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pdf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2-15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P13-14)3、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P20)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 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 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十九世纪自
2、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
3、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 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4、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何仍颇受重视?它的生命力究竟何在?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被西方评为“千年风云人物”的原因?)答: 1、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力量和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尽管一百多年来不断有人诅咒和诋毁马克思,但从来没有人能够阻止马克思主义在
4、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从来没有什么思想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掌握无产阶级和亿万劳动群众,成为改造世界、 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2、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现实政治意义的评价,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最为强劲的生命力。尽管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但所有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理解和说明。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它给我们启示:必须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之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
5、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二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三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一是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要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三是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5、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P16)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P16-19)或(教材
6、P22 问题):谈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6、心外无物(存在就是就感知)。(24)答:这句话不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存在。心外无物将客观世界当作人类意识的产物,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7、理在事先。(24)答:这句话不对。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
7、是物质的产物。理在事先的观点,认为在客观物质存在之前,还存在着某种客观精神,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8、割下来的手不再是人手。(25)答:这句话符合辩证法原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手是人劳动的器官。手离开了人体,徒具人手的形态,却失去了劳动器官的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离开了人体的手不再是人手。9、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25)答:河流是不停歇地流动的,上游的水流会不停地取代下游的水流。当人第二次跨进某条河流时,他第一次跨进的河流已经流走了。这个事例证明了事物的发展必然会不断地导致旧质的灭亡与新质的产生,甚至引起事物根本性变化的辩证法观点。10、相反相成。 答:
8、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 矛盾的双方既互相对立,又互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矛盾的一方被消灭,另一方也将自然消亡。相反相成,与对立统一规律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5)11、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答: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各自向自己的对方转化。福转化为祸,祸转化为福,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25)12、简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哲学原理。(25)答: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矛盾的对立或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对比、排斥
9、、映照的性质。蝉噪与林静、鸟鸣与山幽,体现了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映照、衬托的关系。13、什么是物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什么重大理论意义?(25-27 )答:物质(略)。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
10、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
11、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教材P26-27、P29)14、有人脑就会产生意识。(26)答:这句话不对。人脑是意识的器官,而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仅有人脑,离开了人类社会,也不会产生意识。(26)15、用哲学原理解释“谈虎色变”的现象。答: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反映。老虎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凶猛的动物,能对人类造成极大伤害。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老虎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12、- 第 2 页,共 15 页 - - - - - - - - - 这一特性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人们谈到老虎来临或老虎食人的事情,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26)16、猪孩王某长期与猪一起生活,十多岁时智商只有39,相当于正常人最低水平一半。后经专家 7 年教育帮助,始达69,接近正常人水平。试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答:王某虽然具有人脑这一思维的器官,但由于长期离开人类社会,与猪一同生活,所以不具备人的智力;后进入人类社会,经专家训练,才逐渐获得接近人的智力。猪孩的经历,充分证明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26)1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
13、并行不悖。(84)答:这句话不对。 社会意识作为相对独立的精神领域和过程而存在发展,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诸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但它依赖并反映社会存在,离开了社会存在,谈不上社会意识。18、宇宙无穷无尽,不可充分认识。(26、58)答:唯物论认为,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可以被认知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宇宙无穷无尽,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没
14、有穷尽。认为宇宙不可充分认识,陷入了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19、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教材P31、33)答: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 人与人以及人与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二、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形成并制约了
15、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在社会生活中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人类社会。社会发展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20、信息与物质、意识的联系和区别?答:一、信息与物质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信
16、息的基础,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凡是物质都具有信息的属性,物质及其运动离不开信息。二、信息具有不同于物质的独特性质。任一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是唯一的,而信息不是唯一的, 有可能在传播中反复运用并得到巩固。物质具有质量,信息没有质量。三、信息对物质、能量有依赖关系,但与材料、能量有不同特点。信息可以分享并多次重复使用而不损耗;材料与能量会在使用中损耗直至报废或耗尽。信息交换具有不守恒性,可以与其母体分离,被其他载体保存和传播。四、信息与意识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信息范围比意识广,不依赖于人脑而存在,产生比意识早。(教案P40)21、简述“瞎子摸象”的哲学意义。(34)答: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任何事
17、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事物的统一整体。瞎子摸象, 将大象身体上的各个部位分别看成大象的全部,而看不到大象整体,显然陷入了孤立偏面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22、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原理,论证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5-36 、94)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 - - - - - - - - - 答: 1、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
18、的基本规律。在这一基本规律中,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2、在人类社会中,新生事物是指合乎生产力前进方向和经济基础要求、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一者新生事物有新的结构、功能,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二者它否定了旧社会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其中合理的因素,并添加了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些都使它在本质上优于旧事物,具有战胜旧事物的强大生命力。3、社会规律是人类活动的规律。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 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介于以上三点理由,证明
19、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3、简析“欲速则不达”这句话的哲学意义。(35)答: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向前发展的。这些过程的发展和变化,是受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决定的。违背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一味求快,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将事情办糟。2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在唯物辩证法的诸规律和范畴中 , 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并处于核心地位,原因在于: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第三,对
20、立统一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第四, 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36-37 )25、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 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见下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
21、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36-37 )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 一是社会基本矛盾,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 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 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 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二、人均
22、GDP 进入 1000-3000 美元时期, 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三、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
23、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 - - - - - - - - - 的社会主义。 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6、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简
24、析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答: 1、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依存的矛盾双方。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促进双方力量变化,从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2、教与学也是一对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教师教学工作搞得好,不断激发学生思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学生学得认真,不断向教师提出质疑,教与学的矛盾处理得好,师生相互促进, 教学相长,双方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提高或转化。教师教学无法,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教与学的矛盾处理不好,就
25、会激化矛盾,影响学生知识的吸收、思想品质和能力的提高;同样也会影响老师自身的进步。(36-37 )27、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及重要意义。答: (1)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2)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 、我国的社会发展坚持独立自主和本国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依据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一哲学原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依据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哲学原理。(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2022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习题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