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人教新课标版中国古代史总结上(按年代).docx
《2022年高中人教新课标版中国古代史总结上(按年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人教新课标版中国古代史总结上(按年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高中人教新课标版中国古代史总结上(按年代)扩展阅读高中人教新课标版中国古代史总结上(按年代)中国古代史-高考知识点总结-1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基本线索】一、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
2、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制的方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室政权,进行有效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5为后来的诸侯争霸埋下隐患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
3、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父系血缘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政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5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使我国封建制度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四)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1)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手工业技
4、术的进步;商业日渐活跃.2)政治社会阶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上层建筑的变化封建专制统治奴隶主贵族制度;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世卿世禄;俸禄制封邑制;中央集权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3)军事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4)文化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社会改革(1)改革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革残存的奴隶制,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2)主要的改革运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3)改革的内
5、容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战国时期的改革,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消除奴隶制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生产;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4)效果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因此,战国初期变法运动实质是一场封建化运动。秦国的历史机遇(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1)前提基础秦穆公称霸西戎;秦献公改革。2)主观因素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旧势力相对薄弱;秦国比较认同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秦国充斥尚武精神;秦孝公奋发图强并受到商鞅的辅佐。3)客观因素前4C长
6、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分三家,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士人追求建功立业为秦国变法提供可能性。商鞅变法的内容1)经济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措施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废分封,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商鞅变法的评价1)历史作用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
7、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历史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商鞅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2)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一系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3)秦孝当信任、重用商鞅;4)商鞅有能力,敢于同旧势力斗争。二、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先是简单模仿后是“刀耕火种”方式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3商周时期,出现
8、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农业生产得到发展。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制,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2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
9、瓦解。(3)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3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脆落分散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0、和逐渐普及;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四)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
11、大发展,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1、高超的冶金技术1)冶铜技术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五)先秦商业产生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12、;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三、思想文化方面(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政治周王室的衰微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2、主要代表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见后)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功、节俭、尚贤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所重视)3、意义是中国学术文
13、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春秋孔子(1)主张核心是“仁”,就是“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性的体现)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包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贡献: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2、战国孟荀(贡献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主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
14、”思想;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可以通过后天礼仪法治改造成为君子圣人。第二单元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结束春秋战国诸候混战局面之的“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
15、期。【基本线索】一、经济方面(一)增加了解土地制度的新变化:屯田制(东汉末)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做法招募流农耕种田地;在军事频繁地区,让士兵屯田。作用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使流民有田耕种,有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军粮供应;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三)冶铁技术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四)享誉世界的制瓷业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
16、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五)异彩纷呈的丝织业汉代丝绸之路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六)秦汉商业初步发展(总体程度较低)1、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2、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洛阳、邯郸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二、政治方面(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2、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
17、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3)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二)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中人 新课 中国 古代史 总结 按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