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一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素养测评(教师版).docx
《备战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一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素养测评(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一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素养测评(教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45分钟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考古学者在大汶口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发掘出了棺椁,还有大批的随葬品,最多的有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和白陶及石质、骨质的工具、装饰品,甚至还有刻花的骨梳和象牙雕筒等工艺品;而葬在同一墓地的其他墓葬几乎一无所有。这反映出()A.贫富悬殊的现象B.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C.阶级压迫的现实D.奴隶社会王位世袭制的形成【解析】选A。题干内容将大汶口文化时期所出土的一些墓葬进行了对比,即一些大墓中既有棺椁,甚至“还有大批的随葬品”,且数量较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葬在同一墓地的其他
2、墓葬几乎一无所有”,这反映出在该时期已经出现了贫富悬殊的现象,故选A;题干的着重点在于将出土于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同一墓地不同墓葬进行对比,而不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没有涉及阶级压迫,排除B、C;按照主流学术观点,中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夏朝,并且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排除D。2.(2022武昌模拟)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 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 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
3、点【解析】选D。据材料“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可知,中华文明有多个源头且有一定的共通性,故选D;据材料“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可知中华文明是由多处发源,排除A;据材料“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可知各文明之间是有交流的,排除B;材料所述是考古成果而非远古传说,排除C。3.竹书纪年记载:“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尚书多士记载:“殷革夏命。”20世纪50年代末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中晚
4、期,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考古学依据。这说明()A.三重证据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B.考古是探寻历史真实的唯一途径C.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缺失D.考古发现可以与古代文献记载相互佐证【解析】选D。根据材料“自禹至桀十七世用岁四百七十一年”“殷革夏命”“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中晚期,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考古学依据”,可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与竹书纪年和尚书中关于夏朝的记载相吻合,体现了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之间的相互印证,故选D;王国维先生提倡的是二重证据法,排除A;考古所获得的实物史料是探寻历史真实的途径之一,排除B;“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考古学依据”说明材料强调的是考古资料为文献史料
5、提供实物证据,排除C。4.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分封”的这一变化()A.建立了中央集权治理秩序B.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C.改变了原有社会治理结构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从“商朝分封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到周“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可知,材料所述变化打破了原有部落分布,加强了周王室对核心地区的控制,即原来的治理结构被改变,C正确;商周时期中央集权还未出现,A错误;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区域,但题干材料中“分封”的变化不能体现统治区域的扩大,B错误;题干材料主要体现了
6、西周分封制的变化改变了原有社会治理结构,不能体现社会经济得到发展,D错误。【加固训练】西周武王封姜尚为齐侯,都营丘。姜尚率部“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由此可知,分封齐侯()A.改变了西周血缘分封的原则B.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确立C.有利于巩固西周贵族的统治D.导致了地方争端加剧【解析】选C。材料“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反映出齐国姜尚帮助周天子平定了营丘的叛乱,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与管理,说明分封齐侯有利于巩固西周贵族的统治
7、,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原则的改变,齐国是按功臣分封的,属于正常分封,排除A;西周没有确立官僚政治,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5.西周统治者把王畿以外的广阔地域分封给贵族或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随之而来,如何约束诸侯等社会管理层,便成为西周朝廷面临的关键问题。西周的解决方案是以宗法制来维系分封制,通过宗族认同以培育政治认同。这说明西周政治的基本特征是()A.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制约B.地方管理集中化C.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结合D.行政机构官僚化【解析】选C。根据材料“通过宗族认同以培育政治认同”可知西周运用血缘关系来解决约束社会管理层的问题,这是将权力分配与血缘关
8、系相结合的表现,故选C;材料讨论的是如何限制地方分权,与君权无关,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材料也没有提及地方的具体管理方式,排除B;西周时期仍然是贵族政治,通过血缘继承关系确定行政机构中的管理人员,排除D。6.(202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A.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B.树立德政的贤明形象C.防范西北犬戎的进犯D.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解析】选B。题干显示周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到各
9、地做诸侯,这能够显示新的天子不计前嫌和对先代贵族的宽容,对于树立德政的贤明形象有积极意义,故选B;题干所述时间为周武王时期,而西周时儒家还没有形成,排除A;题干显示周武王分封的先代贵族并不是在西北方,所以没法防范西北犬戎的进犯,排除C;中央集权的统治最早出现在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而题干所述时间为西周,二者时间不符,排除D。7.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彻底废除旧制度,确立了封建的经济政治制度;铁犁牛
10、耕是生产力的变革;百家争鸣是社会经济大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以上信息表明,这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故A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故B错误;图示反映的是社会变革,而非社会的繁荣开放,也没有体现民族关系,故C、D错误。8.(2022宜昌模拟)郑庄公(郑国第三位国君)去世后,郑国政权频繁易主。下表所示为郑庄公诸子在位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谥号姓名在位年数在位时间郑厉公姬突在位4年公元前700公元前697年郑昭公姬忽在位2年公元前696公元前695年(复位)郑子亶姬亶(一作子亶)在位7月公元前694年郑子婴姬婴在位14年公元前693公元前680年郑厉公姬突在位7年公元前679公元前673年
11、(复位)A.宗法体系难以维持B.西周统治面临危机C.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争霸战争频繁发生【解析】选A。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自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673年,27年之间郑国经历了5位国君,只有郑子婴在位时间较长,其余国君在位时间都不长,郑昭公和郑厉公都是通过复位的方式继承国君的,据此可知,宗法制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难以维持的现象,故选A;题干中内容“郑国政权频繁易主”“郑庄公诸子在位”涉及的只是郑国自身的统治,与“西周统治”不符,排除B;分封制主要涉及周王与各地诸侯之间的关系,其崩溃的标志性事件是发生于春秋时期的葵丘会盟,题干表格内容仅述及郑国国君“频繁易主”的现象,排除C;题干内容并没有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