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读书笔记《从传统到现代》.docx
《2022年读书笔记《从传统到现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读书笔记《从传统到现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读书笔记:从传统到现代方法论问题第 8 页:除了极少数的文字系以理智为导引,而表现出健康可敬的见解外,绝大多数就不脱心情的牢范;910 粗率地说, 中西文化的论争表面上显得特别喧闹,盘西化” 派及折衷主义派三派的范畴;很多谈论只是一些文艺性、但皆不能跳出国粹主义派、 “ 全 策论性的清说与玄谈;没有丝毫文化学方面的学问训练作基底,把文化看做一团面粉,可以使之圆,也可以使之方;可以使之长,也可以使之短,只许让文化来贴就自己的看法,而不去理会什么是文化;于是上焉者只是“ 看法”,下焉者就只是“ 意气” 而已;其实,文化问题是极不好
2、谈的,它是一个大得复杂得足以令人却步的题目,需要极广博的学问和极高明的判定;这都要求谈文化者需经过特地的学术训练;如以偏概全, 任凭捡拾古人的一个思想或现实社会的一个事实,就必犯错误;再就,我们争论中国的社会文化,必需把它的“ 理论层” 和“ 行为层” 合起来看;从理论层说, 中国文化是有一 “ 抱负形象”的,但从行为层说, 就中国社会实与中国文化的“ 理想形象” 迥不相侔;11 谈论一般性问题,一般常识与灵感或许可将就充场面,但一涉及特地问题,特殊是文化问题时,就不免显得浮浅了;(其实, 哲学社会科学大都属于这种情形);要谈文化问题起码需要具备现代社会科学的学问,特殊是行为科学的学问,亦即人
3、类学、 社会学、心理学的学问;争论者必需实行“ 科际整合”、乃至“ 泛科际整合” 方法,研索探求社会现象间的“ 功能关系”,以建立一“ 系统分析” 或“ 分析模型”;在分析模型中,一切陈述都只是分析的、记述的,而不作任何规约的、价值主观的评断,也就是只讲“ 实然”,而不讲“ 应然”,由于必如此,我们才能就事论事,做到“ 是山仍他一山,是水仍他一水” 的田地;才能摆脱心情的扇动,进乎斯宾诺莎所说的“ 不笑、不悲、不怒,只是懂得” 的境域;在本书里,我的争论就是尽可能以上述方法作为导引的;(方法问题另参见第一篇的“ 引言” )争论的对象与问题、基本内容1213 三种传统观点都是古典中国在西方文明挑
4、战下所产生的本土运动的几个面对;从道德的动机上看,可能都是不错的,但是从文化认知的观点来看,就不够有令人扫兴的地方;(重要的是“ 认知 ”;中国人缺少的正是这一意义的“ 理性”; 更不用说“ 存在理性” 或“ 生活理性” 了);假如我们能把眼睛放远一点,从 世界的 结构中来看中国问题, (正如春秋战国时期从“ 天下” 的结构来看各个诸侯国一样 ),那么,中西文化的论争实在可以收金息鼓了;一百年了,我们不能再为“ 童年的兴奋” 所左右,也该成熟些了;中国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学问分子必需在批判中确定传统,必需在解除“ 种族中心的困局” 中去熟悉世界;名师归纳总结 - - - -
5、 - - -第 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一方面我们应加深历史的意识,一方面我们应扩大心灵的疆界;中国的现代化,在心态上、精神上,应当成为中国新学问分子的理性的宗教;1415 内容共分四篇; 第一篇 “ 中国的传统社会”社会结构与人格形式;其次篇“ 巨变中的中国”,系以现代的行为科学剖析古典中国的价值系统、,系以巨型的与微型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在西方文化冲击后, 所产生的社会的与文化的变迁,亦即为中国转型期社会作一素描;第三篇为“ 现代与现代化”,系从世界的架构及文化的本质上,论析现代与现代化之意义与内涵;第四篇“ 中国的现代化”,就在
6、指出中国现代化运动之性格、曲折及其回忆与前瞻,并陈展我个人对中国将来的信念;另外,本书仍附录了两篇文字;一篇是世界文化的出现,阐述“ 文化的世界性” 观点;另一篇是胡适与中国现代化运动,这是我在胡先生去世后不久所发表的两篇文字之一(另一篇是胡适的盖棺论定误会为一个 “ 全盘西化论” 者,的一位启蒙大师;),现收入另一拙著现代人的梦魇中;胡先生始终被人 实就他是一个文化上的世界主义者,也是中国现代化运动中第一篇 中国的传统社会一、引言3 西方学者以一种“ 西方局限的文化观” 来衡平中国的,因此,一切客观的论述,常陷 于“ 主观的武断” 而不自知;梁漱溟先生以中国传统社会为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
7、伦理本 位、职业分途”的社会;梁先生的争论精神与态度是很可敬的;但他始终以一个中国人的观 点,来争论中国社会文化,因此亦不够不自觉地陷入“ 中国局限的文化观”,以至胡适之先 生批判他的文化理论为“ 主观的文化哲学”;34 中国在西方人印象中由至善至美到至恶至丑;4 方法问题:要了然古典中国的社会,第一必需尽量摆脱文化的、种族的、时空的以及 个人的成见;在可能的范畴内,应当记取孔子“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的教训,培育斯 宾诺莎“ 不笑、不悲、不怒、只是懂得” 的心态;更应运动行为科学的方法,循着“ 科学发 现” 的规律,照实地让资料领导我们,而不让我们去歪曲资料,并且我们尽可能只作客观的
8、分析而不作主观的价值判定;科学方法:社会学所以知一个社会的结构(个人与团体之关系),人类学所以知一个社会之文化(个人与团体之所信与所知等),心理学所以知一个社会的人格(即社会成员之价值、动机、世界观等) ;同时,这三者亦需考虑到社会的“ 物理环境”;实际说,人类学、社会学与心理学是各从不同的角度以争论同一个对象;我们要为中国传统社会画像,就不能不从这三个角度切入;当然,我们仍应借用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历史学、行政学等的知识,以“ 泛科际整合的方法” 来作全面的考察;二、传统性社会的定义与界定第一个问题:我们所指称的中国传统性农耕社会到底指哪一段时间的中国?7 中国传统农耕社会: 指从秦汉到
9、清末这一段两千年的中国而言的;我在文中所称的 “ 传统中国” 、“ 古典中国” 都是指此;78 梁漱溟:百年前的中国社会,如一般所公认是沿着秦汉以来,两千年未曾大变过的;我常说它是入于回旋不进状态,已不行能有本质上之变,因此论“ 百年以前” 差不多就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等于论“ 两千年以来”;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西方人的划分类似:鲍达(D. Bodde )把中国分为前帝国期、帝国期及现代期三期;帝国期始自秦代(公元前221 年)迄于民国肇建之日(1912 年);帝国期的特点是全国为士人阶级所包办的官僚治体
10、所统治,亦应为识者所共许;其次个问题:中国传统性农业社会到底具有哪一些特点?89 有者以传统中国为专制黑暗的闭锁社会,有者以传统中国为平面合理的开放社会;但这些说法,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带有价值判定的意味,不是我们所欲争论的;古典中国,照鲍达所说, 从政治上是儒者之国,因中国为 “ 儒吏”所统治; 从社会上言又为一 “ 士绅社会”,因儒吏同时亦为地方之故;方面:(1)传统取向;(2)农业的;此一说法, 就为分析的; 可基于海根的说法再进一步分列为以下(3)身份取向与阶层取向的;(4)神圣的( sacred)权威的( authoritarian );(5)以原级团体( primary group )
11、为社会主要结构;(6)特殊主义( particularism ),关系取向( ascription)的;(7)功能普化的( functionally diffuse );(8)准开放的二元社会(duel society);以下再从经济制度、价值系统、政治体系、社会结构、人格结构几个方向加以较详尽的分析;三、经济制度9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0 其他人,如工匠,仍以农业为主业或副业;11 士人与农人关系:赖德菲尔特(R. Redfield )论“ 大传统” 与“ 小传统”;大传统是属于“ 深思的少数人” 的,而小传统就是属于“ 不思的多数人” 的;他把古典中国称作是一“ 复合的农村社会”(comp
12、ound peasant society),系由士人与农夫所组成,是大传统与小传统彼此沟通而形成的文化的社会结构;四、价值系统(1)崇古尊老:三代抱负;最好的人是“ 今之古人”地趋向于“ 过去” 的;老人取向的社会;退化观:中国人的价值是剧烈(2)内圣外王:儒者应不只以做到“ 君子” 为满意,而必需做“ 官”;学而优就仕;士大夫之国与“ 官僚之国” 的重叠;(3)君子与通才:反职业主义;君子不器;不是工具,本身即是目的,而非手段;中 国人缺少一种“ 理性的专业化” 心理,或缺少一种帕森斯所说的“ 工具取向”;每个角色都 是高度功能普化的(functionally-diffuse );(4)家与
13、孝: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既是生活的宇宙,脱离家,便是游子,便是飘蓬,故中国人只知有家而不知有社会;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孝的文化; 家与孝原本有宏大的理性意义,但由于过分的强调,最终养成一种剧烈的家族意识,而阻害了“ 个人主义” 与“ 社会精神” 的进展;再就,由于家是建立在“ 特定” 的“ 身份” 上的,故形成了中国社会名师归纳总结 的“ 身份取向”、“ 特殊取向” 及“ 关系取向” 的性格;韦伯认为在中国,儒者的伦理成为国第 3 页,共 12 页家的信条, 在西方, 就基督教的教义成为社会的势力;缘此,粗率地说, 中国只有祖先崇拜,-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14、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而无普遍之宗教;从而不能进展出一套“ 普遍取向”(universalistic orientation )的法律(礼是特殊取向的) ;反之,在西方就超越“ 家”,而形成“ 会社”(association),自然地走上普遍性的宗教与法治之路;(5)道德与学问:孔子特殊的奉献是以道德之礼代替“ 英雄崇拜”;君子是可以凭努力与挑选而获得的身份,而非一固定及不行变更的身份;君子身份之获得既是通过对经典的懂得与实践;(这就把前几项综合起来了);至于在中国最受崇拜的“ 儒吏” 位置之取得亦是通过建立在经典上的考试制度而来的,然经典不外是道德伦理,故日人五来欣造称中国之政
15、治为“ 道德政治”(Ethocracy ),确是卓识;(6)重农轻商:农人与土地的联系,与士人的联系;(7)和谐与礼:美学关系;中国从来就缺少“ 战胜自然” 的观念;中国哲学之第一要义便是想与自然契合之剧烈欲望;这只需看中国人之画与建筑即可恍然;中国人的画, 常是一片宽阔的青山绿水,嵌入一二个细小的云丽风飘的逸士;中国人的建筑,总是飞檐琉瓦,竹篱茅舍, 轻轻没入青翠的云影天光里;这种人我无间、 天人相连的心态,近于李约瑟所谓之“ 联想” ,此种思想模态,亦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的宇宙观:自然为一大宇宙,个人就是一小宇宙;中国常以“ 天圆地方” 说宇宙,“ 圆胪方趾” 说人类,正是此一思想之表现;这
16、种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或是构成堵塞中国人自然科学不得进展的一因;当然, 真正阻挡中国科学不发达的或是由于中国人太留意人事,而对自然的观看仅止于美艺的观赏而止;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通过“ 礼” 得以实现;中国人常不自觉地怀有一种“ 礼的意识”,而由于礼的过分繁琐,一般人都成为 “ 剧烈的合模主义者”,这恐是中国人的行为所以变得“ 仪式化” 、形式化的缘由;再者,由于礼是属于君子的,不下庶人的,它所重视者为“ 人际关系” ,并且只问“ 对谁”,而不问“ 对什么” 的,因此,它具有“ 特殊取向性” 与“ 阶层取向性” ,而成为中国以家庭为基元的伦理道德的核心,这是古典中国安定的基石,但也可以是阻挡
17、社会工业化的一个有力因素;(8)和平与王道:中国数千年来在广袤之大地上,营农业之生活,农业生活与游牧生活及商业生活皆不同;游牧生活有战役精神,商业生活有竞争精神,而农业生活就坦荡平易,不必有战役,亦不必有竞争,只“ 尽人事,听天命” 而已;因不重战役与竞争,中国人始终就不屑当兵,故雷海宗先生以为中国“ 自东汉以降为无兵的文化”非无所见;这一点也为罗素和五来欣造博士所赞同;后者指出,儒教是以世界帝国为其抱负的,但与罗马帝国不同,罗马帝国系以力为其本质,中国就以德为本质,是以中国三千年之历史,不过是中国文化扩张之历史, 故缘文化的战胜是儒教之生命,他并以孔子“ 去兵” 的思想指出中国人之恶战争而卑
18、武力; 从这里,我们对国父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文化是王道的,西方文化是霸道的看法,不能不承认其为卓识;的确,中国人是重和平与王道的,中国在世界诸民族中,向以诗之丰富著称, 但中国历代诗人鲜有对战争加以歌颂者,而此在西方就屡见不鲜;再者设有二人相争,在中国其解决之方法常是请第三者评理,第三者评定后,虽吃亏,亦无后言;而在西方就常以战役来解决,就虽有理,但战败,亦无后言;所以西方有“ 强权即公理” 之说,而中国就无之,西方人仍有“ 学问即权力” 之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学问就是力气”),而在中国就学问只为成就道理;五、政治体系(一)君主政治为惟一的政体名师归纳总结 君主制不肯定是专制,但钱宾四先
19、生所说汉以后中国是一种平面的开放的“ 文治政府”,第 4 页,共 12 页以及是一种以义务责任为本位的君职政治,唯恐是过分美化了; 这只是就抱负的层面来说的;-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在现实世界中唯恐未必每个君主都是具有“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的;中国任何政治的变迁都只限于人事的变更,而非政治秩序的更迭;中国历史上只有在人民忍无可忍的时候起来抵抗暴君,而非抵抗政治的原就;梅笃斯(T.T. Meadows)反抵抗暴君的称之为叛乱,抵抗政治现行原就的称之为“ 革命”;他指出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少革命而最多叛乱的民族;他认为中国历史
20、上只发生过一次革命;有人评论说:对于人君的限制不是在法律上,只是在道义上,所望者只是多出圣主贤君,君主能够自己好;如果人君不好,也只能说“ 革命”事是合乎道德的, 却不能说革命一件事是合于法律的,(梅笃斯称为叛乱引者)一件 并且革命之后, 也只是从一个君主换到另一个君主, 而不是说人民有任何掌握之法;迢迢三千载,政治虽有隆污之分,而其传统精神所在,仍旧是这一点;(二)民本思想之精神与所缺 存在民有( of the people)、民享思想( for the people),缺乏民治思想(by the people);照实地说,中国人是不信任政治应由人民自己来管的,中国人始终认为政治应由贤德的人
21、来做, 如有贤德的人在位,就必以民之好为好,民之恶为恶,如此政治便不啻由民自管自理;中国传统文化,属于臣属文化,即人民没有“ 自我取向” 或“ 投入取向” 及“ 参与取 向” ,亦即人民从未考虑去过问政治,参与政治,从未有一“ 政治的主体” 之自觉,而只有“ 产出取向”,即对政府措施之贤否优劣有相当的留意;古典中国,一方面由于缺少民治的 观念, 缺少政治的自觉,另一方面由于在 “ 儒吏阶级” 之外缺少强有力的布尔乔亚集团以牵 制政府,因此,在理论上,天下虽属人民,但事实上君主才是天下的主人;正如梁漱溟先生 所说,中国之不免于专制,并非其本意,而“ 抱负自抱负,现实自现实,终古为一不落实的 文化
22、” ;歌颂中国文化者总偏向抱负说,贬抑中国文化者总偏向现实说,实就,中国文化有其 抱负面,也有其现实面;(三)家产官僚主义 家产官僚主义:政府是皇室的扩大,官员是君主之仆役,因而成为君主私人的倚存者;而持政府为“ 父权家庭” 之投射者亦不乏人;官僚制度通过“ 选举” 而开放,但既不同于钱穆认为确定开放,而不同于维特浮哥认 牟宗三:中国文化精神在政治方面只有治 为确定闭锁;他们或抓住抱负面,或忽视抱负面;道,而无政道, 君主制, 政权在皇帝, 治权在士, 然而对于君无政治法律的内在形状之回应,就皇帝既代表政权,亦是治权之核心;又说“ 中国以前只有吏治,没有政治”;这是很深刻 的观看; 中国两千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传统到现代 2022 读书笔记 传统 现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