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葛海丽《古代送别诗鉴赏》.docx





《2022年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葛海丽《古代送别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葛海丽《古代送别诗鉴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古代送别诗鉴赏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一、概述: 课题 送别诗阅读指导 (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第 二专题) 课时 1 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学问与才能 :阅读送别诗歌,把握送别诗的基本常识,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才能;培育同学多渠道猎取整合信息的才能;2 过程与方法 :激趣导入真题归纳探讨深化习题演练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熟识,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教学重点:辨析送别诗歌的意象和感情内涵,积存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规律教学难点:合作争论高考的考查点,有效答题;三、教学方法
2、:诵读、合作争论、习题演练等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演示学案五、设计思想1重团圆、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弦,“ 别离” 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因此懂得古诗内容, 掌握鉴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2、同学学习往往有从积存到整合、从感受到鉴赏、从摸索到领会的过程,所以,先让同学接触更多送别诗再形成送别诗审美特点的概括,先让同学谈自己的感受名师归纳总结 为什么喜爱这首送别诗, 而后加以引导让同学熟识送别诗的艺术魅力,在学第 1 页,共 9 页- - - - - - -精选学习
3、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生深化摸索之后再引导同学领会送别诗的丰富内涵;六、学情分析 在必修课的学习中, 同学已经接触了一部分诗歌, 对古典诗词形成肯定的认 识,具备肯定的鉴赏才能,可以让同学自主学习,通过同学间的沟通互补,集思广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提高;同学较少接触选修课的学习,对于所选科目有肯定爱好,但没有体会,缺乏技能与方法,所以既要爱护同学的学习爱好,激 发同学学习热忱, 又要授予同学学习探究的方法, 鼓励同学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快 乐,取得成效;对于送别诗同学并不生疏,但要让同学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形成 对送别诗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熟识, 陶冶思想情操,
4、增强文学素养, 提高鉴赏才能;七、教学过程环节 课前预备 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定小组长,各组人员在课前完成以下学 习任务:1、利用网络或工具书查阅资料收集尽可能多的送别诗歌2、摸索这些送别诗表达的主题思想并把成果呈现在班级墙报“ 学习园地”中,和大家共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指名背诵古诗(李白赠汪伦 )和(高适别董大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 白赠汪伦)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 适别董大)请同学们说说这两首诗都是写什么内容?(送别场景)(设计意图:以同学熟识的唐诗导入,注意导入情
5、境的创设)二、懂得送别诗歌的基本常识 1、高考真题回忆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疑题;6 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一、二两句诗中“ 醉别” “ 江风引雨” 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 分)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三、
6、四两句诗, 明人陆时雍 诗镜总论云: “ 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 ”请作详细分析;( 4 分)由眼前情形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摸索:什么是送别诗?通过想象拓展意境, 使主客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 是分别时迸发的情感火花;代表诗人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3、你仍知道有哪些送别诗?你仍记得其中的名句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故交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元稹离思五首 其四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海内存知己,天际如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交; 王维渭城曲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7、玉壶;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孤舟远影晴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高适别董大二首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苏轼和董传留别名师归纳总结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第 3 页,共 9 页(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
8、迎下载载体;” 传统文化打在民族精神烙印上的那种坚强难移的连续性,理应得到发扬 光大;背诵古诗词,犹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有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助于美好情操的塑造和高尚品行的培育,有助于提高整个民族思想道德素养;关于送别诗,同学初高中都学了许多,有许多都能熟读成诵;背诵古诗,给同学一个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表现自己的聪慧才智,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爱好,调动积极思维; )4、把握送别诗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诗句,说说送别诗有那些特点;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多媒体呈现)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际一望断人肠;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 西风袅袅
9、秋;一看肠一断 , 好去莫回头;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摸索:送别诗有什么特点?师要求:按课前分成的四个学习小组,进行深层次探讨,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发言,和大家共享你们探讨的成果;(老师巡察指导)在同学回答基础上归纳:从意象方面看:(1)时间:傍晚、月夜;(2)地点: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10、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景物:物象杨柳、秋、夕阳、日暮、酒、春草、寒蝉、兰舟、古道、西风、画角、鹧鸪、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寒鸦等;从内容方面看:(1) 别时情形的渲染;(2)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想念;(3) 依依不舍的流连;(4) 坦陈心志的告白;(5) 情深意长的鼓励等;从感情颜色方面看:(1)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2)劝慰与希望旷达刚健,乐观向上;表现手法:比如、反衬、虚实结合、渲染/ 白描、从对方着笔、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等;(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 “ 同学学习的过程应是自主、 合作、探究的过程” ;诗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送别诗鉴赏 2022 年高 语文 教学 设计 葛海丽 古代 送别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