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10.doc
《2022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10.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10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知识纵横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发展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支持海上掠夺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预其内部事务,消除关税壁垒,各地正常贸易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利弊)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和
2、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各私营企业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规范答题类用历史语言回答历史问题,不再因无谓失分而遗憾增分策略指导要正确使用历史术语,必须在平时多加记忆、多加练习和经常书写。高考历史评分细则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甚至不给分。由此可见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在高考答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历史学科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必须准确表达,绝不能张冠李戴,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来答,回答历史问题更不可写成“散文”。在阅卷
3、过程中看到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两半社会”“马哲”等缩写,还有“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等名词,还有的将三大改造写成“三大改革”,公有制写成“共有制”等。这些笔误一方面反映了考生比较粗心,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关于笔误问题,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毛主席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建议同学们在读书时勤动手,边读边写。这样你对那些要掌握的重点就会写得比较熟练,就不至于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了。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语言,解答历史试题时,既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用正确的观点和恰当的语言来阐述史实、分析史
4、料、评价人物。运用课本语言来答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避免语言漏洞。典型案例展评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
5、板。材料三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 材料四“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8分)(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
6、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8分)阅卷话得失点评学习历史,回答历史问题也就是“重新思考”历史,因为我们所思考的历史,所回答的历史问题几乎都是前人思考过的,历史学科有社会教育功能,一些历史要素、历史结论的表述是很严格的,用历史语言回答历史问题,可以使答案更加规范,表述更条理清晰,有助于得到高分。考生的答卷:(1)审题准确;设问层次理解清晰。(2)答案形式规范:做到了书写提示化、序号化、段落化。(3
7、)内容详细:答案来源于材料,依托于所学,但又高于材料及所学,即有概括、归纳性。(4)思路开阔全面,答案丰富,能保证得分要点。(5)不足:个别处语言不规范,字体书写有待进一步提高。满分答案我的收获(1)变化: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影响:经济得到恢复,工农联盟政权得到巩固。(2)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3)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4)同:三国改革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困境。不同的前提条件: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
8、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针对训练提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
9、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何顺果美国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8分)(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第(1)问,“问题”根据材料一直接归纳概括即可,切忌照抄原文。“措施”可以从国家政策,
10、法律、法规建设,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方面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家政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作答;第(3)问,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性质直接概括为调整生产关系。答案(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4分)解决措施: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以保护劳工权利;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每点2分,共6分)(2)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
11、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政府从限制农业生产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产品价格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每点2分,共8分)(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分)长效热点类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考查“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
12、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一个勇敢的调整: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工业方面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2)核心:通过市场机
13、制来建设社会主义。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级斗争尖锐化。(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典例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托材料客观评价斯大林体
14、制。材料中的“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符合对斯大林体制的客观评价,承认了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故答案为C项。答案C命题者说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视角看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传承是文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创新与发展的中心内容总是随着时代实践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逐步过渡(新经济政策),再到完全确立 (斯大林模式)来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成,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启示。针对训练1联共(布)党和共产国际的一位领导人曾在审判的被告席上,把自己的主要贡献概
15、括为:“在经济方面善于经营的个体农夫,减少集体农庄,实行对外国的租让制,放宽对外贸易的垄断制。”材料表明该领导人支持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D“加速发展战略”解析: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将全部工业国有化,不符合题意,A项错;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符合题干中的“租让制”,C项错;“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思想,而题干的领导人是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共产国际存在的时间为1919年至1945年,D项错。2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快速 命中 考点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