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必修三).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二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必修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高二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必修三)高二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必修三)因地制宜的立体农业较陡的山坡发展林业(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低缓的山坡发展经济林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低洼吃糖可以养鱼荒漠化的特例江南丘陵(红壤)-红漠化黄淮海-盐渍化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森林生态环境效益涵养水源调节和改善气候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降解污染蓄洪防旱西气东输的意义对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薪柴的需求,缓解纸杯破坏产生的环境问题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能源紧缺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
2、的发展提供就业就会西电东送的意义对西部地区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水利工程建设还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对东部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现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南水北调东线黄河以南不自流,以北自流,水质最差,工程量最小。中线自流但需开挖地段长,水质较好。西线水质最好,施工难度最大。地理位置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绿洲在发展种植业农业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土地盐渍化。10.中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对外开放,耕地保护,科教兴国。1山西省环境治理措施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治理1水能丰富
3、原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1加入世贸后,我国农产品受国际市场的冲击,简述我国今后该如何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品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1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地区桂,黔,滇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机械化水平高。1东北平原农业发展问题土地盐渍化,热量不足(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多旱涝灾害,冻害,复种指数低。1能源的分类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热等。19、产业集聚(1)专业化
4、的工业集聚(有工序联系)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取得规模效益.(2)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成本20、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各国将自身优势发挥,各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工业,同一产品将转移国和接收国联系起来)改变区域地理环境(由农村高度工业化地区,环境污染、转移和扩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国减少国内就业机会;转移对象国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21、产业转移区位优势(通常问转移对象国)地理位置、地价便宜、丰富廉价劳动力、交通便利、政策优势
5、、产业基础好22、简述某地自然地理特征,从以下五个方面回答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土壤23、东部能源紧张,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跨区域调配资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积极发展核电如建设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24、我国主要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浙江海盐县)、田湾核电站(江苏连云港市)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25、读三边坐标图略原则例读a轴数据,先找到a轴的0点,与0点相交的坐标轴为关联轴,所读数值为平行于关联轴c过a轴的点。检验abc1不等于1者,答案一定错。26、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畜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6、混合农业27、土地利用类型旱地、水田28、耕作方式旱地耕作、水田耕作、29、土壤类型黑土、水稻田、黄土、红壤30、九大商品粮基地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31、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海平原;南疆。32、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农业收入.减小人类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扩展阅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地理教师邓立辉整理地理必修笔记1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
7、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
8、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2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区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水平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少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加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速推进总值高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第二产业比重迅速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重,以资源型工业和上升,第三产业加速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水平高
9、,区域内部差异小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对外开放程低,对外贸易规模小,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高度交通运输城市化发展阶段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不平衡增长低水平的均衡状态3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
10、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地理教师邓立辉整理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区域特征北方南方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限制因素发展方向3、西部大开发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
11、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区域经济联系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
12、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调水源地调水线路调水量水质东线长江下游扬州附近中线西线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大最好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放、改善生态环境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化,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开挖渠道,引水自流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到北京、天津较大差较小较好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
13、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3、产业转移地理教师邓立辉整理原因降低成本原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地理 常见 知识点 总结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