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 木兰诗备课组七年级备课组主备人执教者课题8. 木兰诗单元(章节)课时授课时间教师复备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3.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2.了解课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4.复述故事情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勤劳朴实、坚毅勇敢的性格。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2.赏析人物形象。3.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4.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主要教法学案主导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检测法。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小组
2、讨论法,质疑互动法。教学辅助手段传统教学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二、预习检测1.作品简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2.写作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众说纷纭,
3、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距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3.文体知识 乐府 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
4、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三、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给加点字注音唧唧(j) 机杼(zh) 军帖(ti) 可汗(k hn)鞍鞯(n jin) 辔头(pi) 溅溅(jin) 燕山(yn)啾啾(ji) 朔气(shu) 金柝(tu) 策勋(xn)霍霍(hu) 阿姊(z) 云鬓(bn) 2.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 )(2)出门看火伴( ) 3.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的词语。(1)愿为市鞍马( )(2)策勋十二转( ) 4.解释下列加点的重点词语。赏赐百千强:有余。 胡骑:战马。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出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木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