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51数据采集系统——清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全套代码.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C51数据采集系统——清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全套代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C51数据采集系统——清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全套代码.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 . . 毕 业 论 文设计题 目: 基于C51单片机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学 号:姓 名:年 级:学 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系 别: 电子通信系专 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8 - / 32摘 要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常利用PC或工控机对各种数据进展采集。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传感器、信号获取、存储与处理等信息技术结合。本文采用TI公司的11路12位串行模数转换器TLC2543和Philips公司推出的增强型80C51系列单片机P89C51RA2组成多路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系统。这个数据采集系统特点是实现低本钱、高可靠性、多点的数据采集,并
2、且具有易实现、易编程、移植、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该系统还可通过USB数据总线接口与PC机进展数据通信,达到在PC机上实时的显示、存储和处理采样数据的目的。以上所有的特性使得本系统可很好的应用于实验室或工业现场等多种场合的多路数据实时采集。关键词:TLC2543;A/D转换;数据采集AbstractPC and Industrial PC are often utilized in all walks of life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 acquire various data. Data acquiring
3、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t combine transducer, signal obtaining, information storing and processing together. This paper adopts 11 analog input channels and 12-bit -analog-to -digital converter called TLC2543 from TI Company and enhancement mode 80C51 series sig
4、nal-chip computer called P89C51RA2 from Philips Company to form the multi-function and high-accuracy data gathering. With small size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this kind of data gathering technology is easy to realize, program, and transplant. This system also can carry on data communication with PC
5、 through USB data bus interface and PC, and it can finally achieve display, memory, and sample process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mentioned above this system will be well applied in the laboratory, industry, or other departments where the multi-function real time data acquire technology can be use
6、d.Keyword:TLC2543 ; A/D converter;data acquisiti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引言- 1 -1.1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容- 1 -2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2 -3 基于USB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3 -3.1系统的原理与其组成- 3 -3.2 硬件电路的芯片选择- 5 -3.2.1 单片机芯片选择- 5 -3.2.2 模数转换芯片选择- 6 -3.3 TLC2543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设计- 8 -3.4 电压跟随器的设计- 9 -3.5 制作USB数据采集系统电路板- 10 -3.5.1 画原理图- 11 -3.5
7、.2 画PCB图- 11 -4 USB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编程- 14 -4.1 TLC2543的工作原理- 14 -4.1.1 TLC2543的工作过程- 14 -4.1.2 接口时序- 14 -4.2 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16 -4.2.1 A/D转化程序设计- 17 -5 系统调试- 18 -6 完毕语- 20 -致 -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A:A/D转换程序- 23 -附录 B:主程序- 26 - . . . . 1引言1.1 研究意义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常利用PC或工控机对各种数据进展采集。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传感器、信号获取、存储与处理等
8、信息技术结合。将外部世界存在的温度、压力、液位等转换为模拟或数字信号,再传送到计算机作进一步处理的这一过程,即“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已在工农业,医药卫生,生态环境,航天航空,军事,气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对信号测量,处理,控制与管理,实现测、控、管的自动化与系统化。而利用Philips公司推出的增强型80C51单片机系列P89C51RA2和TI公司的11路12位串行模数转换芯片TLC2543组成多路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系统,很容易就能实现低本钱、高可靠性、多点的数据采集。并可通过USB数据总线接口与PC机进展数据通信,在PC机上实时地显示和存储采样数据,本系统可应用于实验室或工业现场等多
9、种场合的多路数据实时采集。1.2 研究容本文介绍的是基于80C51单片机和TLC2543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这个系统的根底是数据采集系统。本文先对数据采集系统做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此次毕业设计的要求,使数据采集系统在功能上具体化,细致化,实现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要求。本系统可以实现对14路模拟信号的采集,然后根据需要将14路模拟信号中的任一路或多路信号进展模-数转换,并通过USB接口,在PC机上实时的显示出来。本文采用P89C51RA2作为核心控制部件,它功能比拟齐全,可以满足系统设计的需要。单片机控制数据的采集、显示、传输,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而TLC2543那么是此数据采集系统的A
10、/D转换芯片,它使用开关电容逐次逼近技术完成A/D转换过程由于是串行输入结构,能够节省51系列单片机的I/O资源,且价格适中,分辨率较高。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是TLC2543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设计,输入信号的调理电路设计以与A/D转换程序的编写。2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在任何计算机测控系统中,都是从尽量快速,尽量准确,尽量完整的获得数字形式的数据开始的。因此,数据采集系统作为沟通模拟域与数字域的桥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展,特别是微处理器与高速A/D转换器的出现,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原来由小规模集成的数字逻辑电路与硬件程序控制器组成的采集系统被微
11、处理器控制的采集系统所代替。因为由微处理器去完成程序控制,数据处理与大局部逻辑操作,使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大大的提高,系统的硬件本钱和系统的重建费用大大的降低。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信号调理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芯片,微处理器组成。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采样保持电路A / D转换微处理器信号调理电路图1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框图其号调理电路,它是传感器与A/D之间的桥梁,也是测控系统中重要组成局部。信号调理的主要功能是:(1)目前标准化工业仪表通常采用010Ma,420mA信号,为了和A/D的输入形式相适应,必须经I/V变换成电压信号。(2)某些测量信号可能是非电压量,如热电阻等,这些非电压量信
12、号必须变为电压信号,还有些信号是弱电压信号,如热电偶信号,必须放大,滤波,这些处理包括信号形式的变换,量程调整,环境补偿,线性化等。(3)某些恶劣条件下,共模电压干扰很强,如共模电平高达220V,不采用隔离的方法无法完成数据采集的任务,因此,必须根据现场环境,考虑共模干扰的抑制,甚至采用隔离措施,包括地线隔离,路间隔离等等。综上所述,非电量的转换,信号形式的变换,放大,滤波,共模抑制与隔离等等,都是信号调理的主要功能。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桥,放大,滤波,隔离等电路。根据不同的调理对象,采用不同的电路。电桥电路的典型应用之一就是热电阻测温。用热电阻测温时,工业设备距离计算机较远,引线将很长,这就容
13、易引进干扰,并在热电阻的电桥中产生长引线误差。解决的方法有:采用热电阻温度变送器:智能传感器加通讯方式连接:采用三线制连接方法。信号放大电路通常由运放承当,运放的选择主要考虑精度要求(失调与失调温漂),速度要求(带宽、上升率),幅度要求(工作电压围与增益)与共模抑制要求。常用于前置放大器的有uA741,LF347(低精度),OP-07(中精度),ICL7650(高精度)等。滤波和限幅电路通常采用二极管,稳压管,电容等器件。用二极管和稳压管的限幅方法会产生一定的非线性且灵敏度下降,这可以通过后级增益调整和非线性校正补偿。此外,由于限幅值比最大值输入值高,当使用多路开关时,某一路超限时可能影响其他
14、路,需要选用优质模拟开关如AD7501。共模电压的存在对模拟信号的处理有影响。高的共模电压会击穿器件,即使没有损坏器件,也会影响测量的精度。隔离是克制共模干扰影响的有效措施。常用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采用隔离放大器等。3基于USB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3.1系统的原理与其组成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需要对各种信号进展采集,如液位、温度、压力、频率等。但传统的采集方式是在PC机或工控机安装数据采集卡,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安装麻烦、易受机箱环境的干扰,而且由于受计算机插槽数量和地址、中断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挂接很多设备。而通用串行总线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这些冲突,很容易就能够实现低
15、本钱、高可靠性、多点的外置式数据采集系统,这不仅能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还能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同时有利于系统的维护。本USB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利用了A/D转换技术、温度控制技术、微处理器和USB技术,是伴随着USB技术的迅速开展与新的数据采集技术的开展而开展起来的。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主机接口(USB口)发送到PC机并实时显示出来,其波形保真性能与A/D转换器的转换速率、分辨率与精度密切相关。A/D转换速率越高,复现的波形的分辨率也就越高:A/D转换器位数越多,精度越高,波形保真性越高。本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其中温度控制技术、USB技术和数据采集波形的实现由第三方设计完成,这里不在介绍。U
16、SB芯片CPU芯片USB接头数据控制串行数据USB总 线主机USB 接口温度采集电路数据采集电路数据命令数据控制图2 USB数据采集系统总体结构图基于USB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主要是由A/D转换器、微处理器、电压跟随器等组成。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微处理器11路模拟输入信号电压跟随器数据A/D转换 器数据数据图3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图从以上两个结构图中可知,11路模拟输入信号通过电压跟随器滤波后,输出到A/D转换器,微控制器把经过A/D转换器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通过USB控制芯片输出给计算机,同时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的显示;而USB主机与显示局部那么通过输出接口在PC机上显示,
17、采用软件来模拟显示输入信号的波形。同时可以控制A/D转换器的启停、数据存取器的存取、USB外设芯片的工作、显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3.2硬件电路的芯片选择在选择一个芯片时,用户一般考虑的是芯片含有的功能、价位、是否容易取得以与是否容易开发等因素。一个芯片是否容易开发,视开发工具是否容易取得与其品质,设备的驱动程序,有无示例程序代码,以与对设备结构等的了解而定,下面对本系统中芯片的选择作一个简单的介绍。3.2.1 单片机芯片选择本设计中我们采用了Philips公司推出的增强型80C51单片机P89C51RA2,此芯片包含8K可并行可编程的非易失性FLASH程序存储器,并可实现对器件串行系统编程(
18、ISP)和在应用中编程(IAP)。在系统编程 ISP(In-System Programming),当MCU安装在用户板上时允许用户下载新的代码。在应用中编程 IAP(In-Application Programming),MCU可以在系统中获取新代码并对自己重新编程,这种方法允许通过调制解调器连接进展远程编程片ROM中固化的默认的串行加载程序Boot Loader允许。ISP 通过UART将程序代码装入Flash存储器而Flash代码中那么不需要加载程序,对于IAP用户程序通过使用片ROM中的标准程序对Flash存储器进展擦除和重新编程 该器件可通过并行编程或在系统编程的方法对一个Flash
19、位进展编程,从而选择6时钟或12时钟模式。此外也可通过时钟控制存放器CKCON中的X2位选择6时钟或12时钟模式,另外当处于6时钟模式时外围功能可以选择一个机器周期6时钟或是12时钟,这是通过CKCON存放器进展选择的。该系列微控制器是 80C51 微控制器的派生器件是采用先进CMOS工艺制造的8位微控制器,指令系统与80C51完全一样。该器件有4组8位I/O口、3个16位定时/计数器、多中断源-4中断优先级-嵌套的中断结构、1个增强型 UART 片振荡器与时序电路和扩展数据存储器片64K、PCA(可编程计数器阵列)、硬件看门狗定时器。新增的特性使得P89C51RA2成为功能更强大的微控制器,
20、从而更好地支持需要用到脉宽调制,高速I/O,递增/递减计数功能(如电机控制)等应用场合。3.2.2 模数转换芯片选择近年来模数转换技术开展很快,在功能增强、功耗降低的同时转换速度也极提高,转换频率从几百kHz提高到几十MHz,而且芯片也较廉价,使用也日益广泛。其A/D转换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使用广泛的有: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余数反应比拟式A/D转换器、双积分A/D转换器、V/F变换式A/D转换器和式A/D转换器等等。(1)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速度高,外用元器件也不多,大多数单片集成A/D转换器芯片多采用此种方式。但对快速变化的输入信号应配备采样保持器才能保证转换精度的要求。此外,
21、A/D转换器本身对输入信号中的噪声无抑制作用,必须采用外加软硬件抗干扰措施,才能抑制输入信号局部随机干扰。(2) 余数反应比拟式A/D转换器:这种转换方式分辨率很高,量化误差小,转换精度高。这种转换方式的速度主要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每次循环进展电压数字转换的时间;二是余数模拟电压的建立时间。目前,采用这种方式的A/D芯片,通过辅之以一些另外的技术措施,其转换速度还是比拟快的。(3) 双积分A/D转换器: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转换精度,电路结构简单,编码方便,但转换速率低,常用于速度要求不高,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仪器仪表中。(4) V/F变换式A/D转换器:由于应用了积分电容,具有很好的抗干扰
22、性能、良好的线性度和高的分辨率,电路结构简单。缺点是转换速率低,在一些非快速的检测信道中愈趋向使用V/F变换式A/D转换器代替通常的A/D转换器。(5) 式A/D转换器:它兼有反应比拟和积分式的特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量化噪声小、分辨率高和线性度好的优点。转换速率也高于积分式ADC,因此,式A/D转换器是用于户外智能仪器仪表和工业过程参数检测控制的优先选择。在本系统中,根据实际需要和性价比综合考虑,采用了TI公司生产的TLC2543C,11路12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串行A/D转换器,采样率为66 kbit /s,在工作温度围10us转换时间。具有三个控制输入端:片选,输入/输出时钟I/O C
23、LOCK以与地址输入端AD_DIN。它还可以通过一个串行的3态输出端AD_OUT与主处理器或其外围的串行口通讯,输出转换结果。本器件可以从主机高速传输数据。除了高速的转换器和通用的控制能力外,本器件有一个片的14通道多路器可以在11个输入通道或3个部自测试(SELF-TEST)电压中任意选择一个。采样-保持是自动的。在转换完毕时,转换完毕EOC输出端变高以指示转换的完成。本器件中的转换器结合外部输入的差分高阻抗的基准电压,具有简化比率转换、刻度以与模拟电路与逻辑电路和电源噪声隔离的特点。开关电容的设计可以使在整个温度围有较小的转换误差。此多通道,小体积的TLC2543C器件,线性误差小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C51 数据 采集 系统 清华大学 毕业设计 论文 全套 代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