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部分.docx
《2022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部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高中必修 2 地理学问点总结必修二部分 高一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 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 ;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打算性因素是自然增长, 而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力随着范畴的增大而 减弱;2、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不断增长的,二战后就进入快速增长时期,70 岁月后增长速度减缓;从空间上看,集中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甚至显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而集中于
2、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的进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实行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由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可以分为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类型;4、图中曲线表示诞生率, 曲线表示死亡率; A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B 表示 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 C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在表格中填出各种人口增长 模式的相关特点;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在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第一显现下 降变化的是死亡率;6、全球增长模式从总体来看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从局部看,发达国家 以及 中国 等少数进展中国家已
3、经进入现代型型,而大部分进展中国家仍旧处于由传统型 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2 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根据是否跨过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名师归纳总结 2、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新发第 1 页,共 7 页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转变了人种的-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空间分布;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削减,主要由进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要迁入区有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短期流淌人
4、口增加, 迁移方向 主要迁出区是拉丁美洲, 主3、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 20 世纪 80 岁月以前,为了开发边疆,主要以政策性迁移为主; 20 世纪 80 岁月以后,主要特点表现为人口迁移规模增大,频率加快,迁移方向主要为由农村向城市,由内陆向沿海;4、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意义:调剂人口空间分布;调剂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进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往往是经济因素; 3 人口的合理容量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从总体上看,1、环境人口容量: 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 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表
5、示一个地区在可连续进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二者均具 有不确定性性;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公平,其中最 主要的因素是资源, 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 消费水平;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是既要提高生活质量,又要保持好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进展进展; 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说,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措施是不同的,进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将人口掌握在合理的规模之内,数人追求生活质量的公平权力;其次章 城市与城市化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而发达国家要建立公正秩序, 保证大多1、城市形状分为组团状 重庆 、团块状
6、 北京、成都、合肥、华盛顿 、放射状 延安 、条带状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等;2、影响城市形状的因素有自然条件 地势、河流等 和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经济、文化、历史等 ;如:平原地区的城市形状多为团块状,山区和丘陵区的城市形状就多为组团状;3、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4、住宅区: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进展;5、商业区:需要便利的交通及大量消费者;分布以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为原就;多位于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大多呈点状或条状;6、
7、工业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协作性强;不断向外缘移动;分布于交通便利地 区 靠近大路、铁路、河流等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交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 、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才能等;8、图中 A 表示工业, B表示住宅, C表示商业,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是商业,中适合进展住宅区的是,适合进展工业区的是,适合进展商业区的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10、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必
8、需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例如: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协 调好相互的位置关系,以削减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护带;必要的卫星城建设等等; 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服务范畴越大;城市服务范畴通常不固定,没有明显界线; 一般城市服务范畴包括城市本身、四周的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省会城市服务范畴掩盖四周各县乃至全省;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服务范畴就可扩展至全国;2、城市规模和等级与其地理位置相关,位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城市等级的提高;3、合理布局城市的原就:高等级城市数量少,低等级城市数量多;低等级城市分布于高等级城市四周; 高等级城市相互
9、距离较远, 低等级城市相互距离较近;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畴层层嵌套 高等级城市服务范畴包含低等级城市服务范畴 3 城市化1、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其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包括城市人口比重、的标准是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用地规模和面积等, 其中最重要2、促进城市化进展的缘由主要包括:农村 推力 :人口过剩 对土地压力大 、自然灾难频繁严峻、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城市 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3、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拉力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证程度高、文 城市人口比重大 ,进展速度慢,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多显
10、现逆城市化现象,从而显现众多的卫星城;4、进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人口比重小 ,进展速度快,已经进入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多显现郊区城市化现象,造成城市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即可以改善环境,如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也可以破坏环境,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 和生态破坏问题 如生物多样性削减 ,另外仍可以产生交通及居住条件差、失业和就业问题突出、社会秩序纷乱、内城衰落等现象;6、人类解决城市化问题 建造生态城市 的主要计策:进展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削减环境污染;使城市与自然
11、环境保持和谐,建立良性循环:例如: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A.城市化进展要与经济、社会进展相适应,与环境爱护相和谐B.掌握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城市新区和建设卫星城C.合理规划城市,处理好城市各功能区的关系D.提高绿化E.其他措施:合理进行交通改造、住房改造、加强社会秩序治理、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 1 农业的区位挑选1、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因素:地势、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机械 工业基础 、政策、科技、历史缘由 生产习惯 2
12、、农业区位挑选的实质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自 然条件相对稳固,社会经济条件更简单发生变化;3、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种植业、畜牧业兼备的 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 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混合农业是同时进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 令盆地就是一个以小麦种植和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区;主要特点:自身可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时间利用效率高;对市场的适应性强;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东亚、南亚、东南亚 ,以种植水稻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地理 知识点 总结 必修 二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