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程(全册).doc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程(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程(全册).doc(1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绿叶的梦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9个生字“梁、瓢、搜、汇、岗、旷、章、痰、忆”,会写“汇、岗、戒、章、栆、刺、陈、毒、忆”,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学习课文,说说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背诵本课的目的。(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达到背诵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
2、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对树叶产生那么大的兴趣,以及作者在搜集树叶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说说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2.师述:是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相
3、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对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2.教师配上挂图,利用录音机播放课文。要求学生听清楚生字词的读音。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4.指导识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汇”字:“汇”字的最后一个笔画“
4、竖折”不能写成“竖、横”两画。三、整体感知全文1.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并对全文进行分段及概括段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练习,看谁读得好。(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3.播放配乐,齐读课文。四、小结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填写字第一课。3.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认读生字词。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进
5、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绿叶最使我着迷。)2.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3.同学们请看,多快乐的场面!(挂图并讲述。)4.同学们,通过看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5.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作者搜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画出来,认真读一读。(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树叶串成项链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让学生反复读,个别读,齐读,感受采集绿叶的快乐。)6.秋天的收获更大,请你们采用老师刚才指导学习第三
6、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收获。先默读,再讨论。(引导学生汇报:作者在秋天的收获更大,课文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用词很贴切。如:“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堆、躺、打滚、翻跟头、挑选、串成、挂”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既忙碌又欢乐的场面。)7.同学们,请把眼睛闭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生活。(配上音乐,老师有感情地范读第三和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8.绿叶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文章最后一句“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表明了那一串串叶片,那采集
7、树叶标本的活动,那绿叶带给“我”的生活知识,无不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正因如此,“我”对绿叶是那样的着迷。)三、朗读课文,加深感悟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有感情。(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课文的内容。)指导学生要读出深深的留恋之情、浓浓的喜爱之情。2.读到这里,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四、总结全文,拓展内容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3.指名把最有趣的童年生活说给大家听。五、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第五段、2.背诵第五段。板书设计:绿 叶 的 梦大自然里度过童年泥碾磨、碗盆柳叶条、苇叶儿笛子葫芦瓢船荷叶伞采集绿叶 快乐无比寻找奇叶 争强探险金秋时
8、节 制作标本观察叶子 讲述知识趣闻对绿叶着迷(1)(26)高梁秆儿马车、灯笼绿叶之情美妙如梦童年生活幸福愉快2.芦叶船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蜘、蛛、桅、窄、浩、荡”,会写10个生字“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学习课文,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组词、形近字辨析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9、4)通过各种想一想,说一说的口头训练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放芦叶船时产生的联想,以及产生这些联想的原因。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有的还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
10、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2.指导识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2)点名学生给生字组词。(3)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分段并总结段意。3.小组合作学习。(1)组员轮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试着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老师引导: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这就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
11、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2.小组互相交流。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1.交流认字方法。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五、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要说的呢?六、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填写字第二课。3.课后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12、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听写本课词语。2.同桌互评互改。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1)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一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四人小组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道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读中,在交流中,理解作者的
13、童年生活,感受他们当年的乐趣。作者童年的生活乐趣,还在于这小小的芦叶船装载着他们儿时的丰富想象,开向长江,开向大海,开向未来。)(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预设:生A:我感到他们能用普普通通的芦苇叶做成大篷船、小舢板,还可以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真是多种多样,手艺高超。生B: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在这简单的生活和游戏中,他们不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想象中自得其乐。生C:作者在如此简单的生活中,只是用普通的芦叶做小船玩儿,却感受到如此丰富的童年生活乐趣。但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儿童所缺少的正是这种乐趣,这不能不让我羡慕、向往。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1.课后最后一个自
14、然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能把课文连起来用情、用心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五、总结全文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2.你的童年生活有过这样有趣的事情吗?请与大家分享一下。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3。2.熟读课文。板书设计:芦 叶 船家乡环境(1、2)河道多芦苇多大篷船 小舢板三桅帆 五桅帆做船放船(38)小河长江多种多样向往外面世界童年生活笑开颜芦叶如帆做小船3.一只
15、贝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5个生字“咸、涨、虹、泽、稀”,会写8个生字“咸、拢、虹、漂、案、荣、稀、罕”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意思。(3)学习课文,说说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4)通过各种想一想,说一说的口头训练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
16、学生充分理解“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体会那只贝壳所遭受的血和肉的折磨,去体会贝壳的伟大和可敬。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2.说说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
17、一只贝。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3.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相纠正。(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3)四人小组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并说说生词的意思。4.教师带领学生组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2.与同学交流你读懂了什么。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
18、人们什么。5.给全文分段,理清段意。四、小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你读之后有什么感受?四、作业1.抄写字词。2.填写字第三课。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抽卡片认读生字词。2.听写生词。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怎么来的吗?(从“有一次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作者丰富的想象,虽然我们无法考证事实是否如此,但这些光洁的贝壳上留着的色彩和线条,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
19、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颗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三、四自然段。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有杂物刺激。)你是怎么知道的?(课后“学习链接”介绍了有关珍珠形成的小知识。)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是作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对贝赋予的感情。)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因为它没有留给人们漂亮的贝壳,却为人们奉献出一颗宝贵的珍珠。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
20、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思想感情。)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师:漂亮的贝壳令人喜爱,但用血和肉磨制成珍珠的贝更令人可敬,下面这两句话,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A.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B.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第一句话重点描写的是美丽的贝壳,主要是强调贝壳,所以“贝壳”二字比“孩子”二字读音要重些:“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第二句朗读时,要把惊喜、赞叹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四、游戏:开火车教师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听。”然学生一个接一个说。五、总结全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小学 四年级 上册 教案 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