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大单元检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
《(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大单元检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大单元检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及尊、盘等礼器,从形制到纹饰均吸收了中原制作技术,但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仿效商文化风格,但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A.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下表为我国远古之乐(部分)主旨内容的概括。据此可知,远古之乐( )创作者内容伏羲氏朴实地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用网捕鸟、捕鱼的情形朱襄氏用五
2、弦瑟作乐,调和阴阳,求雨抗旱,期盼获得收成葛天氏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诉说尊重自然规律的心愿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D.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3.夏启之后,王位世袭制中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据此可知,王位世袭制( )A.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发展B.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发展C.与宗法血缘的关系密切D.避免了王位传承中的夺权现象4.某学者认为,周爵与秦爵在宏观上“确实存在着密切关系”,秦爵“承袭了爵的形式,用作个人品位,其上辐辏着优厚权益,具有确定社会身份的功能”。这表明先秦时
3、期“秦爵”( )A.维护了周天子崇高地位B.构建起统一的国家观念C.有利于血缘关系的强化D.显示出浓厚的贵族气息5.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卿大夫争相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有能力的人顷刻间就可由布衣变为卿相。如卫鞅本是魏相的家臣,入秦后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便成为秦的高级官员,主持改革国政;张仪本是魏人,入秦后凭借其才能成为秦惠王的相。这从侧面说明,战国时期( )A.贵族政治受到冲击B.平民政治地位提高C.察举制度日渐完善D.魏国文化教育发达6.战国时期,为了满足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由军方设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这反映了( )
4、A.军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商人具有充分自由,并从中获得了最大利益C.军市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D.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7.孔子倡导正名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其目的是强调人们(主要是为政者)要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符合自己的“名分”,而非简单地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据此可知,孔子倡导“正名”( )A.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B.突出强调人的主动性C.维护了贵族政治特权D.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8.老子主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孟子向滕文公宣讲:“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道家经济思想比儒家激
5、进B.和谐安定是重大社会关切C.儒家民本思想植根于道家D.道家和儒家治国理念趋同9.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B.增加政府收入C.强化君主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10.秦朝虽然实行中央集权,但是在不和国家法律冲突的前提下,郡守可以制定符合本郡实际的地方法规,该法规在本郡范围内与国家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说明,秦朝( )A.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B.地方治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C.初步建立了分权制衡机制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1.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官吏
6、在一年中因生病不能正常办公达三个月以上者,要被免职;病愈后,要被任命为新地吏(原来秦国以外的新占领地区的官吏)或被派去戍边,同因为犯有过错被免职、废黜而任新地吏的官吏一样。这种做法( )A.意在解决官吏渎职的问题B.促进了中央集权统治形成C.给秦朝地方治理埋下隐患D.表明秦朝重视疆域的治理1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在西部地区设立郡县,由中央直接管辖,必须“奉汉法以治”,而在东部地区则封立王国,并允许各诸侯国在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在法律方面享有一定自主权。汉初的这种政策( )A.有效削弱了地方诸侯国势力B.使诸侯国不受汉朝法律控制C.表明汉朝放弃文化习俗统一D.缓解了帝国初期的文化冲突1
7、3.汉初,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影响,东西方各处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朝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 )A.带有浓厚的家天下意识B.易留下地方割据的隐患C.加快了边患问题的解决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14.西汉选官制度中明经科主要察举通晓经学的人才,西汉时不少人以明经为高官,如孔安国、贡禹等均以明经举为博士,韦贤、韦玄成父子以明经入仕,先后官至丞相。这说明( )A.思想活跃有助于选官制度发展B.人才选拔契合统治思想C.察举制的标准以考试成绩为主D.汉儒习经成为社会潮流15.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
8、后与太子,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言事和讨论政事时竞相引经据典。这表明当时( )A.儒家经典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B.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C.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D.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得到缓解16.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皇帝便派遣亲信太监与总兵一同镇守地方。这种镇守中官“位诸将上”,在正德年间遍布各处,气焰甚盛。但后来,嘉靖皇帝一道敕书就全部将之撤回。这说明明代( )A.专制体制的稳定性和成熟性B.初步建立权力制约平衡机制C.宦官专权的现象已十分突出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重大改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17分)材料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见梁惠王时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接着孟子向梁惠王讲了一番大道理,提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汉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成为后世儒者的至理名言。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提道:“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他的学生北溪先生陈淳更明确地说:“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10、。”因此,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洪秀全设计的“人间天堂”,康有为规划的大同世界,谭嗣同的仁学理想,孙中山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以实现三民主义社会的蓝图,章太炎、朱执信等人对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潮充满兴趣,李大钊等人一度崇尚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追求。为达到变革社会政治的目的,他们常常糅合中西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相混淆:康、梁等引进平等观念,比附于墨子的“爱无差等”,将西方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章太炎将现代地方自治看作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翻版;孙中山则将自由与中国人的“自私”相等同。摘编自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
11、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朱熹等思想家的共同价值观及其目的,并分析该共同价值观对中国产生的长远影响。(8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孔孟等古代中国思想家相比,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特点,并说明此特点形成的原因。(9分)18.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
12、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6分)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请回答:(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4分)材料三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
13、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3)依据材料三,分析分封制较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有何不同。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 大夫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14、,又欲罢盐、铁、均输,扰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摘编自桓宽盐铁论本议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洋务”是指处理由于外国侵略所引发的事项。甲午战争失败后,人们慢慢把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借西法“制器”也叫作“洋务”了。到了20世纪初,梁启超写李鸿章传的时候,把李鸿章办理军事和民用工业的事情称作“洋务”。此后人们逐渐把引进西方机器生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807369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