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秋天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秋天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秋天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任务: 秋天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应该会背课文重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体味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生活情趣。难点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课时一课时课型自读课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自主学习 1.导入:秋天是什么?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
2、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秋天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2.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其学习兴趣)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自主学习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肥硕( ) 栖息( ) 归泊( ) 寥廓( )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乌桕( ) 丁丁(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肥硕: 栖息: 寥廓: 清洌: 梦寐: 3秋天选自 ,作者 ,现代 、评论家。本诗描绘了优
3、美的乡村秋景图,表现出秋天娴静安适、宁静悠远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 和 之情。(三)个性阅读 1略2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高远空旷;水清; 睡梦3预言 何其芳 诗人 喜爱 赞美明确任务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各个学习小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标。合作探究1生朗读课文,要求:(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4)指名朗读。2.思考探究:(1)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把握感情。(2)欣赏自己喜欢的图画,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 A.生读,全班同学
4、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 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以培想象能力,深入领会 诗的意境。1田野丰收的喜人景象;丰收后乡亲们的喜悦与自豪。2(1)诗的第一节用作用于视觉形象来表示味觉的甜,生动贴切形象;(2)诗的第25句用排比手法展现田野上的丰收景象(3)诗的末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丰收后农民内心的喜悦和甘甜。(任选一点即可)展示交流 1.探究与赏析。(1)三个场景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秋天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秋天 答案 新版 新人
限制150内