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2讲 地球表面形态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
《【走向高考】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2讲 地球表面形态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2讲 地球表面形态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2讲 地球表面形态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A基础组(建议用时:20分钟,分值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014陕西西安五校4月联考)读“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处的构造地貌为()A背斜B向斜C背斜谷D向斜谷2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关于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向斜沉积断裂B向斜断裂沉积C向斜侵蚀断裂D向斜断裂沉积侵蚀3造成山峰两坡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降水C地壳运动D人类活动答案:1.C2.D3.B解析:第1题,注意岩层的弯曲情况与岩石的新老关系,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
2、,背斜顶部被侵蚀,在地貌上成为谷地。第2题,注意岩层的弯曲情况,该处岩层受力弯曲形成向斜,然后发生断裂错动,又有沉积作用形成最新的T3岩层,再经外力推移上覆于该岩层之上,最后经外力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第3题,注意图中的指向标与题干的信息,该地位于两广地区,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外力侵蚀严重,因而坡度较陡。(2014广西南宁一模)图中15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读图,完成45题。4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A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C岩浆活动D沉积作用5甲处缺失3、4地层,主要原因是()A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B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C形成3、4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
3、侵蚀D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4.B5.C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发生断裂,说明肯定有地壳运动发生。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岩层抬升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因而导致岩层的缺失。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68题。6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C背斜顶部受张力大,容易被侵蚀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7若欲在图示地区建一东西向隧道,只从自然条件考虑最合理的选择是()A甲处B乙处 C丙处地下D丁处地下8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情况及顺序是()A岩层的形成地壳的水平运动地壳的岩层断裂(断层)地壳的下
4、降运动A B C D答案:6.C7.A8.B解析:第6题,甲为背斜构造,其顶部岩层缺失是由于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第7题,在工程建设中,隧道宜建在背斜部位,因为这里结构稳定、不易储存地下水,易开挖。第8题,从该地岩层形态及分布看,这里的早期岩层受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影响发生弯曲、断裂,后期地壳下沉,发生沉积作用,形成A岩层。(2014山东德州高三一模)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910题。9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海水侵蚀10图中由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向高考 【走向高考】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2讲 地球表面形态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 走向 高考 2021 地理 一轮 复习 单元 地球表面 形态 课时 作业 湘教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813371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