甲乙独做的时间相同,问题也相同。不同点是工作总量不同。 生2:相同点都是利用了同一个数量关系式,不同点是预备题的工作总量是具休的数量,而例5的工作总量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1”的几分之一
11、来表示。 师:你说的真棒,大家为他鼓掌。 4、师:谁能说说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生: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师:你归纳得真好,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同学。 5、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今日学习的学问解答预备题吗?(课件出示) 修一段600米长的大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叫两个同学上黑板演示,其它同学在草稿本上试完成,然后老师评讲)(课件出示) 师:我们学了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洁? 生: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较简洁。 师:对,以后我们可以选择你喜爱的一种方法来解答。 四、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师
12、:同学们学得很好,表现很棒,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 1、抢答练习 一项工程,单独完成,甲用2天,乙用3天。 (1)甲每天完成工程的 乙每天完成工程的 (2)甲乙两人合作一天完成工程的 还剩 3)甲乙两人合作 天完成全工程 2、一批货物有48吨,甲车独运6小时可运完,乙车独运4小时可运完,两车合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用两种方法列式) 3、是工程指挥部 我们将新建路两旁的绿化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三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2天,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5天。 请问同学们:你选择哪个队施工?为什么? 为了加快工程的速度,又该怎样选择? 五、总结
13、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 6、 7、8题 第3篇: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备题练习,关心同学回忆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工作总量用1表示,工作效率用完成这个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 3、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4、加强数学和同学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同学探究、解决问题的爱好。 教学重点: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特征及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 1、工程队修一条长30米的大路,需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2、工程队修
14、一条条30千米的大路,每天修2千米,几天修完? 3、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大路长30千米,甲每天修3千米,乙每天修2千米,几天可以修完? (二) 1、工程队修一条大路需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2、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4,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理清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同学初步明白当工作总量没有消失详细数量时可用单位“1”表示,工作效率可用分率来表示,为新课作好辅垫。 二、情境创设 今日,老师让每位同学当公司经理,看哪位经理最精明。 出示:假如你是某工程队的经理,要修一段路,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单独修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3
15、0天完成。你想承包给哪个队?为什么?(同学分组争论,派代表发言) 生1:给甲队做,由于他完工时间比乙队少, 师:仅考虑时间少行吗? 生2:给乙队做,虽然他时间较长,可能修路质量好, 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 生3:由甲乙两队合做,完工时间更短,可让两队优势互补, 师:若甲乙两队合做,猜猜看,大约需要几天完工? 生1:小于15天,但大于10天。 生2:12天,可假设一段路长120千米, 师:我们不妨计算一下,详细是几天? 从实际事例入手,同学成为“经理”,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选择的素材紧密联系本课时的内容,同学在探讨解决问题的同时,爱好盎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预备状态。 三、新知探究 1出示例5: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问题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