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世界里的动物]-神话里动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话世界里的动物]-神话里动物.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话世界里的动物 神话里动物 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在小说白轮船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艾特玛托夫的文学创作是一个丰富而又完整的艺术体系,其中不仅蕴含着作家对人与人关系地思考,也反映出人与自然等方面问题地深沉思索。“在他笔下应用出自哪里?,人物因负载着沉重的历史与现实内容而充满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大自然的动物也具有人性的特征,成为作者观察生活、反映问题的负载体”。艾特玛托夫赋予动物形象以一定的思想意蕴,他笔下的动物形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作家塑造动物形象的目的是表现人,力求从特定的角度,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人类社会,从而折射出人性、道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艾特玛托夫作品中的动物
2、形象一般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神话世界、古老传说或者是奇妙幻象中的动物;一种是现实世界里的动物。 1.神话世界里的动物(1)“人类之母”长角鹿妈妈“艾特玛托夫描写的动物超越了形象本身,而获得了一种象外之意,并且这种象外之意往往是多质的”19。作家以自然动物为意象使得:表现人类,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化作品的主题或帮助作品主题,在他的笔触下得以完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形式塑造意蕴丰富的动物形象,并通过这些超现实的形象赋予神秘的大自然以具象的特征是艾特玛托夫的作品显著的艺术特征。在白轮船中,“长角鹿妈妈”的形象具有独特的意蕴,它是善良和美好的象征,是人类之母,代表着永恒的母性。“长角鹿妈妈”的故
3、事代表了人与自然融合的观念和人对祖先的记忆对抑恶扬善理念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叙述、描写“长角鹿妈妈”的故事,表现了长角鹿妈妈的感情当中的喜怒哀乐。在吉尔吉斯族行将灭亡之际,长角鹿妈妈拯救了吉尔吉斯族人仅存的后代,并把他们带到了安全的伊塞克湖畔,使人类的子孙后代得以繁衍。然而繁衍生息、得以壮大的人类却疯狂残杀长角鹿妈妈的后代。“长角鹿妈妈很生气,对人们十分恼恨”。“在鹿被枪弹和猎狗逼得无处存身的时候,在只剩下屈指可数的一些鹿的时候,长角鹿妈妈登上最高的山顶,告别了伊塞克湖,带着仅剩的一些孩子通过一个很大的山口,往别的地方、别的山里去了。 长角鹿妈妈临走的时候说,它再也不回来了”20。在小说中,长角
4、鹿妈妈显然是人类得以存在发展的大自然的代表。大自然给了人生命并维持着人的生命,人类戮杀长角鹿就意味毁灭善与美,毁灭自己生存的环境,毁灭人类自身。长角鹿妈妈在大自然以一开镜子的功用显现出来,她承受人类的无助和残忍的同时倒映着人性的善恶美丑。鹿妈妈的对人们的慈爱与人们对鹿妈妈后代的凶残鲜明比对中,长角鹿妈妈是那样的温情和忠诚,而人类忘掉了过去,背叛了慈爱,对慈母残酷杀戮。鹿身上的人性化与人身上体现的兽性化的对立,让读者在感情错位中很明显的读懂作者谴责恶的行为的目的。“长角鹿妈妈”的形象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成为小说情节的“催化剂”。在白轮船中,“长角鹿妈妈”的遭遇影响着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行为,并在此
5、基础上推动情节的发展,为情节的转折提供一种契机。小说中的长角鹿妈妈是崇高美好的象征,它成为男孩心目中的圣物。小说以“长角鹿妈妈”这一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形象为延续和依托,描写了现实中的“长角鹿妈妈”被杀的残忍场面(传说与现实中的长角鹿妈妈在小男孩的心目中是相同的),小男孩意识中的象牙塔一瞬息被摧毁,他的精神崩溃了。鹿妈妈圣物形象的破碎直接决定着小男孩的行为,致使小说情节发生突转,小男孩否定了生存的意义,他毫无留恋地走进水中,以生命的代价去寻找自己心中埋葬理想的世界,至此小说的情节完整的展开了枝桠,主题的花朵开的那样显眼。 (2)自由的象征鱼在白轮船中,“鱼”这一形象是作为一种象征意象出现的,是小男
6、孩意识中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奇妙幻象中出现的动物形象。在小男孩的现实生活中,护林所简单生活的背后是寂寞和无聊,这使得孩子对自由的生活充满了向往,护林所的日子里他想象着自己变成一条无拘无束的鱼儿在广阔的伊塞克*畅游。他常常幻想自己变成一条小鱼,游向湖中的白轮船,去寻找他日思夜想的父亲。“他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幻想:想变成鱼,想游得远远的”。“在爷爷修的水池里,哪怕一天游一百次,他也愿意。不变成鱼,决不罢休。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变成鱼”21。在梦境中,他也时常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去追寻自己的的白轮船。在文中,“鱼”的意象已经超脱了自由的象征,更是以主任公跨越现实、奔向理想的联系
7、纽带的寄托出现,想象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形象代表了孩子的愿望和心声,体现了孩子逃离现实,渴望亲情的心理特征。孩子的心灵世界里早就燃起了一簇不苟世俗、善良无邪的爱的火种,这簇火种燃烧着他的世界,让他摒弃人性的丑恶,向往真善,追求美好。孩子不屈的精神信念不向丑陋的恶行低头,善和恶的不妥协的抗争也是通过人幻化为“鱼”这一想象体现出来的。面对长角鹿被杀的残忍场面,孩子再也无法忍受,“我还是变成鱼好。我要游走,离开这里。我还是变成鱼好”22,“他变成了一条鱼。他在宁静、昏暗、冰冷的水底游了起来,并且在想,现在他要永远做一条鱼,再也不回山里来了。我不回来了,他自言自语地说,还是做鱼好,还是做鱼好”23。孩子不向恶行低头的决心是通过幻化为鱼的理想表达的。人变成了植物或者动物,是许多民族的神话里都有的故事。在小说里,作者引入游鱼这一意象,庄生梦蝶般的精神追求在游鱼的自由中含蓄地揭示,其实人与自然的相处中,回归自然是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同时,作者把男孩的死以游鱼的形象升华为一种痛苦的精神价值,使善以最崇高的形式战胜了恶,也使人性回归到善的本源。 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