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杜甫诗三首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
《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杜甫诗三首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杜甫诗三首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杜甫诗三首诗宴穷居成都草堂的杜甫家里来了几位诗友,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汤待客。第一碗是炒韭菜,上放两个蛋黄;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着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汤,上漂几片蛋壳。 客人有些莫名其妙,杜甫指着第一碗说,这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指着第二碗说,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着第三碗说,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指着最后一大碗汤说,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时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绝。 作者卡片杜甫 (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有?
2、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背景呈现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公元761年,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公元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2?兵车行?是杜甫的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的
3、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成就也很突出。3?旅夜书怀?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知识链接1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拟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2近体诗的一种,因为格律严密,故有此名。起源于南北朝,至唐代初年始定形。以八句四韵为定格,中间两联须对仗。第2、4、6、8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但亦偶有押仄声的。分五、七言两体,分别称为五律、
4、七律。凡一首诗超过十句的,称之为“排律。一、字音挂罥(jun)塘坳(o)俄顷(qn)布衾(qn) 大庇(b) 辚辚(ln)荆杞(q) 啾啾(ji)二、通假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耶娘妻子走相送“耶通“爷,父亲禾生陇亩无东西“陇通“垄三、一词多义(1)干(2)过(3)与(4)意(5)卒(6)得(7)危四、词类活用或从十五北防河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便至四十西营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长者虽有问动词作名词,问题未休关西卒使动用法,使休息五、古今异义行人弓箭各在腰古义:参军出征的人。今义:在路上走着的人。耶娘妻子走相送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婚后的配偶。汉家山东二百州古义:古时函谷关以东地
5、区。今义:指山东省。禾生陇亩无东西古义:整齐,成行成列。今义:a.东边和西边。b.从东到西(距离)。c.泛指各种抽象或具体的事物。d.特指人或动物。生男埋没随百草古义:被埋掉。今义:使不为人知。六、文言句式去时里正与裹头省略句或从十五北防河省略句禾生陇亩无东西省略句被驱不异犬与鸡被动句生男埋没随百草被动句七、名句默写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兵车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1诵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筛选文本中的关键词,概括每小节诗的主要内容,
6、理清诗歌的思路。名师指津从说明秋风破屋的有关情景和诗人的感触的角度入手。我的理解:秋风破屋群童抱茅长夜难眠愿得广厦。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前五句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找出来试作分析。名师指津要重点分析能充分表现秋风破屋情景与诗人心情的动词。我的理解: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有:“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怒号与“卷字紧密相承,形象地描摹出吼叫而来的凶猛的狂风,顷刻间就把屋上的茅草席卷而去的情景,“飞“渡“洒“挂罥“飘转又形象地描写出茅草随狂风迅速飞动,被吹得满山遍野、四处飞扬的情景。这些动词一方面渲染了风力之大;另一方面也衬托出诗人眼望着自己苦心经营的草堂遭到破坏,而无力挽救的焦急心
7、情。一个接一个的动作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3?兵车行?第二段“君不闻之后和第三段“君不见之前都是写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是否重复?名师指津注意区分“闻与“见表达角度和内容的不同。我的理解:不重复。“君不闻描写的是函谷关以东景象,而“君不见是役夫家乡关西景象;“君不闻是从广阔的社会层面描写,而“君不见是从百姓的内心感受上表达。4杜甫在?旅夜书怀?中“书了怎样的“怀?名师指津分别分析五、六句的反语表露的愤激之情和七、八句的以景自喻、借景抒情的表达作用。 我的理解:诗的后半局部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
8、多病而离职。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名声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5?旅夜书怀?这首诗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暗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名师指津解说意象构成的画面内容,指出景
9、象与诗人的境况、情感的相似之处。我的理解: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此景正暗示着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 车 行旅夜书怀杜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景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来进行描写,如?兵车行?。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
10、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那么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借助诗眼,高效鉴赏“诗眼大致分两类:第一类是一首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第二类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语,或能增强诗歌的形象性,或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变式提问:1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2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1、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答案】结合全诗赏析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1)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衬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此答案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例如2)第三联上下
12、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因为“咽用拟人的手法写泉流之声,以动写静,突出禅寺之静,生动而传神地写出泉流过高石时,水声急变;“冷字不仅写出日色下青松的色调,更突出了香积寺环境的清幽、静谧,禅院寂静空灵之感由这一“冷字表现出来。(此答案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一、积累运用1选出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A兵车行(xn)声啾啾(ji)塘坳(o)B车辚辚(ln) 生荆杞(q) 危樯(qin)C干云霄(n) 生男恶(w) 俄顷(qn)D马萧萧(xio) 挂罥(jun) 陇亩(ln)解析:选C。“恶应读“;“顷应读“qn。2以下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B名岂
13、文章著 岂:难道C纵有健妇把锄犁 纵:放纵D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冲解析:选C。纵:纵然。3以下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B.C. D.解析:选D。都解释为“确实;A项,高阔/(飞得)高;B项,怎么/安稳;C项,将近/对着。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公然抱茅入竹去B耶娘妻子走相送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解析:选A。A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都是“公开地、毫无顾忌地。B项,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婚后的配偶。C项,古义:古时称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D项,古义:这里指官府;今义:县的长官,多指县长。5名句名篇默写
14、。(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是_,_。(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雨的诗句是_,_。(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的诗句是_,_,_!(4)杜甫的?兵车行?描写了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_,_。答案:(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5、。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诗人居住的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满屋漏雨,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7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
16、,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答:答案: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泼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兵 车 行 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
17、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8“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请分析其理由。答:答案:“点行频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从一个征夫出征的场面,推及到过去已经发生“屡次;而“点行频的原因那么是“武皇开边意未已,其结果是田园荒废,民不聊生。9“租税从何出?与哪一诗句照应?诗中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气象 恢弘 盛唐 诗歌 杜甫 诗三首学案含 解析 鲁人版 选修 唐诗宋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