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江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靖江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 现如今,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拟定课程标准真的很难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靖江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靖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教学工作、统一课程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加强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编制课程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专
2、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规范性原则。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结构合理,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2.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切合学生的实际,确立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3.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
3、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
4、序 1.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2.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3.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 4.专家审定。学校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 5.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
5、,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专业(基础)教学部要建立课程标准教学台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 6.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对试行课程进行流动修改,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 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和其它说明等五个部分。 1.课程标题 2.适用对象 3.课程性质 本课程(课程名未必同于教材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基础、主干、核心课程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对培养学习者什么能力、起什么作用,以及课程类型(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单独设置的实训课),应达到何种资格证书的基本要
6、求。 注明是中职还是五年制高职,注明适用专业,说明适用专业和哪个年级起,相同名称课程的课程标准对于不专业可能会有所不同,如电工技能训练、数学,对于机类专业与电类专业有不同的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4.参考课时 5.总学分按16课时为1学分计算,四舍五入。 6.课程目标 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和职业道德与情感三方面概括地加以表述,说明学习者经该项目学习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的结果的综合概括,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包括
7、总体目标和具体(素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7.课程设计思路: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学习项目安排思路、项目来源,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参考课时确定的标准、学分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反映创新之处。 8.内容纲要 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领域、专题或目标要素等方面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业动词,用“能+动作要求+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
8、操作压片机”,不要采用“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教师为主体的陈述方式。 动作要求:可以按要求的按程度选择一种,如:初步、熟练,模仿、操作、独立连贯操作。 动词: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编译、调试、安装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比较、判断、求、选择、收集、导出、证明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解决问题类:查阅、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等 尽可能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形式的课程标准,要注意选取项目大小和数量适中,项目要
9、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生活性和覆盖面。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要求、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拓展性知识等。项目之间逻辑关系有:递进式(按工作复杂程度);流程式(按工作过程);并列式(按工作任务安排)等等。项目与模块的关系是分解关系,从大的典型产品(或设备、故障、服务) 到小的典型产品(或设备、故障、服务)。项目课程的编写体例如下形式(见下表)。 项目一 (一)适用对象 (二)参考课时 (三)学习目标(从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与情感,分条目表述,要全面、准确、清晰、明了) (四)工作任务(参考企业任务书的形式描述) 模块一 课时:(该模块的课时) 11 学习目标(紧扣模块的能
10、力要求,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两个角度描述) 12 工作任务 13 相关实践知识 14 相关理论知识 15 拓展知识 模块二 . 9.技能考核要求 10.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尽可能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做、学
11、”为一体。教法上采用“行动为载体”的教学方式,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动”起来。 (2)学法建议。采用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3)教材使用和编写建议。德育用部定、文化基础课用省定教材,专业课一般使用省部级以上的规划教材。编写校本教材应按本标准编写。 11.课程教学条件。说明应具备的教学设施设备,可按“基本要求”与“较高要求”两个等级或者其它分层方式具体说明 。教学硬件设施的具体说明及使用周次和课时数的要求,教学设施一般指实验实习具体的设备(含规格、型号、数量)、传统教具、学具(模型、道具、工具、器材)、多媒体视听设备(投影、功放音响、DVD录
12、音机等)、场地等。 12.学习评价、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等方面进出要求。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阐述本课程的行为动词,阐述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考核标准,明确考核方法及项目课程学习后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名称和等级。应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实一体化评价等。 评价的方式可用学生互评、答辩、作品等。 要规定评分的分项标准,科学确定得分的比例结构。对学习过程如出勤、课堂主动性及纪律给出评分,对平时作业(含社会实践报告)给出评分,对阶段项目教学中的作品给出
13、评分等。不准仅仅依赖期末一份试卷和对学生的印象确定成绩。 要关注职业通用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外语应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13.其它说明 (1)修订增减说明:分段表述比原来旧标准增加、减少的教学内容(项目任务),分开表述教学要求加强、降低(如操作熟练操作,初步了解理解考级、考核评价等不同的要求)部分。 (2)修订依据。具体依据哪年的部、省、大市的课程标准,我校的哪年的课程标准,劳动部门的工种、级别标准,行业的技能标准。 (3)修订人。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并且授课
14、两轮以上。 (4)修订时间。 (5)其它课程资源开发与使用建议。指定购置和已开发的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网络资源(指明存放地址)等。 (6)其它说明。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说明,如重要术语的解释与说明,先学课程、容易误解的地方或陈述新出现的重要内容时提供适当的典型性的教学案例。 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见附件一。 六、课程标准的编写 1.所有课程(含独立设置的实习、实验课)均应编写课程标准,不同专业同名称课程要分别编写。 2.德育课程主要依据教育部的标准,文化课程主要依据江苏省的标准。 3.为切合我校的实际,要滚动修订课程标准,不可一成不变,要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实施性课程标准。 4.开学前备齐所有的课
15、程标准,教务处要在教学计划制定后及时通知各专业(基础)教学部,明确告之新开设课程,专业(基础)教学部要认真按程序组织人员编写相应的课程标准。 七、课程标准排版 页面纸型: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距:固定值20磅;页码:页脚,居中;标题为“宋体三号加粗”,文中标题“黑体四号”,正文“仿宋5号”。 八、课程标准的管理 1.各专业(基础)教学部提出新编写课程标准的申请(附件二),从校园网下载,教务处要对课程编写人员进行登记。 2.课程标准开发费用。课程开发费用由编写者提出申请,课程标准开发费用主要包括:用于到的企业的调研费、管理的专家咨询费、购买参考资料费等。 3.审批。开学前,各专业(基础)教学部从校园网下载课程标准审批登记表(见附件三,一式两份),填好后将电子文本连同纸质课程标准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后执行。 4.保存。 教务处保存课程标准审批登记表、课程标准(电子文本)及其指定的课程资源(电子文本)。教务处要按专业集中保存(每年刻录一张光盘备份),并把课程课程标准挂在学校内网上。 教学部保存课程标准的电子文本、纸质文本,打印发给相应的上课老师。 上课教师保存纸质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执行。 第 17 页 共 1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