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分册复习提纲超详细.docx
《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分册复习提纲超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分册复习提纲超详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高中历史其次分册第 1 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一、原始农耕(农业的产生)中华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原始农耕的产生)距今 1 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 始农耕生活;(中国早期农业的特点)稻作农业(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旱地农业(起源于黄河流 域)同时显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原始农耕产生的意义)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 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宏大的经济变革;农业生产为人们提 供了可以连续供应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固的居住有了保证;
2、随着生产才能的提高和 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的特点)共同耕作、平均安排,说明当时仍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二、中华文明的起源1、传奇与历史的关系:神话传奇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经口耳相传而保留传承的;在华夏族形成和进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奇,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 有突出的位置;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距今5000 4000 年前,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核心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产生的核心地区;第 2 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传世文献和考古看夏朝国家、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夏王朝
3、和国家的基本特点、传奇中的夏阶级的产生:夏建立:启杀伯益,破坏禅让制,显现传子不传贤的“ 家 天下” 式的王位继承方式;说明阶级的产生和国家产生;(据此可以说明夏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王朝)、文献中的夏: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点:(治理职能)夏 朝已设官分职,夏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暴力机关)夏朝有肯定数量的 军队,(阶级压迫)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抵抗者;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考古挖掘的夏: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和居民的经济生活: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发
4、觉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供应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在二里头遗存中,挖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依据地面上的遗迹,可以复原出一座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堂前是庭院,四周有相连的廊庑;宫殿式建筑的显现,说明白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贫富分化);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制的铲、镰、斧等;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羊等;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与礼记 礼运中记载的“ 礼仪以为纪” (说明社会分化明显)相吻合;第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一、夏商周的关系和商的建立:夏、商、周,既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王朝;
5、公元前1600 年,商部落的首领汤完成了灭夏事业,建立了商朝;甲骨文的发觉使商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挖掘和多重印证而成 为信史;二、商朝的状况:1、政治内外服制:(什么叫内外服制)商王朝国家的体制,有“ 内服” 和“ 外服” 的 区分;“ 内服” 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 外服” 就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 的畿外之地;(甲骨卜辞的印证)甲骨卜辞中称直接管辖的区域为“ 大邑商” 或“ 天邑 商” ,称间接管辖的区域为“ 四土” 、“ 四方” ;(地理范畴)前者大体位于以今河南 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后者是指当
6、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和部落;(内外服关系)商与周 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就臣服或归附于商;(对商的影响)商朝的兴衰,可以四周方国的向背为晴雨表;至商朝末年,方国的众叛亲 离,实是商周更替的一大缘由;2、经济(生产力进展水平)青铜时代(又称金石并用时代):(特点)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日趋成熟,制作精良,造型特殊,纹饰美丽,为世界青铜 文化史上所罕见;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位置的象 征;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商代人信任能帮忙他们与祖先或神灵的沟通,以庇护其在世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7、-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间的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给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典型代表“ 司母 戊鼎” ;3、 文化(位置)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觉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内容)它 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形的古文字;(意义)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 个领域的实施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供应了第一手资料;第 4 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西周的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带领军队发起对商的攻击,在商都郊外牧野打败商军,商纣王兵败 自杀;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 西周” ;二、周初的状况:1、政治封邦建国:周朝建立后,(目的)为了对新
8、战胜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创立了 封邦建国体制;(内容)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成效)达到“ 封 建亲戚,以藩屏周” 的功效;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 制,也提高了王权的位置,周王成为“ 天下” 的共主;2、经济井田是西周的主要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已接受了土地轮番种植的耕作方式;三、西周的巩固:1、周公辅政:周公,名旦;武王去世后,周公拥立武王幼子为成王,自己执掌朝政;2、平定三监:当时各地发生叛乱,周公调集军队东征,平定三监之乱,3、东征殷余:又战胜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周的
9、国土和影响也随之向东拓展;4、制礼作乐:周公辅政七年,政绩斐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制定礼乐制度;礼:(概念)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意识,后逐步演化为人们生活中必需共同遵守的规 范,起到保护社会秩序的功能;(进展)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 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作用)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 权益义务;乐;:周公(概念)又创作舞乐、史诗,(作用)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 员的团结;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行;5、敬天保
10、民: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把礼的中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把遵礼看作是统治者行“ 德治” 的重要内容;(敬天保民思想的内容):周公认为,殷人 耽于逸乐,所以失去天命;周人勤俭有德,最终获得了天命;“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上天神灵不偏不倚,只佑助有德之人,依据人们是否有德来判定天命的归属;(敬天保民 思想的影响):这套“ 敬天保民” 的新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第 5 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东周的建立: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史称“ 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 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二、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
11、西周“ 封邦建国” 秦中心集权大一统1、经济生产领域:(农业 生产力)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 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业 生产关系)空旷生地不断被开创为农耕熟地,耕地不能 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步失效;诸侯、卿大夫们竞相占地,列国间的战争也多以攻城略地 为目标;各国推行嘉奖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工商业)随着农业的进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出现出前所未有的追赶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2、社会政治领域: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的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内政改革;在战国时达 到高潮;典型:商鞅变法3、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背景)当此社会转型之时
12、,把握肯定文化学问的“ 士” 最为活跃,他们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评判)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辉煌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 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内容)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孔子进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制造出“ 仁”这一核心观念,提倡“ 仁者爱人” 、“ 克己复礼为仁” ,为“ 礼” 输入了新的生命力;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孔子的“ 礼” 和“ 仁” 以造就抱负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
13、来规范社会秩序、协 调人际关系;孟子由“ 仁” 进展出“ 仁政” ;荀子重新说明孔子的“ 礼” ,熔礼、法于一炉,其同学韩非、李斯由此而走向法家;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法家正面确定当时猛烈的社会变革,以提倡“ 法治” 为特色,倡 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见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止世卿世禄、嘉奖耕战、富国强兵,受到 当政者的欢迎;然而其提倡专制独裁、严刑峻法等,消极面也特别明显;道家以老子为始祖;(内容)道家对现实政治持确定否定的态度,认为仁礼、法治都徒生 事非,主见“ 无为而治” ,幻想回到“ 小国寡民” 的时代;他们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 薄财宝权力的追赶;(影响)道家关于事物恒变、冲突对立转化的朴
14、实辩证法思想,对中 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第 6 课 大一统中心集权国家的形成一、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2、商鞅变法: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先后实行了: 废止井田制度、废止世卿世禄、嘉奖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孝 公死后,商鞅虽然惨遭杀害;但商鞅改革的制度得以连续,秦国也因此由弱变强,后来居 上;3、秦统一:从公元前 230 至公元前 221 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 一统帝国4、秦实现统一的缘由:战国七雄对四周小国的兼并和边地的开拓,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春秋时代开头的
15、内政改革,到战国时代已蔚然成风;魏、韩、楚、齐、秦等国先后变法,各国在政治、经济等制度建设上显现了趋同倾向;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二、皇帝与中心集权体制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建立:为了有效掌握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心集权国家机器:(中心)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 始皇帝” ;中心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 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丞 相是百官之长,“ 助理万机” ,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地方)秦朝的地方政
16、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如干县,县下仍设有乡、里等组织;乡 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就由 郡守、县令自行选用;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2、巩固: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心集权体制,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仍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修筑长城,以抵挡匈奴的侵 扰;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3、意义: 秦虽短命而亡, 但秦创立的中心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第 7 课 秦末农夫起义一、秦的暴政秦短命而亡的缘由:1、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已远远超出
17、社会所能承担的限度:秦统一后, 百姓希望社会安静;秦朝统治者却忘乎所以,十余年间,不断动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丁男不足,就征发女子承担转输的苦役;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2、秦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仍一味重功利、恃酷法,最终导致了社会冲突的 激化;3、统治者仍忙于宫廷争斗,大肆诛杀宗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灭;二、秦的灭亡秦末农夫起义(农夫 +六国贵族后裔)1、农夫起义: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被征调渔阳屯戍,行至大泽乡,遇大雨延误限期;按秦律,误期一律处斩;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掀开了秦末农夫大
18、起义的序幕;农夫起义军虽一度打入关中,但终为秦军所破;2、反秦起义:六国贵族后裔也纷纷拥兵称王;其中以刘邦和楚国贵族后裔项梁、项羽所率 领的两支起义军为最强;项羽大军大败秦军主力于巨鹿;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秦的灭亡:公元前 206 年,秦王婴投降,秦朝灭亡;4、西汉建立: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绽开了长达四年的“ 楚汉战争” ,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公元前 202 年,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 西汉” ;第 8 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战国以来社会政治和思想进展的长期积淀)一、
19、政治格局:汉承秦制(留意继承中有调整):背景:汉朝建立之后,政局初定,百废待举;内容:汉统治者从皇帝制度、中心官职,到地方郡县制度,虽继承秦朝的中心集权体制,但政令施行宽简舒缓,与秦朝的急迫苛刻全然不同;刘邦看到秦短命而亡,认为这是由于秦未行分封而孤立无援;于是,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心政府的冲突也日益明朗,最终导致了“ 吴楚七国之乱” ;二、施政思想与实践成果: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黄老之学:原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它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主见守道遵法,礼法并用,达到“ 清静无为” 的境域;缘由:(与时代的
20、契合点)到汉朝初年,黄老思想既符合汉初人民延误战争、希望社会安定的意愿,也与汉初统治者淳朴谨厚的作风相一样;实践文景之治的内容:文帝、景帝时期,策, B提倡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天下百姓的田租; A 实行“ 清静无为” 、“ 与民休息” 的政 C又废止了秦朝留存下来的族诛、连坐等严刑苛法; 成果 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复原和进展制造 了条件,形成了“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的社会景象,史称“ 文景之治” ;影响: 利 汉初的“ 无为而治” 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固和经济的复原; 弊 但豪族的 势力也随之膨胀壮大,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固因素越来越凸显;名师归纳总结 第
21、 9 课汉武帝时代第 7 页,共 1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一、从“ 无为” 到“ 有为” 制度的调整1、背景:“ 清静无为” 导致豪族势力膨胀,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不稳固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和财宝日臻丰厚,西汉统治者的主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汉武帝雄才大略,锐意进取,积极有为,西汉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表现:政治上加强皇帝集权,裁抑丞相职权:(详细措施)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争论;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 内朝” 或“ 中朝” ;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 外
22、朝” ;设“ 刺史制度” ,由中心特派监察官员,加强中心对地方的监督和掌握;颁布“ 推恩令” ,减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排除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解决匈奴问题(民族关系)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逼;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以加强对西域的掌握;使天山南北地区与内地联为一体;在西南、东北、东南和西部地区设置郡县或者其他治理机构(西域都护府),进行有效管辖;、成效:社会经济富强,文化强盛,疆域宽阔,影响远播,西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拓展:汉代赵过推行代田法,以及精耕细作、轮作复种、施肥技术,都是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历史 第二 分册 复习 提纲 详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