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及训练.doc
《(苏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及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及训练.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 . . 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与训练登幽州台歌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赏析:子昂,唐代诗人。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那么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
2、术感染力。训练: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假设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爱国情感。2“古人“来者指的是。“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3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4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在原文上划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边。赏析: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全
3、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开头两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说明船到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客路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写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此
4、联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尾联这两句紧承上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鸿雁来传递家书了。训练:1.本诗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乡书何处达,归雁边表达了之情。4.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5.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和“。6.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相近的诗词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请评析这些
5、名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共同特点。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杜牧和商隐是同时代人,都有着强烈的政治理想。有“小杜之称。杜牧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作品有樊川文集。诗人借古战场遗物沉沙的“折戟咏叹历史,抒发现实情怀,感慨操兵败赤壁实那么天不作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诗从外表看应该说只是一般的表达而已,也就是说诗人在在江边的泥沙中发现了一把折断了的尚且还没有完全腐烂的的古代兵器,打磨之后依然可以识别出是前朝的兵器;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仿佛当年周瑜借助东风之势打败操八
6、十万水兵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闪现。这是诗人抒发感慨之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个假想,意思就是说当年如果不是天公作美,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轻易战败操,“二乔也许就会成为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供操享乐。换言之,就是说当时从军事实力方面看,周瑜根本就不是操的敌手,之所以胜了操,那是因为老天作美,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这首诗外表是借古战场遗物评古,实那么是借以抒发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叙事、议论、抒情熔于一炉是一大特点。训练:1.“东风,指事。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了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7、之情。3.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4.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赏析:王建,唐代诗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是写景。“地白突出了月光的明亮、皎洁。为什么是“地白?这样把诗题中“十五夜与结句中的“秋联系看,应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所以,是“地白。这里,暗示了诗人想念家乡、亲人之情,也为后面的抒情营造了气氛。“树栖鸦是“鸦栖树的倒装。这不但使首句入韵,倒装句易于产生诗的韵味,而且以动衬静乌鸦鸣叫了,更好地烘托了中秋月的明亮,夜的静谧。次
8、句“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写景。“冷露即寒冷的露气、露水。到了中秋时节,雾气开始下降,到了晚上凝成露珠。这里,诗人在“露前加一个“冷字,使“露这一意象具有了新的意义,它不但写出人的感觉,突出秋夜的凉意,更表现出了诗人自己心的凄凉之感。一个“湿字用得也很妙,它说明秋夜露水的浓重,又说明诗人站立的时间很长了。“桂花是中秋节常见之物,诗人这里运用“桂花暗指今夜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团圆的时候。这一句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月色如霜、露桂飘香的幽寂、凄凉的中秋月夜的景象。第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诗意一转,由写景进入抒情。“人尽望由己与人,由个人到群体,将诗人一个人的深夜不眠、望月怀人的情景推想到每一
9、个人身上,不仅诗人如此,天下人都如此。这里,诗人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但强调了十五中秋自己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而且在推己与人中扩大了诗歌的境界,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效果。第四句“不知秋思落谁家,是诗人承上句情感而来的。“秋思即“愁思。这里,一语两面,既指离家在外的人对家的思念、向往,又指家人对游子的牵挂、期盼。“落用得很妙,首先一个“落字,不但化无形的秋思为极具分量的重物,突出了愁思深沉、浓重;二是,联系上句“今夜月明人尽望,愁思好似从月中飘飘洒洒而来,把思念的和被思念的联系起来,思念的和被思念的都成为思念的,都成为被思念的。这样,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深远。诗人在结尾采用问句,不但突出了思念的情
10、感,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引发读者的想象,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效果。总之,全诗以写景起,以情结,推己与人,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含蓄蕴藉、委婉动人。训练:1.诗中写月夜静谧的景色的句子暗写诗人望月,点题之笔的诗句是。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5.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6.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7.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白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赏析:王昌龄和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白写这首诗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一二句写景叙事。在扬花落尽、子规悲啼的暮春时节,突然听到好友远贬龙标的消息,这于作者无异晴天霹雳。在这时节,作者眼前飘舞的只是零落的扬花,耳边听到的只是子规的悲啼。“扬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五溪,本已是极偏远的地区;而“龙标,却还在更荒僻的远方这种种的愁情离绪叠加在作者心
12、头,更加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三四句借景抒情。“我要将自己的这一片忧愁之心托寄给明月,让它陪伴着好友一直到夜郎西。在这里,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心情感。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与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感情。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关切和安慰之情,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训练:1.题目中“闻的意思
13、是,“左迁的意思是。2.“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又渲染了的气氛。3.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是“,其中与“左迁相联系的意象是飘零的花 、思乡的子归 ,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4.“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说明了作者对朋友的之情。5. “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为什么诗人要把“愁心寄与“明月?6.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7.试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水调歌头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
14、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作者简介: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辙、其父洵合称“三。作这首词时已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丰富又不离现实生活。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与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
15、惆怅之感。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训练: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
16、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外表看来,好似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 赏析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