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二十六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二十六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二十六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测评(二十六)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就研究中华农业文明起源问题来说,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A历史神话传说B古代文献记载C考古发掘资料D民间祭祀遗存2姜寨遗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一个重要原始聚落遗迹。下列考古成果中,最能够反映这一遗迹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是()3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对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论证阶级分化的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
2、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42021天津实验中学期末为纪念谷物女神德墨忒尔,古希腊设立地母节,只有已婚女子才能参加。节庆期间,妇女们以德墨忒尔的名义聚集在山丘上,为女神献祭,祈求来年的丰收。这则材料反映出古希腊重视()A农业生产B母系社会关系的维系C环境保护D女性政治权利的保障5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私有制是随着“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之后出现的。但是,他同时也坦承:“至于畜群怎样,并且在什么时候从部落或氏族的共同占有变为各个家庭家长的财产,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恩格斯在
3、此给出的只是()A私有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条件B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过程C私有制导致阶级剥削和压迫D私有制导致第一次社会大分工6.如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7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据此可知()A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美洲在世界
4、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82021山西大同一中月考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A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92021山东青岛高三期末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新发现的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A自然科学家主导了世界物种交流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欧洲饮食结构
5、变化引发商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10有观点认为,玉米、土豆等从美洲引进的农作物促进了清代人口爆炸式增长;但某学者指出,统计数据以民国初年为例,玉米、甘薯的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十。该学者认为这一时期()A外来农作物对增殖人口作用有限B外来农作物的实际推广范围较小C本土农作物的产量有了质的提升D本土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主导11“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对材料理解最全面的是()A农业革命的完成和发展导致了文明的出现B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C社会制度的变化引发了文明的出现D
6、文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12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中,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A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B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C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D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13黑龙江呼玛县是我国水稻分布的最北界限。2012年,该地进行高寒早熟水稻的试验示范项目,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旱地改水田与节水灌溉等方面进行试验。高寒水稻的种植使当地水稻亩产达到400千克,亩效益达到1120元。呼玛县高寒早熟水稻试验项目成功,得益于()A采用节水灌溉技术B水稻耐寒品种培育成功C“三北”防护林的建设D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142010年,中国
7、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肉类、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积极发展全国各地肉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冷链物流体系。这一规划有助于()A杜绝我国食品安全问题B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C提高全国物流运输水平D增强我国食物储备能力15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由此可见()A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B粮食危机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C农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D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社会,历代政府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
8、大事,尤其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溇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溇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摘编自陈晨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材料二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
9、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6分)1
10、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
11、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6分)182020山东卷,19(2)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
12、。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40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
13、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1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传统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1000人。而到了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当然,现代农业的高速增长也与化肥的大量投入密切相关。马克思曾经指出:“
14、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材料二改革开放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是在全球环境危机、粮食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解决本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饥荒是一个世界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综合 测评 十六 食物 生产 社会生活 解析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