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上学期地理预习知识点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一上学期地理预习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上学期地理预习知识点总结.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彗星;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 1.2 )太阳系总星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课本 P4图 1.4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 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图 1.5 )分类 特点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
2、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课本 P6)外部条 安全稳固的宇宙环境第 1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件自身条相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件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供应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8图 1.7 )供应光热资源;维护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 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 以后积存下来的太阳能; 日常
3、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太阳大气由里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到外分层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猛烈的显示日冕 太阳风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世界很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肯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活动);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第 2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地球上水旱灾难、地震等自然灾难的发生 与太阳活动有关
4、;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环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转动式运动方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向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时针;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运动速两极点为零;快度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远日点(每年 7 月初),速度运动周(15 h);慢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 =23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时 56 分 4 秒日 6 时 9 分 10 秒期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直射点回来周期: 一个回来年地理意=24 时=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1昼夜交替1昼夜长短的变化2地方时2正
5、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3产生四季和五带移二、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第 3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夏至日 秋分日 春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间来回移动 南北回来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来线之间上一年有二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来线之外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 春分日至秋分日始终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 春分日至夏至日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夏至日至秋分日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秋分日至春分日始终在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 秋分日至冬至日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冬至日至春分日在南半球,向
6、北移动 夏至日至冬至日始终向南移动 冬至日至夏至日始终向北移动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相差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相差1 ,地方时相差 4 分钟;第 4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地方时运算公式: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4 分钟/1 两地经度差 光照图上求地方时:昼半球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夜半球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为 0 时;晨线与赤道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6 时,昏线与赤道所
7、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18 时;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区时的运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 时区差1 小时时区差的求法: 在 0 时区两侧相加, 同侧相减同减异加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减号东加西减 中心经线:时区号 乘以 15 度东取加号,反之取 判定属于哪个时区:经度除以 15 度(余数大于 7.5 商加 1 是时区,余数小于7.5 不变) 国际日期变更线: 一条大体沿 180 经线穿行的 折 线,它是为了排除由于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
8、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 180 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日界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上时间最晚和最早的地方;所以,从日界线东侧到日界线西侧需要加上 1 天,从西侧到东侧需要减去 1 天;第 5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国际日界线: 24 时 定时不定线 180度定线不定时,今日的范畴: 24 时 180 度之间昨天的范畴:除了今日就是昨天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两分日,全球正午太阳
9、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减小 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总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某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假设某位置于北半球 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 该地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该地 昼变长;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回来线,该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 该地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该地 昼变短;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回来线,该地为一年中昼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的运算 运算公式: H = 90 纬度差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运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 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
10、半球相减,五、四季更替和五带第 6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2. 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 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 月为秋季, 12、1、2 月为冬季;(2)传统四季:以“ 四立” 为起始点;(3)天文四季:以“ 二分二至” 为起始点;3. 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来线和南、北极圈;4. 黄赤交角与回来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来
11、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来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畴缩小,温带范畴扩大;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 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畴扩大,温带范畴缩小;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地震波地震波传播速传播介质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度横波慢固体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纵波快固体、液体、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逝,纵波速气体度突然下降;第 7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地球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
12、的变化划分三 个圈层;圈层名位置厚度特点称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 17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大洋薄千米2800 多千米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地核界面之间软流层3400 多千米古登堡界面以下接近液态, 横波不能穿过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 水圈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 动中 生物圈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取或反射,大部分到达气地
13、面,并被地面吸取;第 8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受 地面吸取太阳辐射能增温, 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热 气;过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程大大气吸取地面辐射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由于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温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室分散失到宇宙空间,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聚成雾滴效向下的部分称为大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缘由:应气逆辐射,把热量归青藏高原空气淡薄,大气吸取太阳辐射仍给地面;少, 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14、;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 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 2.3 )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值: 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 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 气压值越低;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A 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第 9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等压面的变化规律:高高低低;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2.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15、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 2.5 、2.6 、2.7 )类型成因风向特点高空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风向与等压线平的风作用的结果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风向与等压线成力作用的结果一夹角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 P34图 2.10)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 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
16、P37图 2.13 、2.14 )时间亚洲大陆太平洋七月:北半球副热带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夏威夷高压 (西太平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压,)洋副高对我国夏季低压切断天气影响显著)第 10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阿留申低压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伯利亚高压, 对我国冬季高压切断 天气影响显著)形成缘由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 季风环流(参看课本 P38图 2.15 )东成因风向气候类型分布范畴海陆热力性质1 月西北北回来线以北地区:温我国东部、亚差异带季风气候朝鲜
17、半岛、风季海陆热力性质7 月东南北回来线以南地区:亚日本风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南1 月东北热带季风气候亚差异;气压带、岛 、中南风季风带的季节移7 月西南半岛、我国风动西南风1.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势、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气候类成因分布规律之间气候特点型热带雨受 赤道低压南北纬 10 全年高温多雨林气候掌握第 11 页 共 2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地中海受 副热带高南北纬 30 40 夏季 酷热干燥气
18、候压带 和西风的冬季 温顺多雨温带海交替掌握大陆 西岸全年温顺终年受 西风南北纬 40 60 的洋全年降水匀称掌握大陆 西 岸性气候热带季 海陆热力北纬 10 25大全年 高温,分旱风气候差 气压带风雨两季陆 东岸带季节移动亚热带季风环流(海南北纬 25 35 夏季 高温多雨季风气陆热力差)冬季 温顺少雨大陆东岸候季风环流夏季 高温多雨北纬 35 55 北半温带季风气候冬季 冰冷干燥球 大陆 东 岸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 2.18 、2.19 、2.20 )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暖气团势冷气团力相当过境受暖气团掌握,气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上学 地理 预习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