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绪论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二、生物的基本特征(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二)都有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三)都有应激性。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龙生龙,
2、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维持种族的稳定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三、生物科学的发展(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二)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三)分子生物学阶段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四、当代生物的发展方向微观方向从细胞学水平发展到
3、分子水平宏观方向生态学的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是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为半微量元素。构成生物体(家兔)的主要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植物“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硼元素。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人缺钙会出现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4、。10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11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物质是糖元,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_。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14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决定者,其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两类DNA和RN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5、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
6、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7、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结构简式APPP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
8、部来自水。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少量用于生命活动。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383940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41呼吸作用分
9、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贮存在ATP中。扩展阅读高中生物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汇编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3、Mg
10、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
11、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1、斐林试剂成分0.1
12、g/mlNaOH(甲液)和0.05g/ml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NaOH(甲液)和0.01g/ml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4、苏丹用法取苏丹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染成红色)。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
13、浴)会被染成蓝色。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第1页(共8页)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11、龙
14、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
15、入,可使研磨充分。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21、氯化钠溶液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22、胰蛋白酶可用来分解蛋白质;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
16、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24、氯化钙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感受态)三、生物学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用途1、致癌因子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子砷、苯、煤焦油病毒因子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发现150多种病毒致癌。2、基因诱变物理因素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3、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方法PEG(聚乙二醇)生物方法灭活病毒(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四、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生物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