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知识归纳讲解.docx
《2022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知识归纳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知识归纳讲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咬文嚼字说 “ 木叶 ” 谈中国诗学习目标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判,借鉴吸取其中精华;2.留意懂得诗歌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用诗句的美丽意蕴来打动同学,创设美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以及对诗的热忱,使同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骄傲感;3.使同学把握通过运用精到的比较,分析问题,阐发观点的方法,并学会借此争论其他文学现象;使同学把握化抽象的理论问题为形象的实感的方法;4.学问积存文学常识1. 朱光潜( 1897 1986),闻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2、;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争论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 “三此主义 ”,即此身, 此时,此地;“ 此身应当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当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将来;” “此地(我的位置、我的环境)应当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位置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表达;他的座右铭:“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主要代表作有:
3、文艺心理学 谈美书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2. 林庚,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 年 2 月 22 日生于北京, 1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1933 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 年以后, 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作为一名学者, 林庚教授的争论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他将创作新诗和争论唐诗完善地统一起来;在唐诗争论方面,他提出的最闻名的论点是 “ 盛唐气象 ” ;与“盛唐气象 ” 紧相联接的, 是他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 少年精神 ”,其争论成果聚集在唐诗综论里;林庚教授的楚辞争
4、论和他的唐诗争论可称为双璧,诗人屈原及其作品争论 是他多年争论楚辞的一部论文集,其中大多数是关于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中文字、 地理等问题方面的考释,也有一些论述屈原的人格、艺术成就和作品特色的文章;林庚教授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林庚历任厦门高校、燕京高校、 北京高校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3. 钱钟书、中国文学简史等;名师归纳总结 钟书先生 1910 年诞生于江苏无锡,1933 年清华高校外文系毕业,1935 年赴牛津大第 1 页,共 13 页学攻读,获B.Litt. (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高校争论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
5、西-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中心图书馆外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高校外语系教授,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高校外文系教授;1953 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争论所研究员、 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争论所争论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仍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钱先生博学多能,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争论两方面均做出了杰出成果;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短篇小说集人 .兽.鬼
6、,长篇小说围城 ,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特殊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篇五卷、 七缀集槐聚诗存等;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仍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 题作了精当的阐述; 管锥篇就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 左传正义史记会注 考证老子王弼注 列予张湛传 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 太平广记全上古 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存的力作,曾 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穿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 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
7、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 家 ”;字词汇总 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锱铢( z zh )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非常计较;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咬文嚼字: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悟精神实质);本文中指无论阅 读或写作,都要有一字不愿放松的谨严;斩截: “斩钉截铁 ” 的省略,形容说话办事坚决坚决、毫不徘徊;剥啄:拟声词,模拟轻小扣门的声音;岑( cn)寂:安静;推敲:比如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游离:比如离开集体或依附的事物而存在;蕴藉( ji ):(言语、文字、表情等)含蓄而不显露;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
8、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杀青: 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字著作;尺牍( d):书信;下乘( chng):下品、下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不落于言筌( qun):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课文精要懂得主旨1.咬文嚼字一文中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当有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善;2.说 “木叶 ”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学者,也是诗
9、人; 作者拥有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此课文旁征博引,把不同时代、 不同作者的诗句选择出来进行比较、辨析、 归纳、玩味,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 木叶 ” 而不用 “树叶 ”,又由 “ 木叶 ” 进展为 “落木 ”的缘由,对“ 树”与 “木” 、“树叶 ”与“ 木叶 ” 、“木叶 ”与“ 落叶 ” 、“木叶 ” 与“ 落木 ” 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示意性的特质;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3.谈中国诗这篇课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旁征博引,在比较中外诗歌的异同中,阐释 中国诗的特点;观点鲜明,材料丰富,语
10、言生动,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理清结构1.咬文嚼字一文共八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5),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三个例子, 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 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意在说明作者认为咬文嚼字重要的缘由是“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第三段)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第三段);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重量,在实际;有些人根本不明白文字和思想情感的亲密关系(第五段);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
11、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第五段);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五段)与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由此明确作者的观点是:文字其次部分( 67),进一步讲,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从正负两面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第六段运用苏轼诗歌中的“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其次泉”诗句从阅读角度正面论证善用文字的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精妙的艺术成效;名师归纳总结 第七段从写作角度论证文字联想意义的负面影响,是“ 套板反应 ” ,一派套语滥调, 全第 3 页,共 13 页无新颖的意味; 通过分析文中的语言“你就会发觉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 “ 套- - - - - - -精
12、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板反应 ”起来的;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愿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愿用俗滥的思想情感来把握作者的观点;第三部分( 8)总结全文,说明本文只是从一些方面谈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当咬文嚼字的道理, 并提出对于文学制造者的要求和期望;抓住文中说明作者观点的语言分析;“ 文学是艰苦的事, 只有刻苦自励, 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步达到艺术的完善;”2.说 “ 木叶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三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 “木叶 ” 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 ” 形象的关键
13、在一个“ 木”字;第一段,列举屈原的九歌、谢庄的月赋、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王褒的渡河北中的诗句为例,说明“木叶 ” 是诗人们所钟爱的形象;其次段,阐释 “ 木叶 ” 就是 “树叶 ”,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 树”的,有用 “叶” 的,就是用 “ 树叶 ”的非常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 ”,又进展到用 “落木 ”;第三段,说明 “木叶 ” 、“落木 ”与“树叶 ” 、“落叶 ”的不同,关键在于“ 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分;其次部分是第四至六段,阐释“木” 的两个艺术特点,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点;第四段, 论述 “ 木” 的第一个艺术特点: 含有落叶的因素; 从 “木”
14、 所用的场合可以看出,自屈原开头把 “ 木” 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后,后代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形中取得鲜明的形象成效 ” ;作者把曹植诗中的“ 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 木” 的形象作比较,“树” 没有落叶的形象,而 “ 木” 明显是落叶的景况;第五段,阐释 “木” 之所以有这个特点的缘由;由于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仍躲着暗示性,它似乎是概念的影子;“木” 作为 “ 树”的概念的同时, 仍具有一般 “木头 ” “木料 ” “木板 ”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不大想到叶子,“ 叶” 因此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示意着落叶;而 的词为例加以说明;“树” 与“叶”的形象之间是
15、非常一样的;作者以周邦彦第六段,论述 “木” 的其次个艺术特点: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正由于有这个特点,所以九歌 中的 “木叶 ”才如此生动; 而曹植美女篇中的“ 落叶 ”,是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司空曙的“黄叶 ” ,是在蒙蒙细雨中,没有干燥之感,因此都与 “木叶 ”的形象不同;至于“ 落木 ” ,比 “木叶 ”更显得空阔; “ 木叶 ” 的“叶” ,有缠绵的一面, “木叶 ”是疏朗与绵密的交错,而 第三部分是第七段,做出小结: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落木 ”的绵密之意也消逝净尽;“木叶 ” 与“ 树叶 ”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3.谈中国诗全文 8 个自然段,分
16、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 阐明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实行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意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由于只读中国诗的人,没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法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只有采纳比” ,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较文学的立场, 居高临下地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判,得出合理的结论;其次部分 第 2 自然段 概括中国诗的一般进展特点及规律;依据一般的说法,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终有抒情诗,中国
17、诗就不然,抒情诗显现得反常早,戏剧随后,史诗没有;因此,中国诗是早熟的,一蹴而至崇高的境域,但以后缺少变化;中国的艺术和思想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第三部分 第 3第 7 自然段 阐述中国诗的特点;(1)篇幅短小;作者在第 3 自然段指出, 中国诗是文艺观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较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缘由是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富于示意性,“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在第 4、5 自然段 第 4 自然段自 “一位中国诗人说“ 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 起,到 “ 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止;第 5 自然段从 “ 巧得很 ” 起,到
18、 “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止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结着准确” 意思一样; “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点:富于示意”,是正确的说法;作者仍认为,这富于示意,“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终止的”,比 “ 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 ,例如拉丁诗里有个“ 何处是 ” 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作者在第 6 自然段 这段起自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 ,止于
19、“ 除以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 指出,“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缘由是,一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繁重;二是中国古代诗人“ 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 “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4)社交诗特殊多,宗教诗几乎没有;作者在第 7 自然段 自“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视不讲” 起,到“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止指出,中国诗除社交诗特殊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外,在内容上与西洋诗“无甚差异 ”;例如,外国也有“ 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形式的作品”;第四部分 第 8 自然段 总
20、说中国诗没有特殊“ 中国 ”的地方;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 西洋的 ”品质,西洋诗里有 “中国的 ”成分;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进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名师归纳总结 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欢乐” ,会引导读者 “回到本国诗 ”;第 5 页,共 13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把握重点咬文嚼字1.文中作者举的以下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1)“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一句的修改;(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21、3)“ 僧敲月下门 ”一句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5)“ 柳腰桃面 ” 等套语的评述;设题意图: 引导同学把握全文内容,提高概括内容要点的才能;参考答案:( 1)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需要咬文嚼字,必需有一字不愿放松的谨严;( 2)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 3)推敲文字, 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打算;( 4)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掌握;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咬文嚼字 说“木叶” 谈中国诗 2022 年高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第三 单元 木叶 中国 知识 归纳 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804293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