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国石》教学设计2.doc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国石》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国石》教学设计2.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国石教学设计2沈阳市实验学校 俞嘉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现“注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1、这篇课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
2、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姗、视、酷、偎”在书写时要多加指导;“戈、繁、存、览”指导学生找准部首。 2、课文重难点突破: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我”是怎样发现中国石的句子画下来,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由于文中多处使用引号,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老师注意恰当的引导,把战士们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 四、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2、学生准备:查找戈壁滩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
3、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 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 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
4、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3、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评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解决了不认识的字。 (四)精读课文 1、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讨论归纳。 3、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
5、: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评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有序的指导下那么这种能力的形成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
6、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第28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
7、什么这样分段: 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 为什么第28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8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及大家对它的珍视。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写了“中国石”成为大家的至宝。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
8、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评析:不单单让学生了解怎样分段,而是在多种形式的配合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分段,即方法比结果更重要。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5)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 评析: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石 北师大 小学语文 第六 中国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