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容提要家电业是我国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家电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出口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产业同世界产业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中国家电企业同许多跨国家电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评价中国家电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经济政策和家电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在阐述国际竞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我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国
2、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家电行业在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下,如何提高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是对企业国际竞争战略理论在我国家电行业进行实证研究领域的理论扩展,另一方面,为我国家电行业通过提高国际竞争力来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因此,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发展层面,还是在具体的执行操作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60 / 60第1章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在世界何处人们都可以深深感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影响和震撼。经济一体化将导致全球化的自由贸易,任何一
3、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种局面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跨国贸易以与国际资本的流动规模在不断地呈现上升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在生产和流通方面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据贸发会议估计,目前全球总共有约77,000个跨国母公司和超过770,000个跨国子公司,在2007年,这些跨国子公司估计创造销售额约4.5万亿美元,雇用约6,200万名工人,出口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4万亿美元。中国入世之后,中国市场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出现了“国际市场国化、国市场国际化”的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
4、野,“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成为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和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取向。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许多跨国公司的经验也表明,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可以提升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二者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电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众多国家电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的成熟产业,中国家电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发展,以家电大国的地位跻身国际市场。空调器、微波炉的规模超过4000万台,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的规模超过2000万台,电风扇与众多小家电规模达到或接近上亿台
5、,均居世界首位。我国家电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家电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出口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产业同世界产业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中国家电企业同许多跨国家电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评价中国家电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经济政策和家电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都有着重要意义。另外,由于作者在家电行业有将近20年的从业经验,对于中国家电行业从小到2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有很深的感触,亦深知中国的家电行业发展到今天已实属不易,且现在的国际竞争环境又非常不利于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的
6、家电企业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就迫切地摆在我国众多家电企业的面前。当初作者本来想只研究一两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但后来想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自身的个体因素,同时也有行业的整体因素,只有研究一个国家的一个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具有优势,才能对具体企业有相应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能脱离于群体竞争力的状况之外,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发展和壮大我国的家电行业,以与我国家电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如何采取相应策略,这正是作者要将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分析和对策研究作为本次论文题目的意义所在。1.2国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1
7、980年美国提出了第一份正式的国家竞争力报告美国竞争力的总统报告,该报告就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部设在瑞典日瓦的民间组织“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WEF)”从1980年开始进行工业化国家竞争力指数的排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IMD)也从1985年开始与WEF合作出版世界竞争力年鉴。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政府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或协调机构。目前,国外不同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视角对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并有着自身的理解和理论体系,主要体现为如下几
8、大类型:(1)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最早的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赫可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邓宁的部化优势理论,以与按照新贸易理论的解释,竞争力是某种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的反映。另外,许多学者如马卡森(Markusen,1992)和阿基米(RiadAjami,1992)等将其定义为该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与其增长,经合组织(OECD)还提出,“国家经济的竞争能力是建立在国从事外贸的企业竞争能力之上的,但又远非国企业竞争能力的简单累加或平均的结果”。3(2)从效率角度出发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米克和罗波特(Mckee和Sessions-Robinson
9、,1989)以与波特(MichaelE.Porter,1990)认为,企业、国家或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就是生产率;克鲁格曼(PaulKrugman,1996)也认为,竞争力概念如果有意义的话,也只能是生产率的代名词。(3)从企业角度出发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科恩(CohenandZyman,1989)等认为,国际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卡米舍二(Cramichacl,E.A.,1978)、石原正太郎(HideoYamashita,1998)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的企业或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的能力;钱德勒在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发展的原动力之后认为,现代企业在各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道
10、路说明各个国家企业在规模经济和围经济上的差异,是一种组织能力或管理模式上的差异;普拉哈拉德和哈莫尔(C.PrahaladandGHamel,1990)认为企业竞争力在于企业部的核心技术和技能。1.2.2国研究现状我国是1978年开始走市场化竞争之路的,因此国对竞争力的研究一直落后于国外。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深,国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取得一定成就。1989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就责成有关机构与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商讨进行国际竞争力的合作研究。中国于1993年参加世界转型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评价,1995年正式参加世界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1996
11、年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组成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运用世界竞争力报告的方法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于2000年2月出版了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1996)。我国学者狄昂照、吴明录采用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指标分析方法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和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研究员从工业品的市场研究率和盈利状况,以与直接和间接决定因素的分析入手,建立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裴长洪研究员从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1998年出版了利用外资和产业竞争力。柳御琳、捷从技术贸易的
12、角度研究了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对家电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时年代中期,由于家电产业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对家电业竞争力的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其4研究视角主要从产业竞争和企业竞争两个层面展开。对家电产业竞争的研究,一方面是研究家电产业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王新玲通过对电冰箱、洗衣机两类家电产品在国、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家电品牌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大学经济学院吴明旗教授从家电产业角度出发,运用一系列指标,分析中国家电产业竞争现状与其影响因素,对中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廖春良等人通过对中国家电产品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对
13、比,分析了中国家电产业国际价格竞争力等。另一方面是研究家电产业竞争现状与产业竞争战略,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先定等人从核心竞争能力理论出发,分析了在全球家电产业竞争环境下,中国家电产业的产业竞争战略:大学经济学院的杜传忠教授对家电行业市场集中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所的隋映辉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家电产业的转型战略进行了研究等。对家电企业的研究,则主要是从家电企业的业绩评价和竞争战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业绩评价方面,西北工业大学的祝志明等人采用因子分析模糊综合法对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2002年度经营业绩分析,并进行综合得分和排序,大学的顾振伟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实
14、力进行了评价;在竞争战略方面,河海大学的辛绍杰等人对我国家电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竞争对策;社会科学研究所的隋映辉对家电产业转型时期的中国家电企业的战略选择进行了研究;褚兴等人则认为战略联盟是我国家电企业的一种双赢选择等等。纵观上述关于家电产业和家电企业的研究,研究角度、侧面各不一样,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家电产业竞争力的较多,而从企业竞争力角度研究中国家电企业的却相对较少,其思想和观点仅仅散见于有关研究成果之中;(2)对家电企业的研究主要是从某一角度研究家电企业竞争战略;(3)对家电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评价体系和框架,虽然某些专家学者对家电行业上
15、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但经营业绩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因此,对我国家电企业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的系统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的研究,正是在借鉴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从整体上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弥补目前对我国5家电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的缺陷。1.3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为:首先对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其次是重点论述了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基础;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特征以与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此明确了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在此基础
16、上,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设计,并运用这些评价指标,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总体评价;最后,利用以上评价结果,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1.4论文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形式等方面进行抽象的理论思维。而定量分析则对事物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在对我国家电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分析中,两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提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现状与国际竞争环境分析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基础综述我国家电
17、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家电行业发展还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环境分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构建对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单项评价对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评价提升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第2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基础2.1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涵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管理开发学院(IMD)每年发布的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和研究报告,使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为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具体定义,但对其实质含义的理解却是基本一致的,即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和国外竞争对手更
18、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与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本文认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国外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向市场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国际竞争力包含五个基本含义:一是企业国际竞争力所涉与的市场是竞争的和开放的市场;二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国外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生产率;三是企业国际竞争力体现在国外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率和国外消费者满意度)和企业自身利益(盈利和发展)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从动态的和长期的角度看,两者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四是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只是衡量一个企业
19、现有资产和资源要素参与国际竞争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而且它还同时反映和度量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潜在优势以与它的发展趋势,这使得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变得动态化和具有预见性;第五,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生产能力、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综合,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企业的存在状态产生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两大层次:一是商品输出层次,即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可用企业产品品牌的价值与所占的世界市场份额的大小来衡量;二是资本输出的层次,即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反映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跨国经营发展的程度、跨国公司的竞争力等方面。2.2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演进2.2.1比较优势理论对竞争力
20、的阐述比较优势原理(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是由英国大卫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嘉图的“比较利益论”中,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两者的不利程度是有所差别的,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相对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同样能获得贸易
21、收益,提高社会福利。当然,无论在哪个国家,我们均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相对优势的产品,两个国家分别用自己存在相对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均能提高各自的社会福利。嘉图实际上已经指出生产技术的差别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在生产技术上处于最有利地位的产业,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由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仅仅考虑了生产技术差别的影响,到了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奥林在其老师赫克歇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Factor-endowmentTheory),即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的产生。该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的国家拥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电行业 国际 竞争力 评价 分析 对策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