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4成都一模)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接着根据所学,答出这一条的危害是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2、故C项正确;A、B两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A、B项错误;而D项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答案C2(2014湖北八校高三联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客观上成为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可知西方侵略对落
3、后国家和地区具有客观进步作用,由此可见作者强调的是对于西方侵略要理性对待,故B项为最佳答案;材料反映的主题不是“西方侵略动机”,故A项不正确;材料中的“侵略”也不止是“鸦片战争”, 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虽然提到“侵略者”是“进步者”,“反侵略者”是“落后者”,但作者强调的是西方侵略的客观进步作用,而不是分析和比较中西社会差距,故D项不正确。答案B3(2014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解析所谓“价值判断”,即是对事件中的各方作出一定的褒贬评价;B项“
4、鸦片战争”认为中国是正义,英国是非正义的,故排除;C项“通商战争”则认为这是一次促进经济交流的战争,因而对英国是褒扬的,故排除;D项则站在天朝上国的立场来说的,是贬低侵略者的,故排除;而A项“中英战争”只是说出了交战的双方,没有对任一方作评价,因而正确,符合题意。答案A4(2014开封一模)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解析抓住关键句“以前还讲什么自
5、强、求富”、“现在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见材料并没有说明洋务运动破产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对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加深做一比较说明,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研究中国前途的问题,故C项错误;前后认识的反差确实能表明作者已经放弃了原有大国梦的幻想,清醒意识到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当务之急是救亡,故D项正确。答案D5(2014湖北百校联考)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航行
6、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解析由材料中“去岁仓促开衅”,可知和约签署于战争爆发的第二年,由“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可知战争既有陆上又有水上,综合这些信息可知该战争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A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B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D项属于辛丑条约的影响。故选B项。答案B6(2014安徽江淮十校联考)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B
7、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义和团是中国反帝爱国运动,马克吐温“和义和团站在一起”,是因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即反对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干涉与侵略,故D项正确。答案D7(2014江西新课程适应性考试)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辫,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支干,又以为人眼,相与同詈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反映出()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解析题干中拳民“见以为”和“遇以为”事实上是以古老中国传统的封闭
8、的观念去臆想被他们痛恨的外国传教士,这体现的是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只体现了对题干的一部分认识。故选B项。答案B8. (2014湖北稳派强化训练)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愿意也不屑于看西洋”可知义和团运动对西洋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盲目的排外反映出他们对近代历史发展趋势的非理性认识,故A项是正确理解。B、C、D三
9、项是对材料观点的错误理解。答案A9(2014万州一模)下图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这年旧历闰八月)外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的布告(局部)。由此得出()A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B表明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说明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D这一情形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华期间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可知列强对中国官员进行惩办,这是列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故A项正确;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此时清政府依然保持着对地方政府的有效控制,只不过堕落为“洋人
10、的朝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可知当时应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4江西新课程适应性考试)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的新权益是()A. 四口开埠通商 B. 广州贸易权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领事裁判权解析把握材料中的“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可知即为片面最惠国待遇。答案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春走向高考 【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2 走向 高考 高中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812676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