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一轮练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1在王安石变法前,变法派大多经历平平,位低资浅且多出身贫寒,但由于他们遇到大变革时代,在变法时,其中的很多人迅速步入权力中心。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A废除了贵族科举的特权B冲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统治C完善了官吏选拔的程序D改革了科举选拔官员的标准2商鞅把历史分为上世、中世和下世。上世是“天地设而民生”的时代,“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中世是“上贤而悦仁”的时代,这是说推选贤者来主事;下世是“贵贵而尊官”的时代,国家建立,君主、职官和禁令也都有了。据此可知,商鞅认为A生产力发展推动了文明产生B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必然C应当尽快建立血缘等
2、级制度D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核心动力3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形成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D君主立宪制度在亚洲确立4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重较大。这三类人在各国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A变法运动在列国风靡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士人阶层的强势崛起D世族世官制度的消亡5绘制思维
3、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如下导图。其中、处应依次填入A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积弱”局面、保甲法与将兵法B设枢密使掌军事、“积弱”局面、市易法与均输法C程朱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积贫”局面、保马法与保甲法D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积贫”局面、严格“恩荫”制6如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A俄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B农奴制改革的积极影响C俄国进行了工业化改革D战争促进俄国工业发展71978年上半年,我国出现了
4、第一次出国考察高潮。重要的考察团有以林乎加为团长的中国赴日代表团;以李一氓为团长,于光远、乔石为副团长的访问南斯拉夫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这些代表团出国考察旨在A解释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B完全消除中欧之间的矛盾分歧C学习外国经济建设的经验D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8如表为19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这说明,日本当时1871年设立文部省18月,颁布学制,进行教育改革1872年9月,在东京创办师范学校1877年创办东京大学,引进欧美先进科学技术A实行“富国强兵”B贯彻“殖产兴业”C推行“文明开化”D废除封建等级制9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
5、进取。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10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控制B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彻底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11商鞅变法时,“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商鞅意在A推动
6、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加速宗法关系的瓦解C以法治思想来构建家庭伦理秩序D消弥德治与法治之争12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13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的变法思想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制定了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其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D“废井田,开阡陌
7、”14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15商君书垦令指出:“百县之治一形,则徙迁者不饰,代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这表明战国时期县制的推行A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B有助于克服分封制弊端C提高了各国政府的行政效率D成为“公天下”的开端16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
8、确的是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诏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宣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皆改之。”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BCD17恩格斯曾评论梭伦改革;“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有产阶级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到新的失败。”从史论结合角度看,以下选项中可作为恩格斯评价依据的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肯定了公民权B财产等级制对贵族特权的削弱C新兴工商富有阶层的主导地位D雅典民主制度确立的法治基础18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倡“小说界革命”以“启蒙”民众。变法失败后,思
9、想文化界相继出现了“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等。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A以西方文化改造中国文化B揭露封建政治制度的落后C促进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D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改革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19【选做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材料汉武帝初年,随着经济发展,一大批大工商业主崛起,实力雄厚。汉武帝对这些巨商非常反感,认为商人都是些见利忘义之徒,不愿与国家共克时艰。多年对匈奴的征战消耗巨大,国库早已空虚,汉武帝最终在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颁布了告缗令。所谓告缗,是指鼓励民众举报商人的偷税漏税行为。告缗令规定,凡瞒报收入的商人一经查实即查抄全部财产,其中一半归入国库
10、,一半奖励举报有功者。一时间告发商人成为社会风潮,甚至成为普通百姓的一条生财之道。经过近10年的告缗,全国富商大部分已被消灭。汉书食货志称朝廷通过告缗“得民财务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但民间商业在如此残酷的打击下被摧毁殆尽,市场凋零。告缗制度由一开始针对富商,很快扩大到几乎全部的商人阶层和有产者,最终导致稍有积蓄的家庭都被波及。社会上告密、诬陷成风,诚信沦丧。告缗令成为酿成汉武帝末年巨大社会危机的诱因之一。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颁布告缗令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告缗令产生的影响。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1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财税体制改革,以“利改税”作为国营企业“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指导思想的实施措施,改变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纯收入的分配方式,形成了新的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实施的税制改革初步奠定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制体系,在新中国税制改革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夹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明确
12、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提出了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摘编自张斌新中国税制改革历程与经验(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税制改革的历程。(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税制改革反映出的治国经验。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
13、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摘编至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
14、一次政治改革。因其时年号为庆历,故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改革方案分为“十事”,其内容一为明黜陟,二为抑侥幸,三为精贡举,四为择官长,五为均公田,六为厚农桑,七为修戎备,八为减徭役,九为覃恩信,十为重命令。其中前五事有关吏治,后三事论富强,最后两事系前八事之运用。在反对派激烈攻击下,范仲淹不得不于庆历四年六月自请出外巡边,改革集团其他人物继之纷纷贬逐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庆历五年十一月,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任知州,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传达出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范仲淹在邓州、杭州
15、、青州等地担任知州时,采取积极有为的“荒政三策”,有效地缓解了灾情,赈济了灾民。皇祐四年五月,范仲淹因病去世。范仲淹生前不经营家产,全家老小70余口只能住在官舍里为他守丧。摘编自游彪等著中国通史大师课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庆历新政”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仲淹身上闪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2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
16、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仲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
17、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材料二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