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克思主义原理综合论述题 .pdf
《2022年马克思主义原理综合论述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马克思主义原理综合论述题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论述题1、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发展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创新发展, 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发展理念是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1、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发展动力。理论创新的来源于实践创新活动的需要。人类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环境所提供
2、的现成的生存条件而生活,而是人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 实践创新不断生成人的新需要,开阔人改造世界的范围, 改进人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手段和条件,这些都是理论创新的素材,没有实践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理论的重大突破,因为理论创新作为一项创造性、 突破性的思维活动,它是根据实践所提供的新的经验材料来认识新事物、发现新关系、揭示新本质、创造新概念和新学说,建立新体系。实践创新推动着理论创新。2、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指导和提升作用。理论创新虽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 但理论创新不是完全盲目地从属于实践创新,相反,它具有指导作用,这种作用是在实践创新的基础和水平上产生的。也就是说,
3、 实践创新越发展就越需要理论创新的指导,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就是在互动的作用机制中共同前进的。3、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一对矛盾,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目的、 动力和深刻根源, 理论创新作为实践创新经验的观念升华和理论再现, 又是进一步的实践创新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方面,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并不意味着理论创新先于一切实践创新而独立存在, 理论创新本身是在实践创新中形成的,是对实践创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另一方面, 理论创新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不完全亦步亦趋地反映实践创新,它或者具有超前性、前展性,或者往往滞后于实践创新,
4、因为“生活之树常青”,实践和时代的步伐客观地向前推进着。2、国家大数据战略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 “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越来越成为科技的物化, 劳动者“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次,它导致了产
5、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传统产业在技术改造中面目一新,新的“知识产业”迅速兴起。 再次,它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 从而引起现代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第一种方式是
6、大家熟悉的, 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 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 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 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 ”现代科技革命使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征,并使认识活动出现数学化、模型化、形式化的趋势。2、国家大数据战略是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的开端,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一场经济变革, 也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变革, 将对我国未来的现代化事业及国际地位带来重大影响。大数据是一个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产业,大数据技术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各个领域的运行效率, 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
7、集约化程度,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浪潮大数据一体机的发布对中国发展大数据产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而基于行业化应用的大数据整体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可行性战略。有业界专家表示, 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领域,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全球发达国家已经展开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战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充分展现出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社会功能。3、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利弊”1、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 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 不再采取封锁
8、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 发展开放型经济。 之所以将对外开放当作基本国策,是因为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无论什么国家, 要发展壮大, 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给各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9、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 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 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 甚至影响全世界
10、, 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已经错过实现现代化机遇的情况下,必须实施对外开放,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对风险要有清醒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马克思主义原理综合论述题 2022 马克思主义 原理 综合 论述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