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书本实验复习 .pdf
《2022年高中生物书本实验复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书本实验复习 .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生物书本实验复习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2、脂肪可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 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 反应。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 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 mL的硫酸铜溶液。注意事项:1、斐林试剂 由质量浓度为0.1g/ml 的 NaOH 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 CuSO4溶液配制而成,必须现配现用。2、蛋白质的检测先滴加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 ,后加 3-4 滴双缩脲试剂B
2、(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3、用于鉴定糖的生物组织,最好选用含糖较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 ,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或梨的果实练习1、下列可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是()A、苹果B、梨C、卵白D、花生种子2、花生种子子叶细胞内的圆形透亮的小颗粒与苏丹染液发生了颜色反应,形成()A、蓝色B、红色C、橘黄色D、紫色3、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少许石英砂,其目的是()A、研磨充分B、防止糖被破坏C、防止反应D、无作用4、组织样液制备时,过滤黄豆组织样液时,漏斗上应()A、铺上几层滤纸B、填一团棉花C、垫上一层纱布D、堵一小团脱棉5、下列食物中能够为你提供更多淀粉的食物是
3、A、面包 B、西红柿 C、鸡蛋 D、奶油6使用苏丹III染色,能显示细胞中脂肪的存在,这是因为该染色剂A、易于进入细胞 B、亲水而疏脂C、颜色特别鲜艳D、亲脂而疏水7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A、分别加入样液中B、混匀后再加入样液C、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同时加入样液中8某些糖遇斐林试剂能发生如下反应:单糖 +2Cu(OH)2Cu2O (砖红色) +2H2O+ 复杂的化合物这表明,反应过程中糖被A、氧化 B、还原 C、染色 D、分解为Cu2O和 H2O 9将马铃薯块茎与浸软的花生种子分别徒手切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少许染液,再把这两种材料的切片分别浸在碘液里制成临时
4、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上被碘染色的淀粉粒。结果应该是A、马铃薯切片中有更多的蓝黑色颗粒B、花生切片中显示更多的蓝黑色颗粒C、两种材料的切片中均术见蓝黑色颗粒D、难以分辨出两种切片碘染色后的差别10现有下列生物材料:苹果黄豆种子梨花生种子蛋清马铃薯块茎。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有A、 B、C、 D、11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变成蓝色,熟苹果汁则能还原银氨溶液( 即发生银镜反应) ,这说明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D 、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1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消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A
5、、碘液、苏丹III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C、亚甲基兰溶液、苏丹III溶液D、碘液、斐林试剂答案: 1。D 2.C 3.A 4.C 5、A 6 、D 7 、B 8 、A 9 、A 10 、C 11 、D 12 、B 实验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1、原理与解析(1)真核细胞的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
6、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 亲和力强,使DNA 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 的亲和力强,使RNA 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3)盐酸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 与染色剂的结合。注意事项1.材料的选择常用的观察材料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避免原有颜色的干扰,不可使用紫色表皮细胞 ) 2.取材要点 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
7、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4.安全要点 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 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 分钟。5.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主要步骤 (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 1.取材 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 的 NaCl 溶液; 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2.水解 解:将烘干的载玻片
8、放入装有30ml 质量分数为8% 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 分钟。3.冲洗涂片 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 秒钟; 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4.染色 染:用 2 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 分钟; 吸:吸去多余染色剂; 盖:盖上盖玻片。5.观察 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高: 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
9、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低倍物镜的使用: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 时停止。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
10、旋,至清楚为止。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 对光时, 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显微镜的放大对象:是物体的长和宽,不是面积,更不是体积。显微镜的焦距问题:物镜离装片的远近。显微镜使用
11、时物象移动方向:相反,即物象在视野何方,则装片即向该方向移动。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目镜、物镜或装片上,通常通过移动玻片(是否在玻片上),转动转换器(是否在物镜上)来判断,剩下在目镜上。实验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用1%的健那绿。实验步骤 :叶绿体观察 :1、制作蘚类叶片临时装片(注意保持临时装片的有水状态)2、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线粒体观察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代替生理盐水。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自己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均匀地
12、涂到载玻片的染液中。盖上盖玻片,四周溢出的染液用吸水纸吸干。染色 1015min ,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2、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口腔上皮细胞,然后换高倍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练习:1在低倍镜下观察标本时视野明亮,物象清晰,但转换高倍镜后物象模糊,此时应:A、移动装片 B、调节反光镜C、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2某一理想的图象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若想将其移到视野中央,标本的移动方向是:A、左上 B、右上C、左下 D、右下3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A、目镜 B、高倍
13、物镜C、低倍物镜 D、装片4若室内光线不够充足时,应选用显微镜的:A、平面反光镜与小光圈 B、平面反光镜与大光圈C、凹面反光镜与小光圈 D、凹面反光镜与大光圈5一台普通光学显微镜,接物镜为45,接目镜为10,图象放大倍数为:A、45 B、150 C、450 D、300 6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细胞,低倍显微镜视野与高倍显微镜视野相比、其特点是:A、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小 B、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小C、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大 D、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大7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A、气孔保卫细胞 B、幼嫩黄瓜果肉细胞C 、幼嫩茎皮层细胞D、根毛细胞8通常,当调整好焦距看清物象时,显微镜的物
14、镜头下部距玻片距离较近的是A、10 的镜头 B、20 的镜头C 、40 的镜头D、100 的镜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 9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
15、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10叶绿体在细胞中分布于A、细胞膜B、细胞质 C、细胞核 D 、细胞液11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 B、叶表皮细胞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 D、叶脉细胞12使用显微高倍镜观察的顺序是顺、逆时针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象为止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在低倍镜下看清物象,要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A、B、 C、D、13、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反光镜转换器遮光器。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则(1) 若物象不清楚,应调节(
16、2) 若光线不足应调节A、和 B、和 C、和 D 、和答案: 1、C 2 、C 3 、C 4 、D 5 、C 6 、A 7 、D 8 、D 9 、C 10 、B 11 、 A 12 、B 13 、( 1)B(2)C 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设计实验?作出假设: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实验基本思路: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再将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预期实验结果: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17、练习:1、用蔗糖液诱发植物细胞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A、空气 B、水 C、蔗糖液 D、细胞液2若用浓度为50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能再诱发其复原,其原因是:A、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性B、细胞壁失去选择通透性C、细胞液的浓度过高D、细胞液浓度低,细胞停止吸水3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是因为A、只有外表皮细胞可以渗透吸水或失水B、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紫色素,便于观察C、外表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紫色素,便于观察D 、外表皮比内表皮容易撕取4“质壁分离”中的“质”指得是:A、原生质层 B、细胞质 C、细胞基
18、质 D、生命物质5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6下列属于渗透过程的是:A、水分进入根毛细胞B、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C、水分子进入黄豆种子中D、水分子进入方便面中7根毛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是土壤溶液中的水分子:A、被细胞内亲水物质吸附B、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运输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
19、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 - - - - - - - - - C、通过原生质层的自由扩散D、通过原生质层的协助扩散8除哪项外,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加以鉴定? 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C、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的大小D、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死活答案: 1、C 2 、A 3 、B 4 、A 5 、D 6 、A 7 、C 8 、B 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原理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 氯化铁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 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氯
20、化铁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 万倍。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催化作用受温度、酸碱度等条件的影响。酶有其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该温度,酶的活性就会下降,温度过高,酶会失活。酸碱度的影响类似,不过,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但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恢复。练习:1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A、专一性B、多样性C、高效性D、稳定性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是在活细胞内产生的B、酶主要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C、酶只在细胞内起作用D、酶使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高效3、1 分子的碳酸酐酶,每秒钟能使105个二氧
21、化碳分子与数目相同的水分子结合,形成碳酸,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A、专一性B、多样性C、稳定性D、高效性4、能使脂肪酶分解的酶是:A、淀粉酶B、脂肪酶C、蛋白酶D、水解酶5种子萌发时,储藏物质发生水解过程中,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A、淀粉酶、蛋白酶、转氨酶B、蛋白酶、蔗糖酶、脂肪酶C、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脂肪酶D、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6、人不能以草为食,因为人消化道的消化液中没有:A、淀粉酶B、脂肪酶C、蛋白酶D、纤维素酶答案:1、C 2 、C 3 、D 4 、C 5、D 6 、D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
22、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几分钟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来。试剂二氧化硅(为了研磨得充分)碳酸钙(为了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方法步骤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b(黄绿色)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 - - - - - - - - - 1
23、、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制备滤纸条(2)画滤液细线(3)分离色素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练习:1本实验没有探究的问题是:A、叶绿体色素的种类B、叶绿体色素的颜色C、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D、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2本实验中,效果最佳的叶片是:A、新鲜、柔嫩、色浓绿B、角质层发达的革质叶片C、肥厚,浆汁D、新生的嫩叶3研磨绿叶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A、使叶绿素充分溶解B、将绿叶充分研磨C 、防止色素被破坏D、阻止丙酮挥发4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A、加速色素的溶解 B、使绿叶充分研磨C、促使色素分离D、防止叶绿素被破坏5滤纸上的色素线一定
24、不能没过层析液,否则:A、色素扩散会不均匀B、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C、色素扩散速度变慢 D、色素带彼此重叠6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是:A、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B、叶黄素和叶绿素b D、叶黄素和叶绿素a 7图表示的是叶绿体色素分离的装置,正确的是:分离叶绿体的实验装置8对圆形滤纸中央点上的叶绿体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B、黄色的叶绿素C、蓝绿色的叶绿素a D、黄绿色的叶绿素b 9、无水乙醇的作用是A、保护叶绿素B、溶解各种色素C、为充分研磨D、促进各种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答案:1、D 2 、A
25、 3 、B 4 、D 5 、B 6 、A 7 、B 8 、A 9、B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原理1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2 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着色。二、实验过程步骤试剂及操作目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生物书本实验复习 2022 年高 生物 书本 实验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