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1伏尔泰说:“我读孔子的书籍,并做笔记,我觉得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由此推测,伏尔泰认为孔子()A思想和“理性”有相通之处B反对迷信和宗教狂热C强调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上、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宗数改革()A批判君主专制B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C质疑上帝的至高无上D主张社会契约论3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1304一1374)认为:在上帝的创造物中,人占据最高地位
2、,因而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这说明他()A首先批判了教会B注重人的哲学化研究C意欲使人摆脱神学束缚D具有反宗教的理性精神418世纪的思想家认为应该把现代的社会生活加以理性化,并把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建立在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人类文化的权威不再是宗教宣扬的“信仰”,而是科学揭示的“自然”。这表明()A文艺复兴推动社会生活理性化B自然科学丰富启蒙精神的内涵C科学在启蒙精神的感召中兴起D宗教改革改变了传统政治学说5西方某一思想家认为:“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
3、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该思想家()A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B认为“理性是激情的奴隶”C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D道出了启蒙的真谛6近代欧洲某运动中的一些代表人物,他们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并特别推崇中国的政府模式,盛赞“中国的国王是哲学家以哲学的方法塑造政府”。这场运动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7伏尔泰曾大力宣传英国培根、洛克、牛顿等人学说与思想,主要因为这些英国科学家和思想家()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B其成就代表科技最高水平C冲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D其成就充满理性主义精神8中世纪时,英国乡绅将子弟送往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主要是为培养
4、神职人员。而到15世纪,乡绅将子弟送到大学,主要学习对世俗职业有用的知识,如逻辑学、哲学、数学、医学以及民法等。这反映出英国()A人文主义思想传播B宗教改革成效显著C阶级分化不断加剧D高等教育欧洲领先9莎士比亚在其剧本威尼斯商人中,反映了人与人的金钱关系及市民阶级反对金融家的斗争。威尼斯商人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可以说明许多问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折射了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潮流B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的社会状况C宣扬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D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10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主张社会契约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经由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三大社会契约理论家对古老契
5、约思想作出重新阐释,发展到完备形态,使其重新绽放生机。这一生机()A复兴了古希腊思想文化B否定了君主立宪制度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内涵D根除了专制主义思想11在中世纪圣经学者哲罗姆写作的名人传中,前三位人物依次是使徒彼得、主教雅各、使徒马太。在1338年彼特拉克所作的名人传中,人物列传顺序则按照古罗马国王的世系撰写。这一变化体现出()A宗教信仰的衰落B世俗价值观念的发展C封建王权的建立D罗马政治制度的复兴12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主要探讨自然的奥秘。一个世纪之后,哲学中出现了以研究人类社会为主的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希腊()A哲学发展
6、受到阻碍B理性主义引领社会主流C人文精神逐渐觉醒D民主制度保证公民权利13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这一阐述强调了()A自由平等B议会至上C民主共和D天赋人权14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作者的观点是()A人民享有言论自由B人民有权推翻违背民意的暴君C人民反对君主立宪D人民寄希望于开明君主的统治15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
7、一步解放,启蒙运动应运而生。下列观点属于启蒙思想的是()A美德即知识B天赋人权C因信称义D君权神授161506年在罗马出土的古代雕塑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刻画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神抗争而被巨蛇缠死的情形。经鉴定,此雕塑是公元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所记述的作品。雕塑技巧高超,获得极高赞赏。作品获得赞誉的原因是()体现了意大利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属出土文物且有相关文献史料印证肯定人的价值,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启蒙运动对于思想的解放推动明显ABCD17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推进新文化的传播。由此推知,该新文
8、化()A否定了上帝权威B实质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C论证了天赋人权D把人从封建专制中解放出来18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由此可推断()A中国儒家文化对欧洲各国影响深远B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借鉴C中西方文化都具有理性思辨的特点D伏尔泰的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精髓1915世纪,人文主义者通过对原始宗教的研究,认识到当时天主教会的教阶制、神职人员世俗化、经院哲学的繁琐争论等,都背离了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学者威索尔首次提出,圣经的权威在罗马教皇之上,只有上帝才能赦罪,人只能靠信仰。据此
9、能够说明()A天主教会成为欧洲民众的众矢之的B原始基督教使民众的信仰更具自主性C人文主义者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D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20卢梭认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由此可知,卢梭主张()A分权制衡B社会契约C自由平等D民主法治21文艺复兴是欧洲人在精神方面鲜明的获得自我意识自由的历史。究其产生根源是()A中世纪基督教封建神权统治激起不满B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C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D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推动2217、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强调,法可以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
10、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也应遵循自然法之平等精神,且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该思想家是()A孟德斯鸠B哥白尼C卢梭D伏尔泰23厦门中学生助手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朱利亚诺布贾尔迪尼所画的修女服中出现了两类截然相反的文化表征:一类趋于世俗化,另一类保持神圣化。厦门中学生助手旨在说明修女服()A深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B渗透宗教改革的理念C呈现新旧交织的时代特征D蕴含人人平等的精神24某位思想家指出:“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于这些官吏来说,决不是什么订约的问题,而是服从人民的意志的问题;
11、而且在承担国家所赋予他们的职务时,他们不过是在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而并没有为自己争条件的任何权利。”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A伏尔泰B康德C卢梭D洛克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417世纪初,在人文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下,中世纪的神学冥想被一种积极的现世生活精神所取代。薄伽丘的十日谈以世俗的视角颠覆了教会的神圣性;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的巨人父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价值标尺;莎士比亚的戏剧充满了人文主义者的怀疑精神;蒙田更将这种怀疑反省的力量注入近代理性洪流之中;托马斯莫尔则创建了西方思想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世界,传达了他理性政治、理性国家的构想。摘编自郑艳理性
12、与人道: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彰显(1)根据材料,概括人文精神在1417世纪初文学著作中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人文精神在这一时期其他领域的表现,并说明理由。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18世纪,欧洲的精神继续从17世纪的形而上学和理性下降到形而下的尘世,成为偶然和杂乱的感觉经验。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也高举“理性”旗帜。笛卡尔和斯宾诺莎都声称要服从理性的节制,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他们是沉思的学者。启蒙思想家猛烈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